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人物正文

尚德雷霆:光伏行业才刚起步

2012-04-10 15:17来源:《太阳能发电》关键词:雷霆尚德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记者:去年青海格尔木地区实现了GW规模的安装,据说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发了电也送不出来,您如何看待国内光伏应用的模式问题?是大型荒漠电站更适合,还是屋顶或是别的方式?

雷霆:格尔木的光伏电力不是送不出来的问题,而是因为这1GW的电站集中安装在了格尔木这一个点上,而当地电网的负荷却不大,从网架结构和电力配置上接纳不了这么多的太阳能这种不稳定能源。

对电网来说,原来的电力设施的设计,考虑的是整体用电、支流用电这些电网的结构问题,在规划上没有考虑到会有这么多太阳能电力的接入和消纳问题。所以,突然有这么多的电流集中在一个点上,虽然都是合格的电能,却不是电网一下子就能消纳的。

但这不是个致命的问题,只需要对当地电网稍加改造,就能很好地解决。

太阳能发电和风电不太一样,风电还会有一些“弃风”现象,比如当电网不需要那么多电力不让其上网时。太阳能发电基本没有这个问题,它的发电曲线跟我们的用电曲线是基本吻合的,白天用电多的时候也正是太阳能在发电的时候,而太阳能不能发电的晚上也正是用电少的时候。因此,这对电力调度来说实际上影响不大,在技术上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问题。关键是太阳能发出的电力要尽可能稳定、可靠,对电网的安全没有影响。

太阳能光伏应用无非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并网输电,从并网的角度讲,大型荒漠电站无疑是最经济最具有规模效益的;二是与建筑结合在用户侧的并网应用,这种方式可以自发自用,减少了对电网的依赖,这个市场也很大,只不过在国情、制度或者应用技术方面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第三个应用方向现在还不太明显,但很快就会发展起来的,就是独立的太阳能电力应用,也就是既不向电网卖电也不用城市屋顶,而是建成独立的离网型电站来满足生产需要,或者把太阳能电力直接转换成别的利用形式,比如充电桩、制氢或者海水淡化等,或者像科幻小说中描写的那样把太阳能制出的氢储在燃料电池里做成能量块,然后可以在超市中出售——这完全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记者:您如何看待这个行业流行的全产业链模式?

雷霆:判断一种商业模式是不是好,要看它能不能适应发展需要,适应的就是最好的。

从客观上来讲,全产业链模式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其根本的原因是由于资源短缺。过去因为拥硅者为王,所以大家都在硅料上去做文章,都希望自己能够解决原材料短缺问题。这种哪个环节弱了就冲到哪个环节去的做法,在短时期内规模不大的情况是可以的,但当企业发展到了一定规模时,这条路肯定走不下去。原因在于:第一,这种模式需要的资源量太大,很难有企业能够从头到尾配置那么多资源;第二,就算有企业能够实现这些资源配置,但肯定无法将成本、技术、人力和规模效益等环节都做到最好,其中一旦出现短板,企业运转就会出现大问题。

所以,当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专业化分工依然会成为必然。专业化有利于把每一个环节做精、做优,把成本做到最低,能够形成规模优势,可以带来人才、资金、技术等各方面资源的聚集,最后形成规模效益。目前只是因为一些资源还比较短缺,上下游还不是十分匹配,特别是良性的市场机制还没有形成,因此很多企业也是被逼无奈才往上下游延伸,才形成这样一种愈演愈烈的发展模式。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