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企业正文

我国光伏巨头或绕道第三地采购规避“双反”

2012-10-19 11:12来源:中国网关键词:光伏双反光伏企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美贸易大棒下尚存一线生机

不过,记者了解到,第三地采购也有弊端,譬如第三方地区光伏电池产能不能满足采购量、生产成本增加等新问题

北京时间10月11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公布对华部分光伏产品实施“双反”征税的终裁结果。

该终裁除认定我国部分光伏产品倾销幅度较初裁时略有下调,补贴幅度大幅提高外,其结果几乎与此前业界猜测无异。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美国商务部在对华“双反”上留有余地,即对华光伏“双反”只针对原产地为中国的光伏产品,中国企业可通过从第三方地区进口电池,在国内组装成光伏组件的方式,来规避美国“双反”。

屋漏偏逢连夜雨,欧盟也在此时公布了“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抽样名单及强制应诉中国企业名单。这似乎预示着此前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团在欧盟游说获得的成效已付之东流。

10月11日,受接二连三的负面消息影响,美股中国光伏企业——英利绿色、晶科能源、尚德电力、晶澳太阳股价分别下挫4.54%、4.41%、2.14%、1.88%,而A股光伏板块也一反前10日的强势格局,出现普跌。

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几位业界人士均表达了无奈态度,一位接近英利的相关人士则略显感概地向记者表示,“如今中国企业更多关注国内和新兴市场,谁也跟他们耗不起”。

美国雪上加霜欧盟落井下石

今年3月20日和5月18日,美国商务部针对原产于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其组件分别做出反补贴和反倾销的初步裁决,认为补贴和倾销的问题真实存在,将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2.9%至4.73%的反补贴税和31%到250%的反倾销税。

此番美国商务部的终裁仍然认定在美销售的中国光伏产品存在补贴和倾销问题,只不过倾销幅度由初裁时的31%-250%降低至18.32%-249.96%,而补贴幅度则由2.9%-4.73%上调至14.78%-15.97%。

在美国“双反”愈演愈烈的同时,欧盟“反倾销”也忙不迭对华施压,大有“落井下石”之意。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双反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