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李河君:太阳能光伏须寻求发展模式创新

2012-02-28 11:06来源:慧聪太阳能网关键词:光伏光伏发电光伏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此外,还有专家认为,目前国内光伏产业的困境和我们在晶硅制造技术上缺乏核心竞争力有关。目前国内多数晶硅板制造企业缺乏最核心的晶硅提炼技术,基本原材料几乎全部依赖从美国进口,因此多数企业实际上仅仅担当了一个来料加工的角色,竞争力有限。

不仅后进入的小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就是一些行业的龙头企业,也受制于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因此,当下游市场出现波动,我们的自我调整的能力就很有限。一方面,受市场影响不得不减产。一方面,又要受到上游供货商的合同制约,要么继续进口原材料,要么不得不支付巨大的违约金。而无论选择哪条路,都会占压大量资金。因此,光伏产业今天的困境,某种程度上仍然是核心技术缺乏所致。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理念的革命必将为这一朝阳产业带来新的巨大机遇

那么,方兴未艾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如何才能摆脱目前的困境?在中国新能源商会最近组织的一次内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指出了出路:首先,中国的光伏制造企业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增强竞争力。同时,必须探索太阳能发电的新思路,真正打开国内市场。

李河君说,一个产业要想在世界范围内有真正强大的竞争力,就必须解决技术“空心化”问题。如果没有核心技术,这个产业一定是有巨大风险的。汉能控股集团从进入光伏领域就致力于核心技术的突破。近年来,汉能持续在太阳能薄膜技术上研发投入,已经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太阳能薄膜电池的转化率已经突破10%,成本远低于晶硅电池。今年汉能的薄膜电池的生产能力将达到300万千瓦,达到全球第一。

谈到核心技术,中科院电池研究所副研究员赵雷博士说,薄膜技术是晶硅之后的新一代技术,晶体硅能干的事情薄膜都可以干,但是薄膜能干的事情晶体硅不一定能干,所以,从需求的角度来讲,薄膜比晶体硅有优势。而且,由于是新一代技术,在这方面用力就有可能超越西方,打破西方的技术壁垒。当然,目前薄膜的转化率只有10%上下,还低于晶硅。但是它的提升空间非常大,我们在10%的水平上就能实现晶体硅在17—18%转化效率时所实现的成本,因此未来薄膜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除了技术上的突破,专家们还认为,太阳能光伏产业要真正迎来春天,还必须在发展模式上寻求创新。在我国,太阳能发电如果继续走风电发展的老路,可能行不通。

宏威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中国新能源商会副会长简明说,和很多新技术一样,光伏行业不能仅仅靠市场主导,新能源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很难快速发展起来。

那么政府应该怎样支持?我国风电的快速发展靠的是价格机制,靠的是规模化发展。但是太阳能如果简单地套用风电的经验恐怕有问题。由于受规模限制,大规模集中发展光伏发电,电力输送是难题,因此要想大规模发展光伏发电,必须采取集约式和分布式并重的思路,能够就近上网和比较容易解决调峰的地区,可以采取集约式建设。其他地区则应该采取因地制宜,分布式发展的思路。比如利用屋顶建光伏发电,这样即可以解决远距离输送和调峰问题,又可以解决占地问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