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政策正文

大同“十三五”规划公布:到2020年光伏总装机达600万千瓦

2016-07-28 15:37来源:大同市人民政府关键词:十三五规划光伏发电大同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节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以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园区、基地、品牌建设为抓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体系,建设京津冀重要农产品供给基地,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努力开创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三农”发展新局面。

优化农业布局和结构。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围绕蔬菜、杂粮、畜牧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发展近郊都市农业、有机绿色农业、生态休闲农业、健康养生农业、特色农业五大产业类型,打造绿色农产品供给地。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引领战略,以现代农业标准化园区建设为重点,培育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土地集中、资本集聚、资源集约、技术集成、空间叠加。以主导产业集中连片区为核心,科学规划布局园区,持续扶持30个设施农业、标准化养殖和农产品加工标杆园区上档升级,到2020年,全市建成6大类市级重点园区240个左右,带动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社等1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发展,形成百园千场万户竞相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格局。突出大园区建设,在加快天镇中地、新荣伊磊和南郊四方3个万头奶牛养殖园区达产达效的同时,重点推进灵丘有机农业、阳高龙泉和天镇南河堡2个万亩设施农业、大同县黄花、“双千万蛋鸡肉鸡”等跨区域、超规模大园区和杨家窑、阳光、神农、北野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园区建设。

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到2020年,分别建成省市县三级农业科技园区10个、30个和100个,培养科技示范户5万户,完成农村劳动力系统性农技培训70万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万人。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抓好22个乡镇农技站、36个区域中心站巩固提升,推进70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和省界边检站建设。加强林业管护、农机推广等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好“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加快推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提升农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能力。依托乡镇农技和畜牧两站,全面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依托农业“12316”信息平台,加快农科信息网络建设,确保市级平台、县区服务中心、乡和村服务站四级全覆盖,力争建设信息服务点2000个,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

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结合。开展粮食绿色高效高产创建,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力度,努力提高单产。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调整优化种植结构,适度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扎实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做优做强杂粮产业,到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16亿斤以上。

促进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到2020年,全市设施农业总量达到30万亩,建成10个万亩现代蔬菜产业园区,建成60个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园,创建20个标准化设施蔬菜高新技术示范小区。培育年育苗200万株的工厂化育苗中心20个,年育苗50万株的专业大户50户,蔬菜优质种苗统供率达到40%以上,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蔬菜产品标准普及率达90%,技术普及率达95%。依托北野、凯龙、金圃、甸顶山、养丽、裕隆祥等菌业企业和合作社,结合光伏设施农业项目实施,促进菌业做大做强。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依托北农•阳光都市农业示范园、同煤宏丰设施农业园区、佳润生态农林科技示范园区、南郊万亩城郊农业示范园等促进休闲农业发展。建成20个交易量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区域性蔬菜交易市场、30个配套冷链物流配送的产地批发市场。依托大同新发地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推广天镇农产品北京直营店经营模式,全力开拓京津市场,把我市建成京津地区“菜篮子”基地和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

全力实施畜牧业振兴战略。按照“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思路,扎实推进第二轮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构建牧草、肉羊、奶牛、肉牛、生猪、蛋鸡六大畜禽优势产区,打造7个畜牧生态强县、70个生态畜牧强乡(镇)。力争到2020年,全市畜牧业收入突破100亿元,畜产品优质率达到90%以上。

推进浑源黄芪羊、左云雁云白羊2个特色百万肉羊基地县和灵丘平型关10万头绿色有机肉牛、阳高大泉山百万生猪、大同县双千万蛋鸡肉鸡和5个5万吨奶源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开发山西马身猪、广灵画眉驴、浑源黄芪羊、左云雁云白羊、新荣道士窑羊肉、灵丘青背山羊等畜产品地方品牌,扩大在全省和全国的知名度。以牧同乳业为龙头,中地、四方、伊磊等为核心,建设大型乳业生产和加工基地。以重点工程和项目为抓手,建设10个标杆示范养殖园区和1000个高标准“六化”养殖园区,打造产供销加四位一体全产业链条。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档升级。坚持吸引外地资本和鼓励本地资本转型“两轮驱动”的筹资方略,与京粮、中粮、新发地、中广核、内蒙古香岛、国新能源、正大、京华峪口禽业等大企业、大集团主动对接,开展全方位合作。持续扶持农产品加工“513”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到2020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00户以上,带动农户40万户;着力打造奶业、肉业、杂粮、薯业、果蔬业、特色农业、酿造业、物流8大产业集群,年加工鲜奶能力达到25万吨,具备年屠宰加工牛30万头、羊600万只、生猪300万头能力,销售收入达到125亿元。围绕我市拳头产品,抓好东方亮小米、雁门清高苦荞、大同黄花、恒山正北芪等特色产品加工和品牌培育,建设华北最大的小杂粮加工基地,打造地域特色鲜明,国内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3-5个系列品牌。抓住乌大张、环渤海地区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机遇,以大同新发地冷链物流市场、东方物华首农大同农产品专卖区、天镇县北京蔬菜直营店等为纽带,不断深化与北京顺鑫集团、中地、首农集团、桃花源基金、一亩田电商龙头等京津企业的合作,推进大同及周边地区蔬菜、小杂粮、肉蛋奶等鲜活农产品进入京津市场,不断提高我市特色农产品在环渤海区域的市场销量。发挥桥头堡作用,加强与京津冀地区互动交流,承接产业转移,辐射带动农业产业升级。

大力实施杂粮振兴工程。打造“全国杂粮之乡”品牌,推进杂粮全产业链深度开发,建成6个优质杂粮高产创建示范基地,创建省级出口杂粮种植质量安全示范区3万亩,建设谷子、燕麦、苦荞、杂豆、糜黍、高梁6大良种工程。每个农业县区至少确立1类优势杂粮产业、打造1个优势杂粮品牌、建立1个万亩以上规模优势杂粮高产示范区、扶持1个杂粮加工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杂粮专业合作社、建立一批杂粮产品电商销售平台。到2020年,全市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在180万亩左右,总产达到3.6亿斤以上,单产提高15%以上,杂粮优质率、商品率和加工转化率达到80%、55%和60%以上。以主粮化发展为方向,推进马铃薯产业升级,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左右。

培育县域特色农业优势产业。以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为抓手,培育县域农业主导产业,重点培育黄芪、黄花、菌业、鲜食杏等特色农产品。以道地黄芪产业化开发为重点,以新型药农、龙头企业为主体,促进全产业链运营、多产业融合,努力把我市打造成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中药材加工转化率达到50%,做响“中国黄芪之乡”品牌。以“三品”(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品牌创建)提升行动为抓手,大力发展以鲜食杏、葡萄为主的水果产业,实现水果生产标准化,贮藏加工能力提高到20%以上,20%的果园实现水肥一体化为主的节水灌溉模式。发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促进南郊奶牛及城郊农业、阳高天镇蔬菜生猪、浑源黄芪及黄芪羊,左云马铃薯及肉羊、大同县黄花绿豆、广灵菌业及东方亮小米,灵丘有机农业及干果、新荣杂粮马铃薯等基地建设,培育壮大县域主导产业。推进大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升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水平。

推进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十三五”期间新建97万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保持在547.6995万亩。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灌溉,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开展节水农业示范,改善田间节水设施设备,积极推广抗旱节水品种和喷灌、水肥一体化、深耕深松等技术。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推进5个国家级小农水重点县区建设。积极争取并抓好首都水资源等国家和省级重点水保项目。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小型水库更新建设工程,实施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工程,完成县区山洪灾害预警预报和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坚守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落实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引导农民以多种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托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到2020年力争全市土地流转水平进入全省前三。加快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和产业化水平。深入推进示范社(场)建设行动,到2020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数力争突破10000个。建立健全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防止“非粮化”“非农化”问题出现。加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和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到2020年形成完备的县乡村三级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健全调处机制,妥善化解纠纷。建成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应用平台,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发布、政策咨询等服务。探索建立农产品信息联动平台,努力降低因农产品价格波动带给农民的损失。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围绕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要求,构建市县乡一体化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流转交易功能和监管机制,推动农户经营权、林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等进行规范流转和交易,促进农村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建立健全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等制度,加快建立完善市县乡村联网的“三资”计算机监管网络,实现规范管理常态化和监管机制长效化。

健全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增长机制。优先保障各级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领域,确保力度不减、总量有增。加大专项建设基金对“三农”领域重点项目和工程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导向功能,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和财政投入对结构性改革的引导作用,撬动金融、保险资金和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重点支持现代农业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小杂粮产业振兴、中药材产业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奖补、“互联网+现代农业”等。加大金融对“三农”的支持,积极支持农产品加工、畜牧、杂粮等领域的农业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加大中长期“三农”信贷投放力度,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扩大覆盖面、增加保险品种、提高风险保障水平。切实加强“三农”工作组织领导。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断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统筹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强腰行动”为抓手,扎实推进“一带三创”活动,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农民道德文化素养,建设文明乡风。强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加强乡村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六权治本”,确保乡村治、百姓安。

原标题:关于下发大同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大同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