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评论正文

突破“两头在外”光伏壁垒 国内企业势在必行

2012-07-03 11:10来源:solarF阳光网关键词:光伏发电太阳能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此同时,海外企业却开始频频光顾中国的光伏市场,当然,这里也并不排除国内企业对于自家市场的重新打量。

为分食中国市场的这份新"蛋糕",外资企业开始在中国投资建厂,或竞争中国的光伏系统建设专案。光伏行业遭遇的"寒冬",也没能阻止资本进入的决心。

随着中国国内光伏发电市场2009年开始启动,包括FirstSolar在内的各大光伏企业纷纷大举开拓中国市场。著名的太阳能薄膜电池制造商FirstSolar将进入中国的起点选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该公司2009年11月与鄂尔多斯市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设总装机2000兆瓦的全球最大光伏电站。在一期30兆瓦工程建成后,计划二期、三期、四期分别建设100兆瓦、870兆瓦和1000兆瓦,到2019年全部建成。

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在西安启用太阳能技术研发中心,总投资达2.55亿美元,将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太阳能研发中心。值得一提的是,这家以半导体起家的美国公司,3年前刚宣布进入太阳能领域。

美国第三大电力公司杜克能源日前也已与数家中国公司签署协议,将开发包括太阳能在内的能源技术。

国际大佬进军中国光伏市场,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中国这一潜力股市场已浮出水面。但当然,这一市场还很稚嫩,尚需培育。光伏的这股投资热潮中,国内企业,外资企业似乎都义无反顾,当然这其中,有些是充分调研、审时度势之举,而有些却不乏投机心思、赌博心态。

无论本土企业,外资公司,正如在国际市场一样,在中国的光伏市场同样也都有成败喜忧。海外在华光伏企业,同样有面临倒闭的风险,而且媒体已不乏此类报道。本土光伏企业产能的迅速膨胀,外资企业的加速"圈地",各省份光伏产业的"大上马",这也引起了各界对这一行业产能过剩的担忧。市场需要考验。这是市场规律使然。全球化经济时代,这也算得是一种"平等的待遇"吧。

盘点战略新兴市场"两头在外"绝非磐石

随着各国光伏政策的不断调整,世界光伏市场也在发生着急速的变化。第一光伏应用大国--德国,光伏补贴大幅削减,跟风而动的是欧洲其他国家,光伏产品订单大减,价格大降,于是乎,占据中国光伏市场高达80%的欧洲市场摇摇欲坠。有行家预计,光伏行业发展重心将转向欧洲其它新能源远未达标的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欧洲下一个最大的市场可能会是目前核电占比80%的法国。

以美国为主的北美市场,也是很有应用前景的一大战略市场。充沛的太阳能资源,尤其大型地面电站的建设,以及相关政策,有力地拉动着这一市场。然而对于中国光伏企业来说,并没有那么乐观,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横在面前,不那么好过。

日本这个向来强调自给自足,被看成是全球最难进入的市场,正在悄然发生改变。自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日本大量关闭核电站,如何填补核电空白成为了日本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近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枝野幸男宣布,日本将从今年7月1日起实施新的太阳能刺激计划。其中,政府为太阳能电力设定的价格几乎为工业用户目前所支付常规电力价格的三倍,补贴幅度之大令人惊讶。业内人士预测,日本此举可能催生至少96亿美元的新设备市场,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3.2吉瓦。日本未来有望超越德国和意大利,成为全球第二大太阳能市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太阳能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