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家电投2023-08-02
项目建成后,年平均发电量约8295万kwh,可节约标准煤2.5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约6.95万吨。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3-08-02
项目投产后,年上网电量约为1.3亿度,每年可节约标煤约3.9万吨,相应每年可减少因燃煤造成的废气排放,其中二氧化碳10.8万吨,二氧化硫20.7吨,氮氧化合物23.2吨,烟尘4.2吨,节约淡水15.7万立方米
来源: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2023-08-02
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完成市级下达目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市级下达目标,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完成市级下达目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确保完成市级下达目标。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3-08-01
项目建成后年均发电量约为2800万度,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约9337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82万吨。
来源:爱士惟2023-08-01
“在绿色减碳方面,我们估算下来可实现二氧化碳年减排量1328吨。”...它还配备交直流二级防雷功能,能有效保护光伏系统免受雷击影响。此外,它所采用抽屉式散热系统设计、无熔丝易损件设计,也进一步提升了逆变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来源:中国华能2023-08-01
该项目装机容量15兆瓦,年平均发电量为2679.7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8200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2.46万吨、一氧化碳约2.15万吨。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3-07-31
该项目总面积257760平方米,利用营口市康辉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建筑及停车场屋顶建设屋顶光伏,项目投产后,每天可提供绿电16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省标煤9862.91吨,减排二氧化碳26322.64吨、二氧化硫
来源: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3-07-31
,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
来源:国家发改委2023-07-27
加快高浓度二氧化碳大规模低能耗捕集利用...在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推动现代煤化工与可再生能源、绿氢、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耦合创新发展。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3-07-27
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超过200万度,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40吨,示范作用和社会效益明显。
来源:科士达2023-07-27
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23.5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4.8万吨,二氧化硫排放1.95万吨,氮氧化物排放0.97万吨。
项目位于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渠姆村附近,交流侧装机容量100兆瓦(直流侧装机容量140.36兆瓦),工程总投资5.9亿元,年均发电量15449万千瓦时,年均产值6499万元,年均纳税714万元,年均节约标煤4.7万吨,年均二氧化碳减排
来源:东北能源监管2023-07-26
自辅助服务市场投运以来,累计增发新能源及核电2290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超过911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2.27亿吨,有效缓解了调峰限制新能源发电问题,新能源持续高水平消纳。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3-07-26
全容量并网发电后,每年输出绿电2.24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9.8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9.5万吨,落实节能减排“双碳”目标,构建互济互补的现代能源体系,实现能源产业高质量转型。
来源:三峡集团2023-07-25
宜城百万千瓦基地是湖北省重点项目,也是湖北能源迄今在省内开发建设的唯一新能源百万千瓦基地项目,项目规划总容量1300兆瓦,总投资76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为电网输送清洁电能约23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约7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
来源:金固美能源2023-07-25
项目占地面积24公顷,规模可观,装机容量12mw,预计每年可放电1298万度,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3万吨,为当地提供高效可靠的绿色电力。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2023-07-24
据了解,大唐华银娄底生态治理光伏基地全部投产后,每年可生产清洁电量12亿千瓦时,节约标煤超30万吨,减产二氧化碳排放80万吨以上。
来源:正泰新能2023-07-21
其中,园区分布式光伏电站每年可生产1118万度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000吨,有效降低正泰新能产品的碳排放量,推动组件生产制造可持续发展。
来源:国华投资2023-07-21
此次入选的项目分布于河北省沧州市、保定市、廊坊市境内,全部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总共可提供清洁电能约17.25亿千瓦时,节约标煤约68.9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71.93万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来源:比亚迪太阳能2023-07-19
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推动比亚迪太阳能为巴西持续释放清洁能源,降低当地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及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更极大促进了巴西的可再生能源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