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评论正文

10个光伏老板的自白书--未来十年光伏是谁的天下

2011-09-19 15:11来源:互联网关键词:太阳能多晶硅光伏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不能走纯制造的老路

文苏维利

6年前我离开天威英利时,国内光伏企业绝大多数是制造商,我希望有一个公司能在已有的制造优势上为客户提供更深层次的、专业的光伏服务。由此,天华阳光公司应运而生。

天华阳光前期主要在欧美国家从事光伏电站的投融资与开发、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建设及运营管理。如果用建筑行业来做比喻,光伏制造企业相当于建材商,天华阳光就相当于光伏业的房地产开发商。

经过多年欧美市场的运作,天华阳光拥有了丰富的终端运营和管理经验。尽管国内光伏市场的投资领域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可持续、成熟的商业模式,我们对未来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发展寄予希望。我们希望回归中国,希望为中国的光伏发展贡献力量,将天华阳光的经验和技术服务于中国光伏行业。

中国光伏市场预计会在23年内有较大发展,在此之前,政府、不同行业链参与者都将经历不断摸索和调整的过程。在光伏特许权招标项目中,国家队几乎包揽光伏项目投资的名额,参与竞标的民营企业不是因技术不通过沦为废标,就是在价格鏖战中丧失所有优势,这看上去仿佛民营企业在光伏电站投资方面需绕道而行。

对此,我们有不同的理解。在光伏产业发展道路中,可能大型央企需要充当先锋,做探路者。从技术条件方面来看,上网、应用、基础数据等都需要一个补充完善的过程。现在中国还没有一套准确的光伏气象数据资料,无论在云南、甘肃、黑龙江还是阳光资源丰富的西藏和新疆,投资光伏都没有准确的应用数据作为参照。在没有基础资料的支撑下,现在的投资都是摸石头过河,并非成熟的商业投资行为。国有企业率先尝试,为了今后光伏行业的健康发展而做铺垫。只有经过市场投资、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这一过程,才能实现平价上网的良性光伏发展之路。

面对国内企业,天华阳光愿意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政府、各类行业链的企业等全方位合作,共推中国光伏发展。一方面不断探索国内光伏市场,把成熟的技术和丰富经验引入国内;另一方面发挥天华阳光全球布局的优势,把国内优质产品输出至天华阳光全球高回报率的新能源项目中。与此同时,携手各界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提升中国光伏品牌,把优质的光伏服务推向全球,将中国资本向海外终端市场输出,实现通过服务和资本盈利。

务必重视技术创新

文孙志安

安阳市凤凰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河南省滑县,成立于2009年4月,注册资本1.5亿元,资产7.8亿元。仅用了两年,凤凰光伏资产就达到了15亿元,销售收入18亿元。

不过,凤凰光伏在发展的道路上也存在难题。国内光伏市场的发展主要依靠政策补贴驱动,国内光伏企业具有三头在外(技术装备、市场、原料)的劣势,使得市场变化与震荡对企业日常经营影响巨大。2011年,国际太阳能市场更是步入同质化竞争时代,单一依靠装备、产能推动发展的中国光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对此,凤凰光伏依靠技术创新高速发展,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能力储备,推动质量的提升,优化成本结构。至今,凤凰光伏仍然坚持实施品牌战略,不做贴牌产品。

在未进入光伏行业之前,我们对光伏产业发展方式、路径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与分析,发现历次光伏发电成本的降低都与技术发展紧密相关。每一次技术的创新就会大幅降低成本,推动光伏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由此得出光伏产业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来推动发展。凤凰光伏自成立伊始就树立了“研发就是企业的生命力”这一基本的发展原则,无论在研发队伍的建设、研发项目的选择、资金的配套上我们历来都是开绿灯。

虽然我们购买了先进的设备,但是在这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却是装备带来的。如何依靠我们自身技术力量,优化和改造设备使它价值最大化,一直是我们研发工作的重中之重。

虽然今年一季度以来,由于欧洲市场的变化特别是意大利政府下调光伏补贴,使得从组件、电池、硅片乃至硅料全产业链都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压力,流动性不足,光伏行业弥漫着悲观、无奈的声音,但我们依然看好光伏产业,多晶硅片已逐步成为太阳能光伏行业的主流产品,2010年全球年度安装量13GW,2011年全球市场预计比2010年增长20%,达到17GW,这在光伏发展的历史中是史无前例的,预计2015年全球年度安装量将达到55GW。

我对未来的市场发展有两个基本的判断:长期来看(未来5年)光伏行业还是整体向好的。从各国政策导向来看,日本大地震后各国能源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力发展光伏的声音不绝于耳,光伏发电这样的绿色无污染的能源方式又一次迎来了发展机遇;从市场面来看,虽然欧洲市场增量减缓,作为光伏市场的高地——德国政府宣布全面弃核,为欧洲市场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另外,美国、印度、非洲等新兴市场都具有建设大规模光伏电站的需求、能力和条件,这些都预示着光伏行业未来的巨大发展潜力。

短期不可避免的市场回调,光伏产业发展过程必将经历不断洗牌。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降低成本,逐渐接近与达到平价上网。因此,这一次市场的调整是非常必要的。我个人认为,通过这样的调整,让盲目追求快速扩张的中国企业逐渐变得理性而成熟,使得光伏行业更加健康,这样的调整没有什么不好。

全产业链尤为重要

文李河君

2006年,我当选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时,对太阳能还不是很了解,还是商会从事太阳能电池制造的朋友告诉我太阳能的发电成本是三四元。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太阳能成本降到一元钱需要30~40年,但2009年,太阳能发电成本已经降到了一元上下,事实上只用了三年。我相信,当太阳能的成本在不远的将来降到每度0.5元,同核电、火电、石油的成本一样时,那将是能源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从2006~2009年,汉能历经三年行业调研,进入薄膜太阳能行业。之所以选择薄膜太阳能电池,一方面是由于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属于第二代太阳能电池技术,与第一代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技术相比,具有环境友好、无污染、成本低、弱光下能发电,平均发电量高等优势;另一方面,汉能在薄膜太阳能电池方面拥有先进的自有技术,这是汉能进入薄膜太阳能行业的信心所在。

太阳能产业的特色,我总结起来是三个字:高(科技),大(规模),全(产业链)。太阳能行业空间是非常大的,我将之定义为高科技能源。太阳能即是高科技,又是能源。这样两个具有潜力的行业叠加,1+1不是等于2,而是1+1=11。据权威预测,到2020年,全球太阳能产业将达到300GW~500GW产能,总投资额3万亿元~5万亿元。所以,做新能源行业,跟其它行业不一样,它需要的投资很大。真正要想成规模,需要千亿级投资。以前很多中小企业,尝试做薄膜太阳能电池,都纷纷失败,原因是没有规模,产品成本高居不下,没有市场。

此外,太阳能行业是以科技为导向的行业,光做中游是不行的,战略风险非常大。很多生产太阳能电池板的企业,都只占据“微笑曲线”的下端,设备是进口的,产品是出口的。汉能则不同,我们的设备是自己制造的,产品核心技术是自己的,拥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这是汉能的一大优势。此外,汉能做太阳能,不光做电池,而是要整合全产业链:上游的高端设备制造,中游的组件生产,下游的发电。汉能并不仅仅是生产薄膜电池,同时围绕太阳能电池还形成了完整的清洁能源产业链。

想要领衔新能源革命,对企业来说还有一点不可或缺,就是软实力。在太阳能及新能源行业,单独一个企业是干不起来的,必须需要政府、合作伙伴的信任和支持。国家开发银行2010年年底给汉能43亿元薄膜太阳能贷款,它为什么愿意与汉能一起进入太阳能行业?是基于对汉能的信任,是基于国家对新能源行业的支持,这是令我非常感动的事。

诚然,在新能源行业,汉能人所面临的不仅仅是机遇,更有来自技术、市场等各方面的挑战。然而,多年在商海中的摸爬滚打,让我感到,我们往往高估了一到两年的变化,而低估了5到10年的变化。我们可能对一到两年的变化感到失望,而对5到10年的变化会感到惊喜。我相信,未来10年,国家的发展和强大会超乎我们的想象。

“三来一补”模式亟待改变

文贺贤汉

2004年,我们开始关注以太阳能产业为代表的绿色能源。我相信新兴能源产业整体提升所带来的市场机遇是不可估量的。

为了在新能源盛宴中分得一杯羹,实现太阳能发电配套设备制造的专业化,2005年3月我们成立了上海汉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可以说,我们是从半导体制造业的后台走向了光伏产品设备制造的前台。

尽管我们在太阳能装备制造行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国太阳能制造公司依旧沿袭着改革开放初的“三来一补”发展模式。

以太阳能电池片为例,几年前,从原材料到生产设备全部依赖进口,而最终产品全部用于出口。即使是现在,我国太阳能国产化装备和原材料供应也只占到一半左右,生产的太阳能电池90%以上用于出口。我想中国太阳能产业要真正做大做强,首先是太阳能装备制造的大与强。中国太阳能产业大而不强,原因在于很大一部分利润无可避免地被世界先进设备厂商“盘剥”。

所以经过这些年的思考,从我们导入先进技术到引领行业发展的发展实践来看,都指向着一条要制造更要创造的道路。

而这条道路也并非坦途。尽管我们原来从事的半导体行业与光伏行业有一定的关联,但是毕竟它们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此前,我们的设备(如线切割机)也曾经历过上马之后又被迫下马的事情。来我们企业进行测评的专家认为,产品的技术参数难以达到相应要求,如果匆匆投入生产,结果可想而知,于是重新再来成了迫不得已的事。为此我们也砸进去了不少钱。

所以,对于我们这种转型企业来说,从原有制造走向太阳能光伏设备制造,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我坚信,中国太阳能产业虽然经过几年快速发展,但仍处于上升通道并有非常巨大的发展前景。

目前,国内太阳能发电的应用正在提速,中国太阳能电池最大的生产商无锡尚德、常州天合、苏州阿特斯、浙江昱辉、江西LDK等“五朵金花”,未来还将增加产能,市场推广前景十分看好,这也为上海汉虹提供了巨大商机。当中国太阳能产业准备“弯道超车”的时候,我们将鼎力支持太阳能产业,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应该大力扶持知名企业

文高纪凡

当年受到国外太阳能光伏行业蓬勃发展影响,尤其是看到《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以及美国政府“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的推出,我与几位科研人员于1997年成立了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因为我相信这种趋势也必将有益于中国。我们始终以提升太阳能行业的竞争力和能源的效率为己任,致力于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光伏产业。

在我看来,未来5年光伏产业平均增长会在20%~30%,2015到2020年增幅在百分之十几,基本呈平滑的下降趋势,但总的来看,还是处在一个成长期。至于说政府补贴的持续下降,这是两码事儿。德国自2004年开始,补贴每年都在下降。补贴下降不是去年开始的,而是整个光伏行业必然趋势。

未来发展光伏太阳能有什么危机或者挑战?首先是耗能污染的问题,我希望业界能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关于能耗,整个太阳能晶体硅产业链,从石英矿的开采,到太阳能电站安装的完毕,包括材料的生产、运输中间、装完电站所有的能耗加进去都是有限的。像甘肃这样的西部省份,两年半时间就可把太阳能发电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如电站安装等所有能耗全部收回,电站的发电寿命年限是25~30年。

从能源的角度看,是一分的投入10倍的产出,所以说高耗能是种误读。

另外,今年我们已经在公司的屋顶上建立了一个两兆瓦的太阳能电站,希望逐步地使用太阳能发的电来生产我们的产品。我想随着未来条件的许可和技术创新成本的降低,用更多的太阳能发电来生产我们的太阳能,我相信有一天当然包括储能电池技术的成熟,全部用太阳能生产太阳能,这个都可以实现。严格讲,太阳能是高耗能的概念是不存在的。

2008年,因为个别厂家急于求成,在价格很贵的情况下,清洁项目还没上马就开始做,结果被《纽约时报》报道其有一定的污染排放。这是个别厂家的阶段性行为,实际上多晶硅可以做到污染接近于零排放的情况。

多晶硅在中国没有兴起以前,主要在美国、日本、德国生产,这三个国家是一个污染企业容易存在的国家吗?肯定不是。另外,2008年以后,随着多晶硅价格的下调,外国管制的环境以及企业本身的质量要求,我相信绝大多数企业已经能够达到对环境无污染的情况。从硅片到电池组件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本身都非常好,所以整体来讲,高耗能污染的概念应该给它重新正名。

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随着太阳能发电成本的不断下降,储能要是跟不上的话,它的发展将会受阻。所以在发展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同时,要非常重视储能技术的发展,这样太阳能发电才能在第一阶段成为能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储能电池的发展,并不是汽车锂电池的概念,它是更大容量电池的发展,势必将影响太阳能的持续发展。当然,影响时间可能在2020年左右。2020年后首先必须解决储能的问题,如果有储能的话,光伏产业还可以继续往前走。

要特别注意的是,光伏行业的发展实际上是通过科技创新为人类创造价值,但有些企业为了个人、企业的利益,通过违法手段制作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应该彻底打击。因为它不仅对中国的光伏产业有害,甚至对全球的光伏产业都有害。这些产品不管是在中国用,还是在外国用,在它20年的保质期内,如果出了大的质量问题,影响的将是中国光伏行业的声誉。

此外,建议政府大力培育行业里具有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像日本20世纪70年代,在家电行业全球领先的企业,像韩国在半导体行业领先的企业。光伏产业要成为中国产业的骄傲,一定要有这样的定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太阳能查看更多>多晶硅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