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企业正文

光伏企业尚德生死劫

2012-09-07 11:23来源: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关键词:尚德光伏企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面临巨额资金缺口的同时,光伏产品的价格仍在下滑。2011年,尚德实现2066兆瓦的出货量,较2010年增加约34%,但其电池片价格从2010年的1.43美元/瓦降至0.46美元/瓦,组件从1.82美元/瓦跌至1.51美元/瓦,这导致尚德去年的毛利率只有12.3%,为历年最低。今年一季度,尚德的毛利率更是降到只有0.6%。

事实上,这也几乎是中国整个光伏行业的缩影。受欧债危机和美国“双反”影响,2011年开始,光伏龙头企业天合光能、天威英利、阿特斯的毛利率也呈现大幅下滑。

即便如此,今年一季度,天合光能、天威英利的组件毛利率也分别达7.1%、7.8%,远高于尚德。一直以来,尚德的毛利率在中国前几大光伏企业中,并不突出。

但出货量却一直是尚德引以为傲的地方。即便市场不好,2011年和今年第一季度,尚德出货量同比分别增长3.2%和22.1%,位居全球之首。今年8月初,尚德公告称,其在美国的出货量达到1吉瓦(GW)。

施正荣认为出货量可以弥补低毛利率的短板,“一定要达到规模效益才能生存”。

过快扩张惹的祸

10年前的2001年,施正荣回国创立尚德开始“追日”之旅时,国内还鲜有人知道何为光伏。尚德何以走到今天?

“尚德虽有先发优势,但当大多数效仿者起来之后,尚德没有形成核心的竞争优势”,一位做光伏组件的同行认为,这与尚德的产业布局有很大关系。

2001年,尚德从电池片和组件切入光伏行业,并迅速成长,2002年还在亏损,2003年就盈利90万美元,2004年业绩翻了20倍,2005年,产能位居全球第六位,并成为中国第一家登陆纽交所的民营企业。

迅速成长后的尚德,为保持竞争力,几乎对光伏产业链进行了“全面尝试”:在横向上,2007年,尚德宣布投资3亿美元,发展薄膜电池。往产业链上游,2008年,尚德分别斥资1亿美元和8100万美元,参股多晶硅企业Nitol Solar和亚洲硅业。

但在这些上游环节上,施正荣始终坚持“有限拓展”,大多是以小股东身份参股,并签订长单,只是保障供应不出什么大问题。尤其对硅料,施正荣一直持谨慎态度:“如果哪天出来一个新技术,那些多晶硅厂怎么办?总不能炸了吧?”

相比之下,他更愿意选择长单锁定的方式。早在2006年,尚德就与MEMC签订10年长单,以40美元/片从对方采购硅片,这一度成为尚德的竞争力。但在2011年,随着硅料价格暴跌,硅片价格也持续走低,降至1美元/片。当年7月,尚德不得不以赔付2亿美金的代价终止了与MEMC的合约。

“没办法,赔钱终止合同来得更划算一些。”一位尚德中层人士回顾道。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