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光伏制造商”相关结果1972

      来源:互联网2010-03-18

      为了解当前国内光伏产业的真实成本,本报记者花费数月对国内近十家主要光伏制造商进行一番摸底调查,从中了解到,国内少数薄膜电池企业已能承受1元/千瓦时以下的上网电价,其发电成本可低至0.8元/千瓦时;而多数晶体硅电池企业的成本仍相对高昂

      来源:互联网2010-03-08

      而日本太阳能制造商夏普的太阳能电池产能从2000年到2006年一直位居全球首位。但由于自2006年开始,政府取消补贴政策,日本光伏产业的发展势头被遏制,全球第一的位置也逐渐被德国、西班牙等国取代。

      来源:和讯网2010-03-01

      这也应该会成为其他光伏制造商2009年全年业绩数据的一大特征。而做出以上判断主要基于以下两点原因。   ...进入下半年,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转暖,再加上各国政府大力推广太阳能政策的拉动效应渐显,光伏产业呈现了强势的复苏态势。而全球光伏制造商,尤其是中国光伏厂商也跟随行业的整体走势经历了大悲大喜。   

      2010-02-23

      这意味着在出台全国统一的标杆电价和继续一事一议的电站招标的犹豫中,决策层最终选择了更为保守的后者,也等于告诉已经站在起跑线上跃跃欲试的光伏制造商—我们得再研究下比赛规则。...太阳能光伏电池制造商们不断重复这样一个故事:当传统能源日益枯竭,唯有新能源才能拯救人类,而这正是中国唯一能与世界同步的产业。“全中国的人民和媒体都应该为之欢呼,中国应该为这个行业感到自豪!”

      来源:互联网2010-02-20

      由于德法等欧美国家的高补贴政策有逐步下降的趋势,国外的一些光伏制造商开始难以承受高成本,甚至出现产能的“挤出效应”,中国已经成为下一个转移目标。    ...2009年这样的信号更加明显:德国光伏制造设备供应商centrotherm公司宣布,已在中国开设两个办事处;美国第三大电力公司杜克能源则在去年9月与数家中国公司签署协议,共同开发太阳能等能源技术;去年10

      2010-02-13

      随着德法等欧美国家的高补贴政策有逐步下降的趋势,国外的一些光伏制造商开始难以承受高成本,甚至出现产能的“挤出效应”,中国已经成为下一个转移目标。...2009年这样的信号更加明显:德国光伏制造设备供应商centrotherm公司宣布,已在中国开设两个办事处;美国第三大电力公司杜克能源则在去年9月与数家中国公司签署协议,共同开发太阳能等能源技术;去年10

      来源:互联网2010-02-03

      2009年8月19日,中国光伏产品制造商英利绿色能源公布第二季业绩,受益于欧洲光伏市场大幅回暖,公司二季度发货量环比上升72.3%,净收入环比上升49.9%,达到14.99亿元,毛利率也由一季度的15.3%

      2010-01-29

      亚洲市场,尤其是在中国,预计将成为一个主要的增长动力,在2013年将会达到总光伏制造设备的一半份额。   绝大部分光伏制造设备供应商认为,这个市场将在不久的将来移至亚洲。

      来源:互联网2010-01-22

      去年底,英利集团总投资126亿元的六九硅业投料试产成功,使该集团成为国内唯一从硅料、多晶硅铸锭、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到光伏应用系统等完整产业链的光伏制造商光伏产业生产能力已经达到600兆瓦

      来源:互联网2010-01-06

      国外光伏补贴政策的变化、银行信贷的抽紧和高价的硅原料库存让下游的光伏组件制造商的日子同样难过。中国光伏业的龙头——尚德公司(suntech)其股票市值由100亿美元缩水至不到20亿美元。

      来源:索比太阳能2009-08-21

      在当前的经济低迷期﹐中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刺激经济﹐并促进国内光伏制造领域的发展﹐从而给中国的太阳能产品制造商们创造了一个更为宽松的信贷环境。   ...  随着太阳能模块市场开始回暖﹐项目发展商投资新项目﹐中国的太阳能产品制造商正在加紧利用自身优势开发更多制造能力。   

      来源:全景证券频道2009-05-08

      4月21日,德国光伏制造商conergy又向memc提出要“撤销”一份价值数亿美元的十年长单。李仙寿说,大部分企业不会采取取消订单这种激进的做法,“双方要考虑长期的合作关系。”  ...  在欧洲光伏太阳能繁花似锦时,国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商为了能够控制原材料,与上游(多晶硅及硅片)企业签订了大量的长期供应合同(下称“长单”)。但金融风暴突降后,长单成了烫手的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