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市场正文

光热发电或将商业化

2011-09-22 14:37来源:互联网关键词:光热发电光伏节能减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制约瓶颈亟需突破

虽然光热发展呼声很高,但是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之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光热发电与风力发电面临的问题正好相反,风电在技术上需要进步,但前景是明朗的;光热发电在技术上没有问题,但限制条件太多,未来发展前景并不明朗。

在我国,光热发电处于尴尬境地,光照条件好的地区往往缺少水资源,而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却又不一定需要太阳能发展模式。光热发电只适合年辐射量在2000千瓦时/平方米以上的地区,土地坡度不能超过3%,更重要的是光热发电还需要大量水源用来冷却。一般来说,50兆瓦的光热发电系统年用水量在15万方左右,与火电基本一致。而且,太阳能光热电站用于蓄能的热源,15%以上来自石油和天然气。而符合光热电站条件的地区,往往远离城市、用电中心和电网,很难具备油气设施。“实际工程中确实有一些问题需要到现场才能够发现。”姚志豪非常熟悉北京延庆1兆瓦光热发电项目。该项目是亚洲首个兆瓦级光热发电项目的光环,虽然受国家“863”、“973”项目的大力支持,但在进行中也遇到不少困难。

另外,高昂的成本成了光热发电商业化的绊脚石,目前我国光热电价在两元左右。与中国第一个特许权招标的光伏电站、甘肃敦煌10兆瓦项目爆出的1.09元/千瓦时的超低价相比,无疑缺乏竞争优势。目前,我国没有出台相关上网电价优惠政策扶持、财税政策优惠。这样,成本不降低,就难有价格上的竞争优势。

“从目前来看,尽管总体政策扶持力度很大,但还没有实质性的细则,如强制购电和补贴等扶持政策。若这些不确定因素不消除,国内供应链企业有可能去迎合国外市场配置资源。”姚志豪表示,此外,我们还缺乏大型系统运营经验。目前国内仅有部分关键组件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几个小型电站仍处在示范性试验阶段。有些数据以及经验的积累必须通过建设大规模,至少是兆瓦级以上电站才能够获得。

初期投资成本高,投资回收周期长,后期运营对技术和管理要求高等因素,大大提高了行业进入门槛,对进入该行业的企业抗风险能力要求很高。加上一些关键技术仍有待突破、关键组件生产设备尚需进口、行业标准体系有待建立等问题,使得目前光热发电产业尚未全面爆发。

政策扶持是关键

在即将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太阳能热发电目标拟定为2015年装机达100万千瓦,到2020年装机达300万千瓦。未来5年将在全国光照条件好、可利用土地面积广、具备水资源条件的地区开展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的示范,“十二五”将通过这些试点地区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到2020年开始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

在我国,光热发电产业如同温室中的幼苗,在刚刚开始了它成长的第一步,初期投资成本高,资金回报周期长,后期的运营维护都对技术和管理要求很高,这就大大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业内普遍认为,目前阶段光伏的优势大于光热。也有专家分析,光伏适用于小型的、分布式的发电,甚至可以安装在屋顶。而光热应用于大型电站,成本相对较低,装机容量越大,发电成本越低,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由此可见,太阳能利用的产业链将更为复杂和多元化,要想良性发展,面临的挑战也将更多。

但是,太阳能光热发电以其与现有电网匹配性好、连续稳定发电和调峰发电能力强备受业界推崇。针对“光热发电要想成为主流的可能性不大”的断言,姚志豪则持不同观点,“光热发电五年内占据太阳能发电半壁江山的可能性很大。光热发电产业起点更高,不会重蹈光伏产业覆辙。”

当然,太阳能热发电要成为主导能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要尽快公布新能源振兴规划;其次,要尽早出台太阳能光热电价政策;最后,要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持续发展的太阳能发电产业体系。

今年6月,发改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正式实施,在指导目录鼓励类新增的新能源门类中,太阳能光热发电被放在突出位置。专家预测,未来光热发电容量将大大超过光伏,并有可能取代常规能源而广为使用。

低碳经济与新能源革命的到来,光热发电极有可能成为我国未来份额最大的主导能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热发电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节能减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