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气象局2025-02-19
2月18日,中国气象局召开能源气象服务工作调度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能源安全重要论述和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分析能源气象服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系统总结《能源气象服务行动计划(2024
来源:中国气象局2024-02-23
三是加强能源保供气象服务,助力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加强电力设施安全气象服务和能源储运供应气象服务;开展电力交易气象服务,建立电力交易市场气象服务平台。
来源:大同市人民政府2023-11-03
着力建设精密气象监测系统、精准气象预报系统、精细气象服务系统,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大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气象服务保障。
来源: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政府2023-08-18
到2035年,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监测更加精密,预报更加精准,服务更加精细,生态气象服务能力、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能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来源:中国气象局2023-08-04
会上,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汇报新能源气象服务工作及关键技术发展情况,相关内设机构主要负责人围绕顶层设计、科技攻关、人才培养等充分研讨。
来源:清远市人民政府2023-08-03
面向重点行业开展全链条气象服务,建立专业气象服务清单,建立分区域、分行业、分灾种、分场景的专业气象服务平台,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入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开展风能、太阳能资源精细化评估,提升电力气象灾害精准预报预警和光伏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整理2023-06-27
大力发展专业气象服务产业。...统筹电力、国土、气象、地质、生态等数据资源,深化光伏、风电资源调查,强化新能源用地、用海等要素保障。科学有序发展海上风电。
来源:阿拉善盟行政公署2023-06-07
大力发展专业气象服务产业。...大力发展专业气象服务产业。
来源:四平市人民政府2023-05-17
提升低碳试点气象服务能力,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气象保障。...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气象监测、预报、服务智慧化水平,深化应急管理、水利、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交通、城市管理的气象应用服务技术联合攻关。
来源:中国气象局2023-04-06
下一步,中国气象局将充分发挥气象部门的优势,持续开展风能太阳能气象业务能力提升行动,系统推进我国能源气象监测评估、预报预警等工作,做好国家新能源发展和能源安全战略气象服务。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3-16
不久前,中国气象局印发了《国家级风能太阳能月预测业务规定(试行)》,通过规范国家级风能太阳能资源月预测业务、加强国省两级风能太阳能资源气象服务支撑,提升对能源气候服务的支撑能力。
来源:中国气象局2023-02-24
中国气象局在不久前印发了《国家级风能太阳能月预测业务规定(试行)》,通过规范国家级风能太阳能资源月预测业务、加强国省两级风能太阳能资源气象服务支撑,推进气候资源业务高质量发展,提升对能源气候服务的支撑能力
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2022-12-05
(二)总体目标到2025年,建成适应湖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气象科技创新、服务、业务和管理体系,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持续提升,气象服务供给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气象综合观测、气象灾害预报预警
来源:广东省能源局2022-07-06
七是加快建设智能化可再生能源气象服务系统,实现风、光、水不同类型发电功率实时预测和气象因素影响区域用电负荷预测基础上服务电网调度,有效减轻可再生能源发电不稳定性对电网产生的影响。
来源:国务院2022-05-23
探索建设风能、太阳能等气象服务基地,为风电场、太阳能电站等规划、建设、运行、调度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到2025年,气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现代气象科技创新、服务、业务和管理体系更加健全,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不断提升,气象服务供给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气象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02-24
“当前我国的气象预测更多是针对公众的公益性预报,但不同领域所需的气象服务其实有很大差别。户外冰雪赛事需要专门的气象服务,同样,在海上安装一台风机也应该有更为专业的气象观测和预报。”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01-13
根据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发布的报告,到2025年我国气象服务产业规模有望达到3000亿元,而据业内估计,针对能源领域的气象服务产业规模占比有望达到1/3左右。
来源:国家能源局2021-12-08
双方将联合开展风能太阳能资源普查,健全监测预测与预警服务保障机制,深化电力安全气象服务合作,共建“国家能源气象资源开发中心”,加强数据共享和面向全球合作研究,做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宣传、科普等工作,促进能源与气象共同发展
来源:气象局网站2021-10-20
聚焦提高风能太阳能精细服务能力,将建立涵盖风能太阳能气象专业数据库、资源详查评估系统、实时监测业务系统、预报预测系统、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决策服务系统在内的国省一体化新能源气象业务服务平台;面向国际能源合作
来源:新华网2020-02-17
科考队员在距离中山站300公里和400公里处的南极冰盖上,各架设了一套自动气象观测站,以获取南极地区温度、相对湿度、风向和风速等资料,进而不断完善极地气象服务,增进对南极气象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