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光伏业“海归三杰”的光荣与梦想

2012-03-27 10:10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关键词:光伏光伏产业光伏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就示范效应而言,施正荣对于光伏行业功不可没。

也正是在这一波上市潮中,中电光伏厚积薄发。2004年中电光伏正式成立,中电电气与赵建华共同持股。中电光伏成立后,赵建华出任总经理,中电电气集团陆廷秀出任董事长——这几乎是复制了尚德施正荣和李延人的“二人转”模式。

资料显示,中电光伏一期投资2680万美元,注册资本1080万美元,其中中电电气以现金形式出资550.8万美元,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51%,赵建华以现金和技术出资529.2万美元,持股比例为49%。双方约定,首期出资为各自出资的15%,必须在取得营业执照三个月内投入,而且各方将按照投资比例分享利润和承担风险。

在光伏研究领域,赵建华极具天赋,他曾打破太阳能电池转化率的多项世界记录。而就在赵建华屡破世界记录的同时,施正荣已经回国创业,并且从2003年起,使尚德实现盈利。2006年,在尚德上市四个月后,中电光伏成功与多家国际投资基金签约,融资9980万美元。

随着中电光伏在市场上的风生水起,杨怀进和赵建华都水涨船高地成了亿万富豪。但在这场资本盛宴中,施正荣无疑成为了他们三人中最为耀眼的一个。

朋友与竞争者

从同乡到同事,从创业伙伴到竞争对手,从技术精英到能源富豪,施正荣、赵建华、杨怀进他们之间的角色不断在变化,这也让他们走过了一条耐人寻味的路。

目前,施正荣在施、赵、杨组成的“扬中三杰”中,最为风光、财富最多。同时,他遭遇的挫折也最多。他的同门师兄弟张凤鸣评价说,时势造就了尚德的成功,其中幸运的成分偏多。

尚德成立最初,生存颇为艰难。为了节省成本,施正荣曾以半价向厂商购买二手设备,但依旧亏损不止。通过董事长李延人上下周旋,尚德才得以生存。同时,2003年,中央提出西部广泛利用太阳能的计划,也救了尚德——这让尚德的产品在国内市场有了销路。

2004年,赵建华回国创业之初,同样颇受挫折。中电光伏的成功,多少也有幸运的成分。由于赵建华有着浓厚的恋乡情结,他把创业首选之地放在了老家扬中(长江上的第二大岛),这里资源和资金均有限,也致使中电光伏最初没有发展起来。

不过,如同施正荣与李延人一样,陆廷秀改变了赵建华的命运。双方相见恨晚,一拍即合,由此书写了一段“智本”与“资本”结合的佳话,成为中电光伏发展的转折点。

随着两家企业效益的好转,问题也来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