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市场正文

民营光伏回归国内市场撞“玻璃门”

2010-09-16 11:29来源:深度·关注关键词:光伏产业光伏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元以下的低价造成了几家欢喜几家愁。尽管国内光伏组件制造业起步较早,但是光伏发电产业从无到有仅经历了一年时间,期间国家发改委虽多次出台上网电价调整标准,但国内合理的上网电价究竟是多少,一直被认为是个无人知晓的谜局。

截至目前,国家能源局已公布了生物质能发电的标杆上网电价,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只有光伏发电价格尚未形成标杆。

孟宪淦认为,目前国内的风电和光伏电力市场大幅度开启的关键点就卡在上网电价上,一方面,以现行的上网电价计算,目前的价格补偿机制难以承受更大规模的光伏建设,另一方面,成本和利润的合理也是市场规范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所谓特许权招标,就是国家进行价格摸底的一个重要手段。2009年国家能源局对甘肃省敦煌2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进行特许权招标。在该次招标中,虽然中广核1.09元的“理性价位”成为赢家,但是由国投电力与英利绿色能源联合体报出的被认为是“违反市场规则”的0.69元价格也被特批获得了另一项目。国家对于从高到低的价格照单全收体现了价格摸底的意图。

而本月初,在招标结果未公布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公开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本次招标维持最低价中标规则不变。史立山说,“国家通过第二批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招标,也是想再试探一下,看这一次招标结果,如果电价能降下来,也比较合理,企业也能实现一定盈利,后续类似的大规模招标才有可能启动,国内光伏产业发展才可能加快”。

“目前大家技术都差不多,决定谁能胜出的因素主要是价格。”史立山表示,中国太阳能光伏市场能不能打开,关键是看光伏电价能不能有所下降。

孵化民资

国家助推光伏业起步

无论是价格谜局的破题,还是光伏产业的从无到有,政府一直在幕后担任着总导演的角色,主角则是民营企业。

2010年8月,在保定开发区内占地面积1600多亩的英利集团像一只上满了发条的闹钟,1.1万名员工忙着交付世界杯上“中国英利”4字中文广告带来的巨额订单。

“英利是光伏产业中的国家队。”从管委会主任退休后任英利集团首席战略官的马学禄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回忆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英利的扶持。

1997年,作为保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的马学禄对于开发区发展新能源的目标仍找不到方向。经过与英利董事长苗连生的几次交流,双方共同看准了太阳能光伏产业。1998年管委会旗下的保定高新区发展有限公司以国有身份正式与英利公司合资,成立了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公司采用国有控股、民营机制。

获得国有身份的英利公司立刻得到了国家的支持。“2000年,国家计委正式批准英利3兆瓦太阳能光伏项目为重大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工程,并给予2000万元资金支持。2000万元对于目前拥有150亿元年产值和1万多名员工的英利来说并非大事,但在当时却是一笔不可缺少的启动资金。”马学禄称,获得批准和资金后,英利的光伏项目得以正式开工建设,并在2001年投产,员工100多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