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评论正文

突破“两头在外”光伏壁垒 国内企业势在必行

2012-07-03 11:10来源:solarF阳光网关键词:光伏发电太阳能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新兴战略市场,潜流涌动。中国军团的海外征程遇阻,谋求新的市场战略转移,而海外企业又反过来光顾中国市场……

在全球的光伏链上,中国企业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一度陷于"两头在外"尴尬处境的中国光伏企业,其格局是否有新的蠢动?

无论如何,光伏业的全球化之路,已是愈走愈坦。在光伏"寒流"背景之下,未来之路也在各自的脚下。

海外企业倒闭的换向思考

GTMResearch的调查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里美国约有五分之一的光伏产能因破产或停产而消失,主要原因是无法与中国廉价太阳能产品竞争。近期一批海外光伏企业接连倒闭,海外媒体将倒闭原因归结为中国光伏企业的大举扩张导致其他光伏企业"无路可走",并要求本国政府加强对中国光伏企业的限制。

《纽约时报》也有评论说,这些破产事件表明,在全球太阳能产业领域,中国已经获得绝对垄断优势--中国已经垄断全球60%的光伏市场。虽然欧美和日本的太阳能公司在技术上仍然拥有领先中国的优势,但在成本控制方面却完全无法与中国公司相比。

如此诸多言论,或许让中国企业为之喊冤,因为中国光伏企业在面对市场需求疲软的同时,还不得不迎接欧美国家贸易政策变化的挑战。但同时,在另一角度,是否也让国人暗暗地信心有了膨胀,因为这似乎也在表明,中国的光伏企业在世界版图的重要性已愈加明显?

全球化时代市场是唯一指向标

2000年可以说是中国的"光伏元年",到2010年,我国已经是连续4年从产能到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形成了多家世界级的光伏产品生产企业。然而,光伏行业存在先天的"两头在外"的劣势。中国的光伏产品,90%以上的市场在国外,而80%又集中在欧洲市场。用业内人士的话说,"中国处在最容易被阻击的环节,聚集了四成至六成的产能,九成多的市场都在外面。"中国光伏产业过度依赖海外市场的结果是,利润不断被摊薄,也极易招致所在国的贸易保护。

在2011年的欧债危机,以及美国经济不景气,纷纷加大贸易壁垒的背景下,国外市场需求急速下滑,对外依存度达90%以上的中国光伏企业不得不面对量价齐跌的局面。从光伏上市企业的业绩报告来看,营销收入和净利润已大幅下降,上市企业的股价也普遍出现大幅下降。

在严峻的市场背景下,将宝押在欧洲市场的中国光伏企业不得不开始新的征途,他们在世界的版图上重新搜寻新战场,希望尽快实现战略转移。欧洲市场由德国重镇转向其他国度,美国的光伏应用前景被颇为看好,同时,日本这一新兴战略市场更是让光伏企业为之一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太阳能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