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我国光伏业遇冷:行业龙头百亿美元市值仅剩三四亿

2012-03-16 15:13来源:经理人关键词:光伏光伏产业光伏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危”中藏“机”

光伏行业遭遇的“寒冬”却没能阻止资本进入的热情。对于那些曾经错失进入光伏产业良机的大型企业来讲,行业低谷给了它们新的机会,因为此时的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都是最低的,竞争也没有那么惨烈。最让业界震动的是代工大王台湾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宣布携手保利协鑫投资1000亿元进军光伏产业。光伏市场已进入价格竞争和低毛利时代,成本控制能力正是鸿海所擅长的。

高补贴时代的结束,产能过剩的现实,都促使全新的平价竞争时代逐渐走来,也意味着大规模普及的拐点。

业内人士普遍承认,光伏产业是一个“政策市”,由于“高成本”的先天缺陷,使其若没有政府鼓励和补贴政策扶持,就无法与常规能源行业进行竞争。

自我救赎

从井喷式增长一下跌入低谷,光伏产业的出路在哪里?

对太阳能行业的投资思路应该跳出眼前的盈利困境,更多地从全球能源变革和整个中国能源背景去考虑光伏产业发展,布局到清洁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路线图中。

过度依赖出口是国内光伏产业的瓶颈和软肋,核心技术的缺失则是这个行业致命死穴,光伏行业危机背后还隐藏着更大的危机。

“两头在外”的产销模式是国内光伏行业长久以来的痼疾,原材料从国外进口,最终产品出口,这一发展模式备受诟病。生产出的光伏产品出口到了国外,而严重的碳污染则留在了国内,中国光伏企业由此被人称为世界新能源发展的试验田。这种模式已经发展到尽头了,中国光伏企业需要进行反思,把握机会调整产业结构,掌握核心技术,否则可能迎来比这次危机更危险的整个行业的生存危机。

光伏产业将是大企业厮杀的战场,谁能在产品质量、品牌营销和成本管理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才能取得最后的“入场券”。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项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