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评论正文

高效光伏电池市场面临严峻挑战

2012-07-05 11:49来源:PV-Tech关键词:高效电池多晶硅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每个厂商都有自己的晶硅电池路线图。然而,其中有多少概念可以用于大规模生产尚不明确。到目前为止,只有有限的数据支持实施这些路线图的时间表或所需的工艺改动。

实际上,现在的路线图与二十年前提倡的没有太多的差异:选择性发射极,wrap-through背接触电池,交叉背结电池等等。即使新增的工艺流程改变也是一个挑战:将衬底从p型换成n型,背面钝化,电镀,离子注入等。

目前已被大规模生产“证明”的高效电池设计只有SunPower的背结电池和松下/三洋的异质结HIT电池。这些公司的研发和学习可以追溯到90年代和2000年代的早期,拥有大量的内部专利和专有技术。在过去12个月里,唯一被其他主要的晶硅厂商广泛应用的“高效”工艺流程改变是正面二次丝网印刷。

有很多种策略可以使电池平均效率超越17-18%水平。为了找到快速提升电池性能,挑战SunPower和三洋的成就,很多晶硅厂商盛行的办法是与先进的光伏研究实验室合作并达成技术转让协议。事实上,中国主要的晶硅厂商现在采取的行动与欧洲晶硅电池领跑者基本平行。

在欧洲有代表性的是当地的研究实验室(imec,ECN,FraunhoferISE,ISFH等等)与本土电池制造商之间的资金支持与合作,但是基本没有建成有规模的高效电池产能。现在亚洲领先的晶硅厂商也在接触这些研究实验室,他们是否能成功地将研发概念推广还有待被证明。

这种对比的典型例子是中国厂商目前开发的金属电极绕通(MWT)技术。硅通孔技术(TSV)在其他相关行业中已经较为普遍,但是在光伏中的应用可能更具有挑战性,并且需要电池和组件工艺的共同改变。

台湾电池厂商的策略更加现实

中国厂商追求高效电池的雄心勃勃的计划可能蕴藏风险,而主要的台湾电池厂商的策略更加谨慎,也许从长期来看更可持续。台湾厂商更关注在使用常规工艺流程时如何优化性能和良率,而不是追求将学术界宣传的最高效率商业化。

光伏制造仍在改进的过程中,而价值链的组成还远远没有最终成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曾处于领先位置,并各自制定过垂直整合的计划。然而,在每个环节都做到最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也许在价值链上不同区域各有自己的强项,比如在电池制造环节台湾就可能是个好的例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高效电池查看更多>多晶硅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