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评论正文

低价光伏电的幕后英雄

2010-11-10 11:30来源:中国新能源网关键词:光伏发电光伏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实际上,对于光伏电价究竟该多少成本,国内一直是众说纷纭。去年11月,国家相关部门认为,应在4元/千瓦时左右。开标之前又认为,应该在2元/千瓦时以下。之后业内普遍认为,国内成本价应在1.5元/千瓦时左右,如果过低的招标价格,会遏制行业的发展。毕竟产业的规模化不可能单靠几家企业来完成。

“超低价”是怎样炼成的?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国企》记者表示,发改委的本意是,通过在不同地区进行特许权招标,意在通过竞争确定电价。既压迫上游企业降低原材料价格,又通过市场竞争发现理性上网电价,以此来制定光伏行业标杆电价,拉动产业发展。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认为,按照目前的竞价计算,此轮招标涉及的部分项目预计要17~18年才能实现盈利,而这些项目的特许经营期也只不过是25年。

此次央企的低价完胜,再度引起了业界对于光伏发电成本核算的好奇。

直至今日,去年敦煌光伏电站“0.69元/千瓦时报价事件”仍对光伏行业影响深远,行业内部、发改委能源局、全国人大等在随后都在调研“0.69元/千瓦时”的真实性和可行性。有此前鉴,此次招标主管部门特意要求企业报价必须有理由、有根据,须报出相关运营成本等。

据称,国家发改委曾在某次会议上要求屡出低价的中电投解释如何在较低电价水平下确保盈利,中电投给出的关键答案之一,就是全部使用自有资金, 不用任何银行贷款。这一点增大中标项目的盈利可能性。另外,8%的收益率是光伏行业的普遍标准,但中电投将项目的内部收益率由8%调低至5%。同时,任何管理和电力接入费用不计。

中电投此番报出低廉的价格,一来得益于捆绑企业能提供相对低廉的组件;二来自身产业链相对完整,能够和组件企业相配合以降低成本;三来管理上会产生协同效应,例如青海的水电厂可支撑炼硅等。0.7288元/千瓦时的低价由此得来。

《国企》记者获悉,明年7月~8月,中电投将组建完成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包括炼硅、铸锭、切片等,预计多晶硅电池板生产线产能达到1000兆瓦,届时组件成本可能出现大幅下降。低价投标,也是缘于如此预期。“大家在赌未来两年市场,预判光伏组件价格将逐步下滑。”

作为中国第五大发电央企,中电投在资产规模、装机容量和光伏电站资源储备上均落后于其他四家央企。该公司在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上超低价大举出击,意在扭转劣势,争抢未来国内光伏发电市场的主导权,不过其代价是中标项目面临着严峻的盈利挑战。

“央企压价的‘杀手锏’就是亏得起。”有人曾这样表示。一方面,太阳能电站一般要等到建成的第十六七年才能盈利,央企较民企更具财力与耐力。另一方面,光伏占央企产品的比重较低,目前的地板价即便亏损也可由其他产品弥补,民企则不行。 

为啥要做“亏钱的买卖”

既然这是笔亏本的买卖,为何如此多的央企急吼吼地一拥而上?事实上,有信息显示,央企已将组件供应商的利润压至最低,许多企业提供的多晶硅价格仅为9元/瓦,早已消耗掉两年后光伏大规模推广的价格下降预期。不少民企称,未来两年内,组件价格下降的可能性不大,有可能还在高位行走。央企的低报价旨在抢占发展先机,积累行业资源。

国投电力总经理王维东对此认为,光伏发电的特点是规模小,利润低,国有企业做光伏发电,除了要做产业链外,就是出于自身“配额”的驱动。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光伏在央企中所占份额很小,即使亏本一两亿元也能在其他产业板块中弥补回来。而节能减排的政治任务,是众多央企扑向这笔亏本买卖的一个内在“动力”。

据相关人士透露,五大发电集团均背负清洁能源指标,甚至要想获得新的火电项目,必须有再生能源指标相配套。这使得五家央企不惜血本竞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