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企业正文

光伏聚焦:天威保变遭遇“比亚迪式”衰落的背后

2012-05-15 11:18来源:中国机电工业杂志关键词:比亚迪天威保变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般来说,一个行业领军企业短时间内突然陷入极大经营困难,大多数情况都是整体行业大环境出了问题。正如天威保变年报所描述:受公司两大主业变压器和新能源市场均出现竞争加大、订单不足等严峻形势而导致经营收入巨大下跌——然而,这样的市场衰落,不但只是一时,更只是表象——在此,笔者着意要谈的,是天威保变或许正在陷入“比亚迪式”的衰落。

什么是“比亚迪式”衰落?

简单说,面对企业自身传统代工业务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相对比较低的利润率,为了使企业获得稳定可观的利润,比亚迪公司于2003年通过收购陕西秦川汽车制造公司进军汽车制造业——进入汽车领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比亚迪拥有新能源汽车所需的充电电池方面的核心优势;二是中国汽车业正日益火爆;三是新能源汽车业长期来看潜力巨大。

实际情况则是,进军汽车领域一度让比亚迪成为行业黑马、明星企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2007年8月9日,靠着主打车F3的热销,掌舵者王传福一鼓作气讲出了震动全球汽车界的豪言壮语:2015年中国第一,2025年世界第一。随后,虽然也遭遇一些挑战,但借着股神巴菲特的亲睐和投资,2009年10月份的比亚迪一度凭借1800亿元的市值一跃成为中国市值最大车股!同一年,王传福个人则以350亿美元的身价荣登中国首富宝座。

看看这波澜壮阔的中国版励志商业故事,多少让人对后面比亚迪从高处的坠落感慨唏嘘。然而在笔者看来,这是注定的坠落,唯一的变量是其到来的具体时间。随着2011年中国汽车产业的走弱,比亚迪的衰落仅仅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衰落不但程度上可能会更加严重,更要命的在于,这种衰落将会是战略上的:即因为常规汽车市场竞争压力的拖累,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等领域所拥有的核心竞争能力所带来的领先优势正在衰减。说得简单一点,原本比亚迪很可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极大作为,至少相比竞争对手,在发展时间上具备领先优势,但现在,忙着整顿传统汽车业销售和内部管理调整的比亚迪,恐怕至少在精力上,已经不能全神贯注去搞新能源汽车了。

“不务正业”导致困难重重

和比亚迪一样,天威保变的麻烦不仅仅在于新能源领域的猛然跌落,当天威保变将2011年辛苦募集来的资金中近9亿元投入到极为吸血的新能源板块之上却难见即时之效时,却猛然间发现,一直和自己在变压器领域激烈竞争的特变电工、西电,甚至那些从前不构成竞争压力的第二梯队企业,因为自己的“不务正业”,开始追赶上来,从而对天威保变原本相对具备竞争优势的变压器业务形成大麻烦。而这,才是天威保变战略上的真正麻烦!

了解中国输变电市场的人或许会很清楚,仅仅还在2009年初,受益于国家特高压输变电的概念,具备相当领先优势的天威保变曾一度被寄予厚望而引发投资者极大兴趣。然而如今三年后,至少相比较特变电工和西电,天威保变已经不再具备明显的领先优势——未来随着新能源市场依旧阴暗不明,继续为新能源板块输血而影响对变压器业务展开更大动作,将成为天威保变的“比亚迪式”战略性衰落逐渐发挥效果的根源!

综合起来说,比亚迪和天威保变共同的战略失误在于:面对企业所在产业领域市场竞争加大和利润有限而导致的发展瓶颈,没有选择迎难而上通过啃硬骨头而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有时候压力是企业获得别人所不具备的领先优势的机会(天威保变为何不立足于变压器领域而竭力做到绝对领先呢?)——相反,他们太快、太容易、太本能地进入短期可以赚到快钱的新领域,由此来缓解企业发展所遭遇的压力,而不是去直面这些压力,并通过正面应对去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比如某一领域绝对领先的技术能力。

而这样的能力从来不是容易取得的,对于工业设备制造商而言,这一点尤为明显。看看世界500强或者优秀的跨国公司,看看西门子、ABB、GE,其成功恐怕不是因为哪个市场赚钱就去哪个市场这样的“机会主义”,而是在咬紧牙关解决一个又一个影响企业根本性竞争力的压力和挑战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和具备了别人所不具备的核心优势。而正是这些核心优势,才足以让一家企业有可能实现“基业长青”。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比亚迪查看更多>天威保变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