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评论正文

多晶硅投资过热 产业亟须升级

2010-11-18 14:16来源:中华工商时报关键词:多晶硅光伏发电光伏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这充分显示了我国目前多晶硅产业发展的现状:投资过热与较低的技术装备并存。据统计,目前,中国多晶硅年产量超两万吨,光伏原材料自给率达50%,太阳能电池产量以超过100%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发展,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据工信部不完全统计,29个省、市、自治区共有370家光伏企业,其中多晶硅企业80多家,硅锭及硅片企业100多家,太阳能电池企业120多家。

行业准入标准难产

工信部官员在同一场合指出,目前我国的多晶硅生产尚没有统一的能耗、占地及环保标准。其实在今年年初,工信部便制定了《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但时至今日仍未正式出台。原因是该标准参照国际多晶硅行业的先进指标,规定了新建多晶硅项目规模必须在3000吨/年以上,并要到2011年底前,淘汰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多晶硅产能等要求,而这些规定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都达不到,反对声自然很大。

而且,虽然光伏产业是新能源产业,但其上游原材料多晶硅的生产过程却依然是高耗能,甚至会产生有害的污染物。这些都迫切要求我国的多晶硅行业必须有一个统一、官方的准入标准,否则,在目前需求旺盛的条件下,我国多晶硅行业难以避免投资过热这一现象的出现。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高宏玲指出,美国、德国、日本等当今世界主要的多晶硅生产国,均采取了严格的准入标准。而我国由于没有多晶硅准入标准,一些企业和个人不懂技术也来搞多晶硅,造成了污染和低端产品过剩。

有专家表示,在未来几十年内,多晶硅作为电子、光伏产业的主要原材料,其地位难以改变。而将逐渐替代传统能源、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据更佳地位的新能源产业,对于多晶硅未来的需求将很难降低。多晶硅的这种重要性,同样需要国家相关准入准则的出台。产业升级与准入标准应双管齐下

据了解,目前我国众多上马的多晶硅项目,大部分采用改良西门子法,成本大幅高于同行业国际厂商,乃至高出一倍不止。而按照多晶硅的投产周期,2008年底和2009年初投产的多晶硅项目在两年后才能达产八成。可以预见,当国内企业的产能达到最大化时,如想在光伏产业这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竞争市场中继续牟利,价格和质量将成为决定因素。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多晶硅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