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评论正文

太阳能发电真的无经济可行性吗?

2011-10-17 15:01来源:互联网关键词:多晶硅光伏发电太阳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四)国际阴谋论

接着,葛先生摇身一变,又成了国际战略问题专家:

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转移过程隐含国际阴谋

从国际产业转移的角度看,从国际战略来看,还有很多问题。郎咸平的观点是:“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在忽悠我们,是想向我们征税,气候变暖数据是英国五流大学捏造的。通过碳减排的议题阻挠中国的发展。

勾红洋著的《低碳阴谋》主要是说: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借力环保问题企图扼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生存空间,让发展中国家为温室气体排放和此次金融危机买单,继续牵制和盘剥发展中国家,以维持两极世界的格局。”

[分析]:

又是阴谋论。近来我国不少学者似乎很喜欢将国外的一些说法用“阴谋论”来表达,很有些怨妇的滋味。

首先,将低碳阴谋与光伏发电等同起来,其实是偷换概念。实际上,各国鼓励光伏发电发展的主要动因,并非是由于气候变化,而是能源枯竭。我国的石油和煤炭还能用多少年,见仁见智,但石油不会超过三十年,煤炭不会超过五十年,即便是核能,铀矿石也不到四十年的时间,这是没有任何疑义的。就算我们不考虑三五十年以后的子孙后代的能源问题,现在,随着易开采的能源越来越少,开采难度和成本越来越多,石油和煤炭价格的上涨是不可避免的。我国现有的电价,是在政府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加剧拼了老命打压电煤价格,同时让全国电厂集体亏损的状况下才勉强维持的。如果火力发电的电价真正按市场化放开,现在的电价估计涨50%也不止。但是,这种状况能够维持多久呢?目前,全国的电厂已经没有几家还有余力在现有的电价下继续支撑下去了,电价的上涨已经不可避免。所以,即便没有气候变暖,没有国际环保压力,中国的新能源依然是必须发展的,这是涉及到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战略决策,绝对不是为了缓解外国政府的压力,或者被人忽悠后使出的昏招。

实际上,美国政府从来没有鼓励中国发展光伏,恰恰相反,美国政府屡屡指责中国政府对光伏企业补贴过多,去年的301法案,就是试图阻击中国的光伏产业的动作之一,而这是在美国政府大规模启动国内的光伏补贴的同时进行的。继欧洲之后,美国、加拿大也宣布要对光伏进行大规模补贴,澳大利亚刚刚宣布到2020年前向光伏产业拨款360亿元资助,共建设9GW光伏电站。美国政府为什么在大力为本国光伏发电提供补贴的同时,却不希望中国政府补贴光伏产业呢?相信葛先生作为上海社科院的研究员不会弱智到想不出答案的地步吧。

(五)多晶硅的问题

在分析了光伏发电的宏观问题后,葛先生又将目光聚焦在了光伏发电的主要原料多晶硅上来了。

“这几年我国多晶硅的产业发展过程,主要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第一就是多晶硅的价格走势;第二是我国多晶硅产业相对国际上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成本。

太阳能多晶硅的价格走势,2003年的时候是30美元1公斤,到了2006年是100美元1公斤,到了2008年的10月份最高达到500美元1公斤。

到了金融危机以后多晶硅价格就一直下降,到2009年跌到了80美元1公斤,2010年3月是60美元1公斤。从国内来讲,连续几年的多晶硅产量、产能高增长是因为很多地方都上马了多晶硅生产线,到2009年底国内多晶硅厂家有五六十家,已经能开工生产的有20多家。所以国务院有连续几次会议叫停多晶硅产业。而科技部发布的信息说我国多晶硅生产没有供过于求。其实分歧只是:是总量过剩,还是结构性过剩。

结构性过剩关系到两个问题:一个是价格问题,另一个是技术问题。目前高端的多晶硅技术是掌握在世界上七大公司手里,主要是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公司,它们的生产成本是每公斤20到30美元;而我们国家的多晶硅生产成本是每公斤50到70美元。”

[分析]:

多晶硅的问题,恰恰说明了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在产业政策方面的短视。2008年,多晶硅价格最高达到了500美元/公斤,而当时国际厂商的成本只有30美元/公斤。高昂的暴利,完全是供求不平衡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多家公司投资上马多晶硅项目,而我国政府却出台了38号文,对国内厂家进行打压。本来国内厂家的投产和金融海啸已经使得多晶硅价格下降到了每公斤50美元的合理价格,由于打压,导致产能不足,使多晶硅价格在2010年又上升到了100美金,而国际厂家则继续赚得盆满钵满。从2008年到2010年,我国的多晶硅厂家在面临国际厂家的竞争和国内政府的打压的双重压力下,不仅彻底解决了污染问题,也将多晶硅的能耗从每公斤250度以上降到了每公斤160度以下,而成本也从每吨70万元降到了17万元(江苏中能的价格已经降到了22美元一公斤)。但是,从2008年到2010年,我国每年的多晶硅进口量从每年1万吨、2.1万吨到4万吨,每年翻一倍,到现在为止,中国所用的多晶硅仍有一半以上需要进口。笔者曾经做过估算,三十八号文使我国多晶硅企业每年损失数十亿美元的利润,使我国政府每年损失数十亿人民币的税收,而国外的厂家则在中国每年多赚取了数十亿美元的利润。连海关总署都针对多晶硅进口量每年急剧增长的问题,向国务院有关部门提交了专门的报告,建议尽快实现多晶硅的国产化。

“我们以非常低的价格出口低纯度多晶硅,然后高价进口高纯度多晶硅。国务院38号文件说多晶硅太阳能电池98%是用于出口的。那么关于多晶硅价格从2003年30美元1公斤上涨到2008年的500美元1公斤这个过程,我们就要打一个问号。这么高成本拿进来的多晶硅做成的太阳能电池出口给谁?有业内人士2009年上半年做过一个调查:2006年以后到2008年这一段,价格上升的这个阶段拿进来的多晶硅不是真正的国际市场价格。这里面的市场黑幕,还没有人去揭露。在这种暴利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另外一个背景就是国际上的动态。国际上七大公司有扩产的举措,但是它们的量很少,别的国家都没有明显的举措。”

[分析]:

“这么高成本拿进来的多晶硅做成的太阳能电池出口给谁?”这个问号打得十分蹊跷。实际上,2008年多晶硅涨到500美元/公斤的时候,中国的光伏出口正是最火爆的时机。只要查查当年的市场统计就可以知道,当年,80%的电池出口到了德国,剩余的主要由日本和美国瓜分。葛先生的意思,难道是,这些电池被中国自己藏匿起来了吗?还是被时空穿越到了清朝?

国际七大多晶硅公司当时确实扩产的进度很慢,但原因是因为2001年由于金融风暴和IT泡沫的破裂,导致了前两年大幅扩产的多晶硅企业损失惨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所以,对于光伏的发展前景,当时的七大公司都未敢轻言扩产。但是,要说他们没有扩产的举措,则是低估了这七大巨头的水平。事实上,七大巨头的产量,已经从2008年的四万吨,增加到了2010年的十二万吨,短短两年的时间,增加了200%,这个扩产速度难道还慢吗?其中,HEMLOCK公司从1万吨增加到3.6万吨,德国WACKER从5000吨增加到3.2万吨,难道还不大吗?谈到“别的国家”,2008年,韩国OCI并不在七大巨头之列,但OCI的多晶硅产量从2008年的3000吨,增加到了2010年的1.7万吨,两年增加了五倍,其中出口到中国超过1万吨,这还叫“没有明显举措吗”?那请问葛先生,什么才叫“明显举措”呢?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多晶硅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太阳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