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光伏纠纷幕布下的中欧关系

2012-09-06 13:24来源:华夏日报关键词:光伏产业光伏企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可以说,在这个事件上默克尔和德古赫特分别唱了“红脸”和“白脸”。德古赫特2010年就任欧盟贸易委员时就向欧洲议会承诺,将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当然,一直以来,欧盟企业也对中国在市场准入、政府补贴、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颇有微词,希望欧盟贸易委员会对中国施压。但另一方面,中国和欧盟又互为对方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的庞大市场对困境中的欧洲经济复苏意义重大。“形势比人强。”虽然有德古赫特这样的“鹰派”,但任何对华贸易举措都必须考虑到可能的后果,且历史表明,欧盟官员在权衡利弊之后,通常也会做出符合其利益的决策,“贸易战”将是一个双方都会尽力趋避的选项。

对中欧关系关注者来说,目前的情景有似曾相识之感。2005年中国对欧纺织品出口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品凭借竞争优势大量涌入欧洲,欧洲纺织行业纷纷申请保护,导致欧盟贸易委员会考虑抡起反倾销与反补贴大棒。最终在2005年6月10日,欧盟对华纺织品贸易“15天特保预备期”到来前的最后一分钟,双方达成协议,避免一场两败俱伤的贸易战。纺织品贸易的规模远大于光伏产品,当时受到的关注也远大于目前的光伏纠纷。而且那时金融危机尚未爆发,欧洲经济一片繁荣,中国尚未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远不如今天,欧洲有求于中国的事项很少。如果当时中欧双方就能找到出路避免零和性的对抗,今天的智慧和经验应该更多才对。

当年的纺织品争端还充分说明,欧盟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不同国家和产业的利益诉求大相径庭。当时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呼声比较高的多是传统上纺织业较发达的南欧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等,而以外贸作为主要经济命脉的北欧国家则反对壁垒,敦促南欧国家加快产业转型。

类似的态势也存在于今天。当前对华反倾销调查的推手是欧洲太阳能企业,而中国如果明确表态,假如欧盟做出反倾销裁定,就马上像对美国一样,对欧洲多晶硅甚至其他产业亦展开“双反”调查,欧洲就必须权衡,是否有必要为太阳能产业做出牺牲。这是值得谨慎考虑的,因为,即使对华征收反倾销税,也不能解救欧洲太阳能产业,而且长远来看,把污染严重、需要低廉劳工的光伏产业上游放在中国,其实对欧洲的可再生能源产业是有利的。

总之,欧盟在自身结构上的固有问题,为中国提供了加以“分化”和利用的机会。就像单一货币的束缚加剧了欧元区危机一样,布鲁塞尔的欧盟机构与各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差异,让欧盟难以在贸易、外交等各方面制定让各方都满意的协调性政策。在对华政策方面,这既表现为各国争相希望从中国拿到更丰厚的商业合同,也表现为军售问题上的立场不一。默克尔和德古赫特的表态差异也是一个例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