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评论正文

突破“两头在外”光伏壁垒 国内企业势在必行

2012-07-03 11:10来源:solarF阳光网关键词:光伏发电太阳能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中国,陆续推出的"太阳能屋顶计划"和"金太阳工程",对国内的太阳能电站、光电建筑投资者进行补贴。而国家发改委上网电价政策,以及《"十二五"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的陆续出台,更进一步提振了市场对光伏产业的信心,中国光伏产业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无锡尚德CEO施正荣也曾表示将希望寄托在中国光伏市场,他预测到2015年中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年装机量将达到8000至1万兆瓦。

随着新兴战略市场的不断拉动,世界光伏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急剧的重整分化。

再说说中国光伏行业的"两头在外",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光伏产业似就被念着一道"紧箍咒":"两头在外",原材料、设备在外,市场、技术在外。在光伏行业起伏震荡、市场低迷的今天,这一格局是否有所松动?

客观而言,一个格局形成,是长期积淀之功,其改变自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市场布局的分化重组,尤其中国光伏应用市场的启动,给我们带来了光亮与契机。随着中国光伏企业的成长壮大,上游的硅料和硅锭生产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展。在新的转型与"洗牌"形势下,练内功,强实力,逐步改变"两头在外"的历史格局,也是中国光伏企业的使命与机遇。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也表示,我们不能把光伏产业仅仅当作加工产业来看待,一定要在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方面要有所突破,这才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

淡然看世,还在今朝

困扰光伏行业的"寒流",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败势使然,还只是行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现实沟坎而矣?答案很显然。

光伏行业可以说还是21世纪的新生行业,它还很年轻,如将它完全置于市场的汪洋中,生存的风险太大。对于这样一个行业,一定的政策扶持,保护是必不可少的,欧美是这样做的,中国也要这样做。各国之所以推行扶持政策,是因为太阳能光伏电池价格还比较高,在成本上高于火力、核能等现有发电方式。于是要通过为购买太阳能光伏电池提供补贴、设定收购制度等,促进家庭和企业采用。在目前情形下,政策对于光伏需求的影响还是相当之大。但无论是优惠、补贴,还是贸易保护,政策的影响将逐渐减少,消退,这也是趋势必然。德国,之而蔓延欧洲,不断削减补贴费率,就是一个不争的实例。

无论是欧洲光伏补贴的一再削减,还是美国的"双反"调查等等,这些制约中国光伏企业的"拦路虎",原来也不是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其实有理可循。毕竟,这一行业迟早得接受市场经济的洗礼,离开政策的"乳汁",回归市场经济的大海。

或许,只有直面这些外因,发现自身问题,挖掘自身优势,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空间。这才是我们的光伏企业要做的。哀天怨地,于事无补,而只有踏实有效的行动,才有可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曙光。

无论市场格局如何布阵,全球化的步伐从未止步。或走出去,或驻进来;从产品流,技术流,到资金流,全球化在广度与深度上都在推进。在这一全球化的竞争棋盘上,如何走好自己第一步棋子,中国企业任重而道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太阳能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