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2010-09-07
此次第一太阳能在鄂尔多斯无声息地延期开工,自然是其质疑奥氏对华能源政策的绝佳靶子。那么,延期的真相是什么?
来源:中证网2010-09-07
而我国最低价中标规则下产生的上网电价,还导致了外商对我国光伏出口产品价格的质疑。
来源:中国新能源网2010-09-03
央企国企竞争不计成本杀入 不过,0.7288元/度的价格却引来了业界的广泛质疑,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就指出,黄河水电的这一报价肯定亏钱。
来源:上海商报2010-09-01
央企国企竞争不计成本杀入 不过,0.7288元/度的价格却引来了业界的广泛质疑,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就指出,黄河水电的这一报价肯定亏钱。
来源:深圳商报2010-08-30
多晶硅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去年我国多晶硅生产在“产能过剩”的质疑之下,多晶硅产能释放低于预期,且由于资金不到位,部分投产生产线并未达产,另一方面,原计划9gw的新增装机上调至14gw,需求激增
来源:新能源论坛2010-08-30
针对外界每千瓦时0.7288元的报价,企业能否盈利的质疑,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8月25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介绍,为了防止低于成本的恶意竞争,此次的招标书中规定参与竞标的企业要公布自己的盈利模式
来源:互联网2010-08-24
而中国光伏真正起步发展不足十年时间,就要使光伏发电与传统电站相比具有经济竞争力,难免遭到质疑。那么真正的低价时代,如何才能降临呢?
来源:环球光伏网2010-08-18
德国自7月下砍补助后,尽管亚洲及非德国的其它欧洲地区需求热度仍高,但是德国需求却被质疑至今一蹶不振,平均报价水平向来比亚洲高的德系太阳能模块,自6月宣布第3季起模块报价全面下砍10%后,近期2度调降报价
来源:中财网2010-08-17
2、供给低预期:在去年我国多晶硅"产能过剩"的质疑之下,国内多晶硅产能释放进程低于预期,包括英利、赛维等大厂的多晶硅项目均延后投产。在需求超预期的今天,国内硅料供给显得紧张。
来源:比特网2010-08-16
“光热派”坚信光热发电甚至事关“中国崛起”,质疑派则认为,“10年内光热还不具备和光伏竞争的能力”。
来源:互联网2010-05-12
对市场前景的质疑开始让一些企业领导者犹豫不决。“今年上马的光伏电站采购的电池组件我得等等看,6月过后市场才比较清晰。”今年3月一家国内著名发电企业的领导人向《环球企业家》表示了其担心。
来源:互联网2010-05-11
此外,也有人质疑该机制是否会给纳税人带来最大利益。环保人士乔治·蒙贝尔特(georgemonbiot)近日表示,贷款机制对于安装绿色发电设备的家庭住户来说十分划算。
来源:互联网2010-04-13
这是被公认的中国新能源最后一块处女地,被人看好也被强烈质疑;这是全球光伏企业的未来战场,但没有人确定战斗何时打响。
来源:互联网2010-03-30
本月底,“金太阳工程”第二期项目截止。自此,近100亿元来自政府对于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财政补贴,即将全部尘埃落定。 2009年7月,财政部、科技部以及国家能源局三部委启动了“金太阳示范工程
来源:互联网2010-03-09
2009年以来,国内大批光伏企业经历了多晶硅价格高位“跳水”,行业亦被质疑出现重复建设倾向。我国太阳能生产企业虽然只能触摸国际市场脉博律动,消化大国一打喷嚏,生产企业就感冒。...产能过剩只是局部过剩 对于行业被质疑出现重复建设倾向,民族证券符彩霞表示,光伏的产能过剩,主要讲的多晶硅,从国内的角度来说,不必担心多晶硅可能产能过剩,实际上目前还有一半以上的多晶硅需要进口。
来源:互联网2010-03-04
有此质疑的人是美国optony(普尼)公司的创始人兼ceo于平荣博士,该公司是薄膜聚光太阳能电池的首创者。于平荣将基于此技术的光伏发电产品归类为 2.5代。
来源:互联网2010-02-03
有反对者已经就该计划提出了质疑。
来源:中投公司2009-11-25
然而,进入11月后科技部在其报告中,对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论”提出质疑。
来源:互联网2009-11-16
中国科技部在近期完成的一份内部报告中,对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的说法表示了质疑。 ...一位科技部官员就质疑:“新兴产业何来过剩?新兴产业出现重复投资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不然哪来的竞争,哪来的进步?”
来源:浙江在线2009-11-05
不过,在股吧中,不少投资者均表示对公司进军多晶硅行业表示不解和质疑。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上个月,多晶硅刚被国家列为过剩行业。...看到公告后,不少投资者对盾安环境此时进军多晶硅表示了不解和质疑。 对此,盾安环境的董秘喻波告诉记者,这个多晶硅项目他们跟踪了很长时间,也经过了充分论证和慎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