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原材料及辅料多晶硅政策正文

内需不足仍掣肘中国多晶硅产业

2012-02-06 10:15来源:中国电子报关键词:多晶硅多晶硅产业内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1年中国多晶硅产业犹如坐过山车,多晶硅价格由最高每吨75万元跌至每吨20万元。2012年,中国的多晶硅行业还将面临欧债危机、美国“双反”、美国和韩国低价倾销、国内电价上涨等问题,业内迫切希望我国加快实施“上网电价法”,加大力度启动国内市场,变最大光伏生产国为最大应用国。

“火”与“冰”的洗礼

去年前三季度中国多晶硅供不应求,第四季度半数以上企业停产或减产。

2011年中国多晶硅投产产能12万吨,规划与宣布开工建设产能10万吨,2011年全国多晶硅总产量6万吨,较2010年4.5万吨增长33%,申报准入企业58家,第一批准入企业20家。虽厂家众多,但产业集中度高,80%的产量集中在中能、中硅高科、LDK、重庆大全等企业。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国际多晶硅产业的格局,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多晶硅生产国。世界前10位多晶硅企业,中国已占3位,包括江苏中能、洛阳中硅和赛维LDK。2011年新增产能来自于技改和新建,主要采用改良西门子生产工艺。随着技术和操作技能提高,各企业的安全、环保得到进一步完善,主流工艺地位得到市场认同。

2011年国内多晶硅仍“供不应求”。据统计,国内太阳能电池产能约30GW,产业链完善,如满负荷生产,多晶硅需求总量超过20万吨。海关进口数据显示,2011年1月~10月中国多晶硅进口总量达到53019吨,预计2011年总进口量超过6万吨。国内多晶硅缺口比例仍然在50%左右。

2011年,中国多晶硅经历了“火”与“冰”的洗礼。前三季度多晶硅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至最高每吨75万元以上。但到第四季度,受美国的金融危机特别是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终端市场失去了资金的支持,光伏产品大量积压。自去年9月份开始,多晶硅原料价格大幅下跌,再加上美国、韩国大量低价多晶硅倾销中国,多晶硅价格最低跌至每吨20万元,中国半数以上企业停产或减产,整个行业进入“寒冬”。

技术与产业基础双提升

国内一些设备制造水平参差不齐,还有许多技术提升工作要做。

我国多晶硅的主流生产工艺是改良西门子工艺,少数几个厂家用硅烷法,但产量很少。改良西门子法的核心技术的有四个环节:原料的制备和提纯、还原、氢化、尾气干法回收及副产物的回收利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多晶硅查看更多>多晶硅产业查看更多>内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