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原材料及辅料多晶硅政策正文

内需不足仍掣肘中国多晶硅产业

2012-02-06 10:15来源:中国电子报关键词:多晶硅多晶硅产业内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寒冬”期间,国内多晶硅企业必须坚信光伏产业的发展前途,持续孜孜以求,不断提升技术、降低能耗、降低成本、完善自我,坚定不移地完善中国特色的多晶硅工艺,提升质量,提升与世界多晶硅老牌企业抗衡的能力,为我国光伏产业提供基本原材料支撑,才能使中国光伏产业持续保持国际竞争力。只有在“寒冬”里不倒下,才有机会迎接新的“春天”。

专家观点

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锦标

“2012年是全球光伏产能过剩年,作为原料供应的多晶硅行业整合势不可挡。”

2011年多晶硅工艺技术不断进步。比如核心关键技术氯氢化工艺,2011年国内企业已经升级到10万吨级的第4代氢化技术,不仅仅将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的四氯化硅、氯化氢等副产物百分之百转化成三氯氢硅原料循环利用,而且将多晶硅生产过程的其他微量的氯硅烷副产物也高效利用,通过大规模运用40对棒高效节能还原技术,实现了多晶硅的节能降耗和环保制造。

2012年是全球光伏产能过剩年,作为原料供应的多晶硅行业整合势不可挡。2011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一批多晶硅行业准入名单,但真正有竞争力的也只有进入全球前列的江苏中能、赛维LDK、洛阳中硅、重庆大全四家企业,这四家万吨级以上企业2012年产能产量规模超过10万吨,为平价太阳能发电时代的到来提供质优价廉的多晶硅原料。

2012年对中国多晶硅产业来说又是外部形势逼人的一年,随着光伏电池制造向中国转移,美韩多晶硅从2011年开始大量倾销中国市场。回顾多晶硅发展史,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半导体材料产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也有多达20家以上的多晶硅企业,但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下,生产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生产成本高、产业规模小。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欧美七巨头甚至以低于成本的20~30美元/千克电子级多晶硅冲击中国市场,中国多晶硅企业基本上全军覆没,到上世纪末,只幸存一家以行业研究为主的峨眉半导体研究所!技术突破后的中国多晶硅产业,要对贸易侵略严阵以待!

新能源观察

多晶硅产业面临严冬

面对2012年,我国多晶硅产业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一方面需要企业苦练内功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则需要抱团取暖,共同对应对寒冬。同时,也需要主管部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引导产业整合,在政策方面给企业的融资、技改等予以支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多晶硅查看更多>多晶硅产业查看更多>内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