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原材料及辅料多晶硅企业正文

赛维:光伏危机是暂时的 能源危机是长期的

2012-01-11 09:51来源:新华网关键词:赛维光伏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中国光伏行业的“寒冬”。拥有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产品生产销售的光伏全产业链的赛维,也在二三季度出现亏损,并因资金链压力而出现破产保护传闻。新年伊始,赛维却动作频频,大举扩展,其意欲何为? 赛维董事长彭小峰进行专访发现,寒冬中那些敏锐的中国光伏企业,已经嗅到了冰雪覆盖下的机遇。

“成本之战”应对“最大困难”

占中国光伏出口市场近70%的欧洲遭遇债务危机削减光伏安装补贴,而第二大市场日本由于遭遇地震,需求减缓。与此同时,美国、印度等国家相继向中国光伏发起“双反”调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延伸至新能源领域,更让中国光伏企业“雪”上加“霜”。

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价格分别下跌了超过50%、57%、55%和31%。因此,来自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的挑战,被彭小峰称为当前行业和企业的“最大困难”。

对此,赛维首先打响了“成本之战”,通过降低成本来“对冲”价格下滑。作为赛维最早、也是最大的业务——多晶硅片,其每瓦成本从2011年初的0.23美元降低到目前的0.18美元。这5美分的成本来之不易,却收效巨大。对于赛维今年2.8GW的生产量来说,单就多晶硅生产就将降下1.4亿美元的生产成本。而这还不是最后的目标,赛维硅片环节的非硅成本,在2012年还将进一步降到0.15美元每瓦。

“我们产业链的成本从硅料、硅片到电池组件,在全世界晶体硅领域成本已经是最低的之一。”彭小峰说,“成本之战”不仅仅只在硅片一个环节上打响,作为为数不多的拥有光伏全产业链的光伏企业,赛维其每一个环节都做着同样的努力。“只要产品价格一旦稳定下来,我们的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就能体现出来。”

“产业转型”提升“持久竞争力”

但“成本之战”的“战果”,仍难抵消价格下跌的压力。“2011年我们的产销额几近翻倍,但由于价格下滑超过50%,所以企业效益仍在大幅下降,以致公司在2011年二三季度出现亏损。”彭小峰表示。

长期的能源危机,预示光伏需求不灭。但在市场纷纷传言光伏企业倒闭潮背景下,哪些企业能挺过冬天,如何防止在春天到来之前倒下?人们也在问赛维。对此,彭小峰说,2011年赛维利用市场价格低迷的“机会”,“倒逼”企业在技术、商业模式和市场上进行了积极布局,提升持久竞争力。

首先,推进生产技术进步。“特别是组件系统在整个行业里面我们基本上做到了非常领先。”彭小峰说,应用赛维组件系统的美国加州、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发电水平目前已接近正常能源的发电水平,而“今后五到十年,赛维在我国也将逐步、大面积地让太阳能发电接近正常发电成本,为我国的光伏行业乃至能源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布局商业模式转型。“原来可能是卖产品,现在还要更多地专注服务。”彭小峰说,“比如提供一套电力解决方案——解决需求和服务的同时,也提供其它的融资、技术服务,让单纯的光伏产品变成一系列电力产品。”通过这种商业模式的转型“可以获得更多的消费者,更多的阳光需求、电力需求”。

第三,开拓中外新兴市场。彭小峰表示,目前赛维一方面在拓展非洲、南美、印度等新兴市场已取得很好的成绩,逐步摆脱单纯依赖几个国家的市场情况;另一方面,也在响应国家的政策,积极参与金太阳工程、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最近国家制定出台了光伏上网标杆电价,未来国内光伏市场将逐步启动,成为全球最大新兴光伏市场。他说,事实上,光伏市场在向一个多元化的方向转变,光伏装机容量受单一地区政策影响的时代也将会过去,赛维正积极适应这一变化。

通过努力,2011年赛维的市场份额“逆势扩大”。硅料从上年的5000吨增加到1.1万吨,硅片从1800兆瓦增加大2800兆瓦,电池片从几十兆瓦增加到600多兆瓦,电池组件也从360兆瓦增加到800兆瓦。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