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技术正文

多晶硅产业竞争无序 8大跨国公司垄断技术

2011-01-24 14:45来源:浙江经贸网关键词:多晶硅光伏发电光伏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当时因为欧洲市场非常大,以前做这个行业的人太少,产品供不应求。”他回忆过去的好日子,“那时候,只要硅料质量能过关,马上就能卖掉,都是400美元1千克。”

随着市场的培育,又有一些并不是光伏行业的中国企业进入,比如赛维LDK,“这些人可能有国际市场的经验,或者相关产业的经验,比如半导体,或者电器”。

造富神话引来更多中国人进入多晶硅料行业,直到国家发改委出台规定提高多晶硅准入门槛,限制3000吨以下多晶硅项目进入。

但现在,供不应求、是货就能卖的多晶硅暴利时代结束,硅料价格和市场投资也回归理性,等待进入者和即将进入者的将是拼产品、拼成本的“贴身肉搏”。

“虽然国内多晶硅料有缺口,也需要进口,但是相比国外30美元每千克的成本,中国多晶硅提纯产业的成本仍然在40—50美元,但现在市场售价也就50美元左右,怎么赚钱?”另一位多晶硅企业负责人不满地说。

“不该进来的进来了,该进来的还没有准备好”

可再生能源协会的人士说,按照中国国情,让国家来大规模投资科技,不太现实,企业应该成为技术更新的主体,但现在中国的企业过于急功近利,不会深钻高新技术产业链U形曲线的最高端。这就可能带来国内整个产业发展的恶性循环。

他举例,前两年多晶硅非常紧缺,中国企业竞相去国外采购,是中国人把多晶硅价格抬上来的。“一开始多晶硅就是每千克50美元,后来被中国人抬到了400美元,现在市场规范了,需要游戏规则。”

“如果价格和成本比国外高的话,人家为什么要买你的?多晶硅提纯这块人工的成本占得比较低,多数是自动化生产,主要是技术引进,投资回收,没有核心技术,企业哪里来的优势?”这位人士说,“政府给的支持是暂时的条件,最终还是要回归市场。”

但也有一些企业如果抓住机遇,就会脱颖而出,“比如说无锡尚德,因为施正荣自己是搞技术出身,所以非常重视技术革新,如果他们能把技术抓在手里,说不定将来就能生存下来”。

据其介绍,中国产业界有个规律,在中国没有一种技术的时候,国外是不理你的,要技术也不给技术,要合作也不合作,只有当你初步掌握了这个技术,有了产业之后,国外企业就要大举进入中国。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多晶硅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