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海阳光热发电业务的主要进程:
●2011年2月,中海阳在成都双流成立了成都禅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建设太阳能热发电反射镜生产研发基地,主要从事太阳能聚光热发电镜场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013年6月5日,成都禅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建设的太阳能聚光热发电反射镜系统项目正式实现投产。
中海阳光热发电业务的未来发展预测:
中海阳目前基本形成了以太阳能电站系统集成为主业,以聚光热发电镜场、光伏发电阵列及太阳能电站智能控制系统研发制造为配套的两级架构。
中海阳依托在光伏发电业务的数年积累进入光热发电领域,资本实力比较雄厚。据中海阳2013年上半年报显示,2013年1~6月,中海阳实现营收40702.78万元,同比大幅增长88.54%。公司整体财务状况看好。
同时,中海阳是目前光热发电行业唯一一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其通过新三板也可实现高效募资,在资本面上能够支持其光热发电业务的稳步推进。
技术层面,中海阳是目前国内四大反射镜厂商中唯一一家没有玻璃行业从业经验的公司,为弥补这一短板,中海阳近两年来通过各种措施,建设起了一支专业的反射镜技术团队,弥补了技术方面的缺陷。
市场层面,国内光热发电市场当前尚未形成,但反射镜市场竞争格局已现,中海阳是国内第三家具备光热发电反射镜量产能力的大厂。当前的产品销售也面临很大困境,未来仍需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性价比,加强市场开拓。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其它反射镜厂商,中海阳在光热发电领域的野心不仅仅是一个反射镜供应商,其保持着对光热发电集热场系统主要组件和系统集成能力的研发投入,并提出了光热页岩气联合循环的概念。可以看出的是,未来光热市场好转,中海阳在获得一定实际项目经验后很可能将切入光热电站的EPC领域,最终成为具备光伏电站和光热电站EPC能力的能源公司。
中海阳当前在光热发电市场仍以反射镜销售为主,而反射镜市场竞争的核心是性价比。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市场,证明自身产品的高性价比是打开市场的关键。
原标题:中国光热发电行业上市公司统计分析
4月13日,贵州省能源局发布《关于下达贵州省2021年第二批光伏发电项目开展前期工作计划的通知》,计划装机规模为8.25GW。国企阵营中,华电以2.24GW总装机规模位列第一;国家电投、中国电建并列第二,均为1.78GW,中核集团以1.35GW位列第三,紧随其后是华能、大唐,装机规模均在1GW以上。民企阵营,以卓阳能源集团为首,特变电工、阳光电源、天合光能、隆基股份、晶科科技、上海
--更多新闻排行榜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
关闭
Email订阅最新光伏资讯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