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电力网新闻中心2011-01-11
上海大学教授、光伏专家魏光普告诉商报记者,目前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仍然处于低潮时期,使用者较少,其光电转化率不高,想要在最近3年中大规模普及有些困难。...但是,有关专家指出,在光电转化率不高这一核心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规模化和产业化道路依然任重道远。
来源:中国证券网2011-01-04
上海交大著名光伏专家崔容强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市场还没起来,怎么能断言过剩?况且这一断言是建立在一些计划产能基础之上的,而这些计划很多都没有形成真正的产能。...●技术:目前大部分太阳能光伏企业都技术都处于传统晶体硅时代,但孚日股份已经进入薄膜太阳能电池时代。
来源:电力网新闻中心2010-12-24
目前,让瞿晓铧引以为傲的还有,他是中国“千人计划”(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制定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第一位光伏从业者,也是“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中惟一名光伏专家。
来源:中国新能源网2010-12-14
光伏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崔容强指出:“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空间到地面、由军到民、由小到大、由单品种到多品种以及光电转换效率由低到高的艰难而辉煌的历程。”...从1958年中国开始研制第一片晶体硅光伏电池以来,到现在已走过半个多世纪。
来源:南海网2010-12-01
光伏专家表示,加上今年全年光伏市场火爆引发的组件等设备价格高涨,市场高度供不应求,不少国内企业忙着接国外的高价订单都接不过来,对于几乎“不赚钱”的国内“金太阳”项目自然无力顾及了。
来源:新华网2010-09-20
专家同时指出,光伏和光热都是太阳能发电的技术形式,国际上并没有哪一种是主流之说。...紧随近年来在中国突飞猛进的光伏产业,光热发电正在逐渐成为与之互补的太阳能发电另一种形式。专家认为,光热发电在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特色优势明显,发展速度和规模有望赶超光伏的水平,后来居上。
来源:互联网2010-09-07
这个世界光伏会议将汇集三个最重要的全球性科学和战略光伏会议:第25届欧洲光伏太阳能会议暨展览会,第36届美国电机及电子学工程师联合会光伏专家会议和20亚洲/太平洋光伏科学与工程会议。
来源:世界能源金融网2010-08-27
按照研究员、光伏专家王斯成的说法,新一轮光伏上网电价特许权招标本身就是为了确定比较合理的电价区间,以便在此基础上确定标杆电价。 ...交通大学能源研究所太阳能专家崔容强则担心,光伏特许权项目招标未必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成本情况。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2010-08-26
按照研究员、光伏专家王斯成的说法,新一轮光伏上网电价特许权招标本身就是为了确定比较合理的电价区间,以便在此基础上确定标杆电价。 ...交通大学能源研究所太阳能专家崔容强则担心,光伏特许权项目招标未必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成本情况。
来源:互联网2010-08-03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光伏专家王斯成表示,整体来看,近几年内,全球光伏市场需求都应该是保持上升的趋势,只是需求的增速出现放缓,其中,至少在今年下半年,不少光伏厂商的订单已经签满,因此,未来的供大于求形势最早可能会在明年出现
来源:环球企业家2010-07-21
但一年后全球光伏市场的复苏出乎绝大多数人意料,也包括能源局在内。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光伏专家王斯成向《环球企业家》回忆,年初发改委要求西部8省区上报光伏项目就是为此预热。
来源:中国新能源网2010-07-16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光伏专家王斯成向《环球企业家》回忆,本次特许权招标实际上已经酝酿半年之久,年初发改委要求西部8省区上报光伏项目就是为此预热。...短短一年间,中国光伏发电市场的最大推动者由心情迫切的光伏企业,突然变成了他们过去的努力游说对象——国家能源局。这一戏剧性翻转,暗示了中国光伏行业的商业逻辑和游戏规则都已今非昔比。
来源:互联网2010-03-30
专家称,我国光伏产业约有98%的生产容量依赖出口,从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结构也可看出,太阳能电池和电池组件出口额占60%,太阳能电站出口仅占24.5%。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光伏专家王斯成表示,按照现在的光电发展状况,要想达到2020年太阳能发电总容量1800兆瓦的目标,国家补贴将超过1000亿元。这显然远远超出财政补贴的能力。
来源:互联网2010-03-18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光伏专家王斯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光伏上网标杆电价短期内暂不出台,政府有关部门将举行新一轮光伏上网电价特许权招标,以确定比较合理的电价区间,在此基础上可能再确定标杆电价
来源:和讯2009-06-10
光伏产业,即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说到太阳能,人们可能大多想到的就是安装在房顶的太阳能热水器,其实太阳能光伏发电正在向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走来。...从世界范围来看,光伏产业已经完成了初期开发和示范阶段,光伏产品正在向大批量生产和规模化应用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