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Q-Cells事件深思 中国光伏企业可能取而代之西方企业主导地位

2012-04-10 08:53来源:Solarzoom关键词:Q-Cells光伏企业光伏组件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这或许就是大多数企业停产以及去年下半年一连串破产潮出现的主要原因。一旦市场价格下降低于这家企业的最低生产成本,并且没有任何复苏的迹象,该企业的商业模式将会被完全打破。

尽管有些企业制造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但整个行业的整合还是给所有企业带来程度不同的伤害。尽管去年很多投资者已经将Q-Cells边缘化,但该公司去年依然是市场中的大玩家。2011年,Q-Cells的电池出货量为783MW,占整个行业全年出货量的3%。在这总出货量中,多晶硅电池717MW,这意味着无论是内部还是生产还是外包,上游硅片的采购与下游组件的量应该相同。换句话说,在短期之内,全球供应链有意义的一部分受到影响。对于那些与Q-Cells有大量业务往来的企业,影响或许也是不小的。

整个行业主要受到多晶硅的现货市场价格下降的影响。业内“成本之王”的定价处于并不合理的水平,并利于再投资。甚至更极端的情况还会出现,即报价低于业内制造成本最低的企业。随着产能缩减以及过去2、3个季度公司一连串的倒闭,整个行业受到最大的冲击即一连串的清理库存,因为这一举措令业内定价低于可持续水平。

再次以Q-Cells为例。2011年末,该公司的库存金额达1.85亿欧元,同时期,天合的库存金额为2.5亿美元。这令Q-Cells无法继续经营,而是很肯能将库存清理至买家市场以应付该企业的债权人。那些与Q-Cells的倒闭紧密相关的企业很可能也将受到价格局势的负面影响。

清理库存很可能是促使迅速下跌平均销售价格的根本原因。据报道,中国三大顶级光伏企业(尚德、英利及天合)的组件平均销售价格整个2011年都比现货市场平均值高出10-20%。

由于市场价格已经影响到业内绝大部分企业,目前的整合周期很可能将继续进行下去以及最终将这个领域大幅缩减。就在一年前,天合光能CEO预测,2015年,业内存活下来的企业很可能只有一两十家。鉴于目前行业的价格水平,2015年这个时间预期很可能还将提前。

当业内残留的“泡沫”全部被清除,市场价格才能趋于稳定水平,并令业内“成本之王”取得利润,不仅可以顺利经营,还可以再投资以便支持全球不断上涨的市场需求。

由于光伏装机成本已经很低,在很多重点市场已经到达电网平价。比如德国,上网电价率已经大幅下降并低于电网水平,这意味着一种自然的需求曲线或将主导之后的市场。尽管很多市场依然存有光伏补贴政策,但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总安装成本已经降低至一定的水平点,即每度电成本低于目前主要光伏市场(包含中国)的电网率。

光伏业泡沫终将消散,届时的光伏业将不会依靠补贴为续,而是市场的自然需求。千帆过尽,大浪淘沙之后,唯有真正的英雄才能笑到最后,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Q-Cells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组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