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企业正文

我国光伏巨头或绕道第三地采购规避“双反”

2012-10-19 11:12来源:中国网关键词:光伏双反光伏企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根据欧盟的文件内容,此次抽样调查将选取于欧盟出口量最大的代表性企业。这134家企业中,6家为强制应诉企业,包括英利、尚德、赛维、锦州阳光、晶澳和旺能光电。逾10家为在A股上市的光伏公司,包括亿晶光电、超日太阳、向日葵、拓日新能、隆基股份等。

而在美国“双反”终裁与欧盟“反倾销”调查间,也存在着联动关系。因为欧盟已敲定美国作为替代国来评估光伏产品成本。此外,印度步欧美后尘,也已发起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

在美国、欧盟的双重打击下,唯一还值得欣慰的是,在中国光伏企业律师团的争取下,美国商务部同意对华光伏双反只针对中国为原产地的光伏产品,中国企业可从第三方地区进口电池,在国内组装成光伏组件。阿特斯公司总裁兼CEO瞿晓铧曾介绍,“所谓第三方地区主要为中国台湾地区”。

是否放弃美国市场成两难抉择

如果说欧洲“反倾销”尚处于立案调查阶段,甚至还有出现些许转机的可能,当下距离美方出台终裁决定的时间已是近在咫尺。

按照程序,此番美国商务部发布作出的终裁结果,还需得到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认可,并给出最后终裁结果。据悉,这一结果的公布时间约为11月23日左右。

英利企业法务总监陈卓介绍,美国商务部对华光伏“双反”税率剔除重复征收部分后,分别为尚德35.97%、天合23.75%、英利等其他单独税率企业则适用30.66%的平均税率。

虽然这一结果令很多中国光伏企业感到无奈,甚至产生了放弃美国市场的念头。但却也有业界人士向记者表示,“一些国内光伏企业仍希望能说服美方,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11月的投票之前,放弃对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事实上,仅从税率幅度的角度来看,美国市场已经对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型光伏业关闭了大门。“中国光伏业的平均产品毛利率还不足10%。”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据记者了解,目前包括几位“巨头”在内的中国光伏企业都在尝试采取从第三方地区进口电池,在国内组装成光伏组件的方式,来规避美国“双反”。

不过,这一方式也有弊端,其一,例如中国台湾地区的光伏电池产能并不足以应付如此巨大的采购量;其二,美方仍将对此类产品实施随机调查,被征税的风险随时存在;其三,不论采取第三地采购,亦或在海外投资建厂,都将平添中国光伏产品的生产成本。

如今看来,是否选择放弃美国市场,真是中国光伏业的两难抉择。

(原标题:我国光伏巨头或绕道第三地采购规避“双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双反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