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光伏产业发展受困体制“网关”

2012-02-10 10:28来源:经济参考报关键词:光伏光伏产业光伏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他同时指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也都离不开相关扶持政策的推动。作为清洁能源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就开始受到日本、美国及欧洲各国重视,“强制光伏上网电价”、“税收优惠”、“净电计量法”、“初装补贴”等一系列光伏扶持政策相继出台,有效地刺激了市场需求,带动了产业的发展。

脱节

旧模式“难配”新能源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政策并未改变中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尴尬境地,而且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暴露出旧模式“难配”新能源、政策和市场脱节的问题。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向记者表示,政策出台对于行业发展起到了利好作用。但目前政府支持更多停留在发电补贴上,而对于明确光伏发电强制性市场份额以及对光伏系统给予贷款、税收及财政方面的支持尚无明文规定。

这种单纯的输血式补贴,对于光伏这样的新兴产业来说,是“饮鸩止渴”。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指出,目前国内的补贴政策精确性不够,“不管是有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都能领到补贴,这种补贴不仅没有起到最大限度地激发优秀企业的效果,反而成了维持落后生产力的推手。”

不仅如此,补贴标准和行业技术进步缺乏联动性。国内虽然逐年在降低补贴幅度,但这种下降的幅度多是人为制定,与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比例并不紧密挂钩。而且,与产业总量控制联系也不够“没有从全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将补贴比例与装机容量结合起来考量”。

这些都给产业政策的实施留下了重大漏洞。2011年,与光伏电池快速降价相反,政策提出的是高额补贴,再加上地方的项目核准权限,引发西部数省区爆发性的大规模光伏电站建设热潮,但因为与光伏中长期规划和电网建设衔接不力,“大跃进”式抢建的光伏电站最终面临闲置“窝电”的严峻形势。

此外,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除了大家熟知的可再生永续利用和清洁外,还具有能量密度低、带有随机性和间歇性、尚不能商业化储存的特性,“根据技术经济约束条件,宜采用分散式、分布式开发方式,将其就地、就近利用。”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曾撰文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