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40万国人饭碗危机背后:你可能不知的光伏真相

2013-06-06 09:08来源:腾讯财经关键词:光伏产品光伏企业光伏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那么,国外受阻后,国内市场能成光伏“救心丸”吗

国内民众要拯救光伏产业并不容易,光伏发电其实很复杂,不是环保二字就可概括

新的政策配套措施会对规模小的光伏发电有更多的倾斜。也就是说,会越来越和国际潮流接轨。比如国家电网也承诺要做好相关并网工作,不收“个体发电户”们并网费。新的针对电价的补贴政策也在研究。那么,这能刺激起国内市场,挽救光伏产业吗?

恐怕一时间还是难以做到。第一,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相关设备很贵,投资很大,如果没有明显的优惠,实在没动力;第二,太阳能发电,讲究充分利用光资源,都安在屋顶,而在国内,屋顶产权归谁是个问题,再加上如果要安装相关设备,屋顶还得做特殊的加固。

当然,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和传统模式发的电能平衡。主要是会威胁到电网本身的安全。风和阳光都并不是随时稳定地都在,这样的发电和传统的火电、水电模式不同,稳定性差。而用户需要的是稳定的供电,也就是说,这些设备出问题时需要其它传统稳定的电能补上。对电网的调度要求非常高。少量的新能源还好办。大了就很危险了。国外许多公共能源专家就指出,当新能源发电量达到总发电量的20-30%时电网平衡就会出问题。光伏电的全球先锋德国就出现过这样的问题。所以,现在德国在想办法让自发电的居民或者单位安装小型蓄电设施,以减少对电网的冲击。

如果以上都没问题,还牵扯到补贴问题。无论哪个国家,在推广光伏这样的新能源发电,一定要给用户巨大的电价补贴,德国在2010年光伏发电电价上的补贴就超过118亿欧元。巨额的补贴如果不是国家财政出,就是要让普通的用户来分摊,有的地方是由不使用清洁能源电的用户来均摊,不管怎么样都是加重了普通民众负担。而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这纯粹是在为环保计。究竟需不需要,是个公共政策大问题。随着环保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这个问题想必也会越来越为我国民众所讨论。

结语

一方面冒着污染的风险,生产出大量的光伏产品;另一方面,这些产品中的绝大部分又远渡重洋,在越来越过剩的产量冲击下越卖越便宜。这场涉及40万中国工人饭碗、号称“高科技”的产业贸易争端背后,是当代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又一个特写。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品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