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市场正文

商会急召光伏企业重商谈判方案

2013-06-06 08:31来源:经济参考报关键词:欧盟双反光伏企业光伏组件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研判影响

急召企业评估损失

记者从业内获悉,5日上午,在获悉光伏案初裁结果的第一时间,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紧急召集业内40家光伏企业开会,摸底和评估11.8%的税率带给企业的损失和具体影响,并研讨下一步价格承诺谈判的具体方案。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11.8%的税率执行情况会如何,将在多大幅度上提升中国光伏产品价格,中国光伏企业受到的具体损失有多大,以及来自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竞争会发生什么变化,这都是这次内部会议重点要摸底掌握的内容。商务部人士也列席参加了该内部会议。评估结果将上报政府高层。

业内人士一致判断,尽管当前欧委会的反倾销初裁结果好于预期,但11.8%的税率可谓刁钻,已然卡住了我国光伏产品的“脖子”。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的数据显示,欧盟光伏市场的产品主要产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按销售价格区分,今年5月,产自中国大陆的光伏组件约为0.66美元/瓦,中国台湾地区、韩国等地产的组件约为0.73美元/瓦,美国、欧盟产的组件约为0.8美元/瓦。

“11.8%税率意味着我国光伏组件的销价将抬高至约0.78美元/瓦,相对于中国台湾地区、韩国等地的产品,价格优势将荡然无存。”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王世江博士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初裁结果貌似明显好于之前的预期,但实际上足以将我国光伏产品驱逐出欧盟市场。

阿特斯阳光电力公司董事长瞿晓铧有着同样的担忧。他介绍说,因全球产能过剩,自2012年初以来,光伏产业就已进入薄利时代。今年一季度的行业平均利润率低于8%,“欧盟11.8%的税率之下,我国产品已不可能通过降价来维持价格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与之前的美国对我国光伏双反不同,此次欧盟的反倾销包括了硅片、电池片、光伏组件等所有产品“这意味着中国企业不可能通过中间产品的海外采购,来规避欧盟征收的反倾销税。中国企业只有将整个生产都向海外迁移,才有可能重新进入欧盟市场。”瞿晓铧称。

据了解,现在整个行业都在做将部分产能向海外迁移的准备,一些企业甚至从去年已经着手在做。但是,资金是最大的瓶颈,光伏行业已整体性亏损近两年时间,谁都清楚向海外迁移的必要性,但却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欧盟双反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组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