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10年,在全球新增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的16GW中,中国光伏产品占据了“半壁江山”。除了天合光能、英利等大批组件企业从中直接受益外,站在其背后的光伏制造装备企业也成了资本市场的宠儿。
精工科技是国内多晶硅铸锭炉的生产商之一,据其年报显示,2010年,公司多晶硅铸锭炉系列产品签单金额达到18.4亿元,著名私募泽熙以122.46万股的持股量位居第九大流通股股东,而私募三羊以94.15万股紧随其后。
2010年之前,我国的光伏制造装备基本处于进口设备“一统天下”的局面。3月26日,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2011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上表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以及能源装备制造的相关支撑技术和装备,加快促进能源装备的绿色低碳发展。我们迫切需要加快能源装备制造的基础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力度,切实提高产业自主发展能力。
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已居世界首位,但丝网印刷机、高温烧结炉等关键设备仍主要依靠进口,大大增加了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投资和生产成本。
国产化替代进口
光伏行业的大发展引发了市场对晶硅、硅片以及组件生产设备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国内涌现出了很多装备制造企业,光伏制设备的国产化进程更进一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认为,从总体上讲,我国光伏装备制造业刚刚起步,处于“国产化替代进口阶段”。
2004年,德国对可再生能源法进行修改,保证了对光伏应用的新一轮补贴,“百万屋顶计划”进展顺利。光伏市场爆发式增长的德国,向全世界采购电池组件,中国的组件企业抓住了这个机会,大量买入国外光伏制设备投入生产。“从发展历史看,光伏产业的发展路径不是设备做好以后再搞产业,而是买到设备后搞制造,并且产品95%以上出口。”孟宪淦说。
正是这样一个历史发展路径,造成了光伏产业“三头在外”的局面。随着我国逐渐成为光伏组件的最大制造国,作为产业基础的装备研发才慢慢兴起。太阳能光伏产业包括光伏材料、光伏电池、光伏组件、光伏设备和光伏应用系统。因而,其所需装备也极其复杂。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为例,其产业链为硅矿石—单晶硅或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应用产品。除前道的材料提纯、硅片加工和后道的组件生产外,电池制造工序涉及清洗、制绒、扩散、刻蚀、减反射膜制备、电极印刷、低温烘干、高温烧结、自动测试分捡等环节。
美国GTSolar公司在多晶硅设备行业耕耘多年。2003年,第一台GTSolar生产的多晶硅铸锭炉进入中国。“那时,中国还没有多晶硅铸锭炉制造企业,从2003年到2006年我们占领了中国多晶硅铸锭炉100%的市场份额。”GTSolar北京办事处经理陆文泉回忆道。
从2007年开始,国内陆续有一些企业开始制造多晶硅铸锭炉,精工科技、京运通等企业都成为了GTSolar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对手,分食多晶硅铸锭炉的市场。2010年,GTSolar在中国地区市场份额减少到60%。
虽然市场份额在减少,但60%仍是个不小的数字。不可否认的是,国产化设备与进口设备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不少高端设备的市场依然被外资企业占领。
2010年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年鉴指出,晶体硅电池产业链中的大多数制造设备已经可以在国内生产,与进口设备比,单项技术指标接近,但自动化程度稍低,设备制造不够精良,缺少自己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此外,在电池制造环节,我国光伏设备企业基本具备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的整线装备能力。但国产设备在稳定性、自动化、新工艺物化程度、设备精细化方面与进口设备仍有差距。在薄膜电池制造设备方面,也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
“国内产品的优势在于价格,由于我们的产品都是进口,需缴纳17%的增值税,价格必然高于国内产品。但是我们的优势在于设备的质量及其稳定性。”陆文泉坦言。
博弈与布局
技术、成本、价格的博弈在光伏装备业已经开始显现:本土企业蓄势待发,外资企业紧锣密鼓地进行本土化布局。
作为竞争对手,他们都深谙自身的优劣势。“国产设备价格优势明显。而且在去年市场火暴的情况下,国内设备交货周期短,很快对市场做出反应。”北方微电子光伏产品事业部总经理王宝全博士说。
国海证券分析认为,中国拥有相对廉价的劳动力,生产成本一般比进口设备低1/2—1/3。此外,国内设备企业产能扩建快,售后服务方便快捷等优势,也有望加速设备的国产化进程。
目前,国内设备企业可提供7种晶体硅电池生产线设备中的6种。其中,国产丝网印刷机只在研发线使用,大生产线的全自动丝网印刷机几乎全都从国外进口。在采访中,许多业内人士都向记者提到了在丝网印刷、硅片切割领域的龙头老大——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应用材料在中国的客户超过100个,世界上知名的企业如英利、天合光能、晶澳、赛维等都是我们的客户。”应用材料中国首席技术官、副总裁邹钢博士介绍说。
2009年,应用材料在西安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光伏技术研发中心,致力于薄膜和晶体硅太阳能组件生产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展示、测试。在邹钢看来,这是应用材料在中国本土化战略的重要一步。“研发中心成立后,我们在本土与客户互动,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技术、支持,快速地了解市场的需求进行研发。同时,技术服务是关键的一个环节,研发中心的工程师都是本地招聘。几年下来,他们都成了专家。当客户出现问题,不需要打电话到欧洲和美国解决问题,不再受到语言和时间的限制。”为了解决物流的难题,去年年底,GTSolar把库房迁到了香港,物流时间从一个月缩短到3天。
外商的积极布局正是看中了未来中国光伏装备市场的巨大潜力。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太阳能光伏设备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未来亚洲市场,尤其是在中国,将成为全球光伏制造设备的一个主要增长动力。
一些领头的国内光伏装备企业正在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奋力追赶。在中国从事光伏装备研制历史最长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8研究所,2010年的光伏装备销售突破10亿元。他们依靠太阳能电池大生产线提升资金实力,加快装备的研发进度,以往3到5年开发1台装备,现在1年可开发至少3个装备品种。
如何追赶?
作为市场和技术都在外的光伏产业,起步颇为艰难。“几年前,我们曾去德国参观一家多晶硅企业,却被对方阻于门外,只在工厂周围看了看,他们是在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孟宪淦回忆道。“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光伏产业发展经历两种不同模式:西方做技术设备的研发,卖给我们技术和设备,赚大钱;我们拼命买设备,利用资源和劳力向人家出口产品。实际上,我们在给他们打工。”
也就在这几年间,中国的光伏装备产业迅速崛起,解决了“有和没有”的问题。颇为尴尬的是,虽然本地设备有了,很多企业却不敢使用。一位组件企业人士向记者表示,我国的组件企业大部分都是以出口为导向,用中国设备生产的产品不容易赢得外国客户的认可。
在孟宪淦看来,国内组件企业遇到的问题,如果国内光伏市场发展,问题就迎刃而解。“截至2010年年底,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已达到4000多万千瓦,光伏累计装机才80多万千瓦。风机设备的国产化程度远远高于光伏设备,因为风机制造业的市场几乎全在中国。没有市场的拉动,装备制造业没法发展。只有自己使用了,别人才敢用我们的设备。”
中国的光伏装备业虽然发展时间不长,部分大型企业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支柱,但也遇到一些发展瓶颈:核心技术掌握程度不足导致技术进步缓慢,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技术研发是以大量的资金为支撑,大型设备的研发资金投入比较高,通常来讲,研发一台设备,投入基本上是这台设备的三倍。不但需要资金雄厚,而且资金的回报周期也比较长。”王宝全说。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认为,尽管部分核心产品仍处于研发阶段,但是持续的资金与研发投入会为光伏设备国产化打下良好的基础。政府需要进行政策、财政上的支持,以降低研发风险。
2011年1月6日,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将稳步发展太阳能,未来将把光伏产业培养成为中国先进的装备制造产业和新兴能源支柱产业。政策的支持和未来国内市场的拉动让中国光伏装备企业看到了新的希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5年IntersolarEurope展会在德国慕尼黑隆重举办,上能电气携全场景光储解决方案惊艳亮相,同时重磅推出全新户用光储解决方案,全面展示其在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创新成果,为行业及观众带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前沿光储技术与成果分享盛宴。多款新产品赋能全场景应用为满足欧洲家庭对能源独立和电费节省
当地时间5月7日至9日,IntersolarEurope2025在慕尼黑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启幕。采日能源亮相展会,重点推出适配工商业全场景的智慧储能解决方案矩阵。此次参展不仅系统呈现了采日能源持续深耕欧洲市场形成的深厚技术积淀,更通过多维度产品生态彰显了其在储能赛道的战略纵深。新品发布:新一代“星链”
全球能源行业盛会——2025欧洲智慧能源展(INTERSOLAREUROPE2025)于5月7日至9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全球传动领域的领军企业南高齿携光伏回转驱动创新成果参展,以“可靠、高效、绿色”的技术理念赋能新能源产业升级。精准传动,赋能光伏高效发电作为太阳能追踪系统的"动力心脏",南高齿光伏回转驱动系
5月9日,淮河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获得安徽省国资委批复。公告显示,淮河能源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控股股东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淮河能源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9.30%股权。本次交易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不会导致公司
随着“430”并网节点尘埃落定,不少抢在节点前完成并网的经销商、EPC承包商长舒一口气,但市场的紧张氛围并未消散——距离“531”政策节点不足一月,从资本方到行业龙头,再到中小平台商与经销商,整个分布式光伏行业都笼罩在焦虑之中。变局之下,分布式光伏领域究竟发生了哪些深层次变化?又该如何在
储能行业加速“洗牌”。2025年2月,136号文明确不得将储能配置作为新能源项目核准的前置条件,4月底,394号文明确要求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政策风暴”正在推动储能行业的市场化加速前行。在储能行业价值重构、技术博弈的双重压力下,一面是头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出海寻求机遇等
5月8日,上海浦东环保能源发展有限公司2025年度光伏组件采购结果公布,中标候选人第1名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718万元;中标候选人第2名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694万元。
5月6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内蒙古自治区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指出,分布式光伏上网模式包括全额上网、全部自发自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三种。自然人户用、非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可选择全额上网、全部自发自用或者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
近日,隆基在慕尼黑国际太阳能技术博览会(Intersolar)上正式发布高端户用品牌LONGiEcoLife系列组件产品。该系列产品基于高效异质结背接触电池技术(HBC)打造,这也是异质结背接触电池技术在商业化组件上的首次应用。全球领先:首款HBC商业化组件EcoLife系列采用了目前为止全球唯一量产的HJT+BC电池技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5日,云南鸿新新能源厂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一期通过验收并正式投运。项目依托厂房屋顶闲置空间,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复合利用、能源的高效利用与合理分配,通过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光伏发电、负荷调控与电网的协同优化。云南鸿新新
硅料四月硅料产出约10.2万吨。截止四月底,硅料环节面临的困境仍为高库存影响。虽然整体硅料库存略有减少,但主要消化来自拉晶环节自身硅料囤货消纳。买方采购节奏放缓至五一节后,因此硅料库存仍主要集中在硅料厂家自身手上,四月硅料厂家面临整体价格有价无市,新签订单落定难度较高。如此困境之下,
12月28日,安徽省宿州市经信局发布《宿州市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汇报材料》,内容涵盖宿州市当前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进展情况、产业发展短板,以及2024年工作谋划。在先进光伏产业方面,目前宿州市现有先进光伏企业4户,分别是宿州巨仁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安徽东润玻陶科技有限公司、宿州绍宸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28日,安徽宿州市经信局发布安徽宿州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汇报材料,其中指出,宿州现有新型储能企业6户,产品类型涵盖正极材料、电解液、溶剂、电芯、隔膜、电池包,2023年新型储能产业规模预计约1.84亿元。其中还提到,宿州市先进光伏、新型储能产业从无到有,产业链条
12月1日,宜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宜兴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文件指出,提升光伏制造发展质量。围绕产业链缺失的中下游环节,积极招引新型电池、光伏逆变器、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生产设备及生产配套设备,完善产业生态。坚持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方向,支持企业加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
(一)2022年我国光伏设备产业发展情况2022年,我国主要光伏企业均发布了规模宏大的光伏产能扩张计划,并覆盖到硅棒、硅片、电池、组件等各产业链环节。在此扩产势头的拉动下,相关设备厂商订单不断增长。2022年我国光伏设备产业规模超过650亿元,同比增长62.5%。在产业方面,我国光伏设备企业销售收入
(一)2022年我国光伏设备产业发展情况2022年,我国主要光伏企业均发布了规模宏大的光伏产能扩张计划,并覆盖到硅棒、硅片、电池、组件等各产业链环节。在此扩产势头的拉动下,相关设备厂商订单不断增长。2022年我国光伏设备产业规模超过650亿元,同比增长62.5%。在产业方面,我国光伏设备企业销售收入
金辰股份与晋能科技携手合作开发新型HJTPECVD工艺及电池技术。
中国光伏制造业正以无可匹敌的优势席卷全球光伏市场,无论是产能规模还是生产成本。但在疫情之下“逆势而上”的光伏市场终端需求正令更多的国家考虑鼓励本国制造。在欧洲大部分地区,光伏发电已经成了最便宜的清洁能源,这在实现“零碳”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疫情后经济复苏计划的推出,光
2020年10月27日上午,第十五届亚洲光伏创新与合作论坛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召开,有近100位国内外专家及企业家、500多位行业精英人士出席会议。论坛由绿色能源生态合作组织(PGO),中国工商业与户用光伏品牌联盟(CHPBA),中国太阳能发电跟踪系统联盟(CSTSA),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新能源分会(CIITA)联合
10月27日下午,由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秘书长吕芳主持,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吴启仁,东方环晟光伏(江苏)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少为,中建材凯盛光伏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专家徐根保,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总经理杨立友,
10月27-28日,第十五届亚洲太阳能光伏创新与合作论坛将在杭州召开。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全程直播,详情点击》》》第十五届亚洲太阳能光伏创新与合作论坛The15thAsiaSolarPhotovoltaicInnovationCooperationForum2020年10月27-28日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多功能A厅+101会议室主办单位:PGO绿色能源生态合作组织
对于中国光伏产业来说,2019年是戏剧性的一年,不只是新增装机量的大幅下滑,更重要的是完成了从多晶电池向单晶电池的决定性转变。当单多晶之争画上句号,2019年,让行业更关注的是:M6,大还是更大?(来源:微信公众号“光伏测试网”ID:TestPV)M6,大硅片来了但在过去12个月里,有一个变化是不容忽
3月10日,宣城经开区管委会发布了华晟三个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详情见下:1、安徽华晟新材料有限公司华晟宣城三期(高效异质结全产业链)硅片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首次信息公示项目概况:项目总投资156480元,新建切片一车间、切片二车间、硅片动力站、硅片原料库、硅片成品/电池原料库、切片废水站、
1月18日,沐邦高科发布公告称,董事会于近日收到公司总经理郭俊华先生提交的辞职报告。因工作调整原因,郭俊华先生申请辞去公司总经理的职务,辞职后担任公司技术顾问,该辞职报告自送达董事会之日起生效。郭俊华男,1970年8月出生,澳大利亚籍,博士研究生学历。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任新南韦尔斯大
在全球光伏产业的技术革新浪潮中,东方日升凭借在异质结(HJT)电池领域的多年深耕和创新能力始终走在行业前列。10月15日,公司向整个行业发布了730Wp+伏曦Pro的量产公告,也宣布了行业里光伏组件产品中单块组件量产功率最高产品的首次达成。730Wp+量产功率达成的背后离不开电池效率的提升和一些新材料
10月24日,InfoLinkConsulting发布本周光伏供应链价格。*因电池产线优化与持续提效,本周起TOPCon电池片公示价格效率档位调整至25.0%+。价格说明免责声明InfoLink的价格信息主要来自平时与业界的面谈、电话访问或通讯软体等沟通渠道讨论所取得,主要取市场上最常成交的数据作为均价,且加上InfoLink专
走过2023年,我国光伏产业保持量增质优势头:太阳能电池产量比上年增长54%,全球专利申请量为12.64万件,全球排名第一;太阳能新增装机容量相当于2022年全球太阳能新增装机容量。从过去原料、设备、市场“三头在外”,到如今拥有全球近一半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八成以上主要制造环节产量,我国光伏产业
2023年12月30日上午,合肥华晟5GW高效异质结电池及组件项目投产仪式盛大举行。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合肥市委常委、副市长袁飞等市县相关部门领导,华晟新能源董事长徐晓华、高级副总裁孙令军、CFO兼合肥华晟总经理梁海彬、副总裁金磊等公司领导出席仪式,肥西县委书记陈伟主持仪式。携手共建
在光伏电池领域,栅线金属化处理是关系电池转换效率的一个重要议题。栅线金属化的常规做法主要是通过烧结和光注入退火工艺来实现丝网印刷栅线的金属化。奥特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实现了基于激光辅助烧结的金属化处理方法,可在现有烧结和光注入退火基础上实现再提效最高0.3%以上。应用上述方法的奥特
BC技术,无疑是当下光伏行业备受关注的技术路线。当光伏龙头企业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提出,未来5-6年,BC类电池将成为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其大量产品都会走向BC路线。此言论一出,市场开始重新审视起BC技术。BC技术的发展历程最早可追溯至48年前。1975年,Schwartz和Lammert首次提出背接触式光伏电池
光伏行业竞争还在加剧!从光伏产业链企业市场集中度来看,除硅料、电池环节CR5逐年提升外,硅片环节CR5由2021年的84%降至66%,组件环节CR5由2021年的63.4%降至2022年的61.4%,可见企业竞争激烈程度。在新势力不断崛起、跨界企业蜂拥而至的情况下,光伏企业人才流动也较为快速,告别老东家后的光伏老兵
8月18日,奥特维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无锡奥特维旭睿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旭睿科技”)近日与新疆中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签订《采购合同》,旭睿科技向新疆中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销售丝网印刷设备、光注入设备等电池端设备约3.8亿元(含税)。公告显示,因旭睿科技商品平均验收周期为6-9个月,
8月8日,奥特维发布公告称,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14,000万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拟用于以下项目:(一)平台化高端智能装备智慧工厂本次募投项目之“平台化高端智能装备智慧工厂”的实施主体为发行人,拟在江苏省无锡市无锡新区新洲路东侧、梅育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