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接触电极”相关结果87

      来源:PV-Tech PRO2013-04-02

      细数两家企业历年正面接触电极系列产品,杜邦开发更新速度平均在每年一个系列,自2010年后进入高速更新阶段:2008年pv159,2009年pv173,2010年pvd1a、pvd2a、pv16a,2011...2012年5月,贺利氏发布其sol9600系列前表面金属化浆料,称该产品在普通硅片和高方阻硅片的测试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接触电阻最大可降低35%),电池效率净提高0.3%。

      来源:solarzoom2012-12-07

      刻槽埋栅电池的优点在于:1、采用沟槽制备前电极,可以吧前电极栅线做得很细,从而减少了阴影阻挡;2、采用选择性发射极,重扩的接触区域减少了接触电阻,提高电池的填充因子;3、采用蒸镀、化学镀、电镀制备金属电极

      来源:OFweek太阳能光伏网2012-10-30

      公司产品非晶硅薄膜电池组件,主要的生产技术包括:使用lpcvd沉积前透明氧化物电极与背接触电极;使用pecvd技术沉积非晶硅薄膜;通过p1、p2与p3激光划刻技术把非晶硅电池分成串接的子电池。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2012-08-28

      ppc是的背面点接触(pointcontact cell)的缩写。点接触电池的结构与perl电池一样,用tca生长氧化层钝化电池正反面。为了减少金属条的遮光效应,金属电极设计在电池的背面。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2012-08-20

      与传统工艺的前表面镀敷金属层相比,这种电池具有的优点是:栅电极遮光率小、电流密度高,埋栅电极深入硅衬底内部可增加对基区光生电子的收集,浓磷扩散降低浓磷区电阻功耗和栅指电极与衬底的接触电阻功耗,提高了电池的开路电压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2012-08-13

      栅指电极下的浓磷扩散可以减少栅指电极接触电阻;而受光区域的淡磷扩散能满足横向电阻功耗小,且短波响应好的要求;(3)背面进行定域、小面积的硼扩散p+区。...这会减少背电极接触电阻,又增加了硼背面场,蒸铝的背电极本身又是很好的背反射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池的转化效率;(4)双面钝化。发射极的表面钝化降低表面态,同时减少了前表面的少子复合。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2012-07-20

      实际上,现在的路线图与二十年前提倡的没有太多的差异:选择性发射极,wrap-through背接触电池,交叉背结电池等等。...正反两面的电极设计均经过优化,以保证电池的填充因子。celco电池的性能可以跟世界一流的p型cz硅片电池比肩,比如肖特太阳能20.2%的perc电池和尚德20.3%的pluto电池。

      来源:PV-Tech2012-07-05

      实际上,现在的路线图与二十年前提倡的没有太多的差异:选择性发射极,wrap-through背接触电池,交叉背结电池等等。...现在亚洲领先的晶硅厂商也在接触这些研究实验室,他们是否能成功地将研发概念推广还有待被证明。这种对比的典型例子是中国厂商目前开发的金属电极绕通(mwt)技术。

      来源:NE21.COM2012-07-04

      实际上,现在的路线图与二十年前提倡的没有太多的差异:选择性发射极,wrap-through背接触电池,交叉背结电池等等。...现在亚洲领先的晶硅厂商也在接触这些研究实验室,他们是否能成功地将研发概念推广还有待被证明。这种对比的典型例子是中国厂商目前开发的金属电极绕通(mwt)技术。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12-06-04

      接触电极0引言已经商业化的常规硅太阳电池,发射区和发射区电极均位于电池正面。...背接触电池有很多优点:①效率高。由于降低或完全消除了正面栅线电极的遮光损失,从而提高了电池效率。②易组装。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12-05-30

      4.降低金属栅线的接触电阻。光伏技术:pecvd技术难点1.等离子体的不稳定性。等离子体的稳定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hit电池工艺制程1.硅片清洗制绒2.正面用pecvd制备本征非晶硅薄膜和p型非晶硅薄膜3.背面用pecvd制备本征非晶硅薄膜和n型非晶硅薄膜4.在两面用溅射法沉积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5.丝网印刷制备电极光伏技术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2012-05-25

      正面电极的形式和厚度总是两方面因素平衡的结果:一方面要有高的透过率;另一方面要保证栅网电极有一个尽可能低的接触电阻。对此,各光伏生产厂家有许多不同的制作工艺。...在太阳能电池的一般生产工艺中,经过扩散制结,等离子刻蚀去周边和pecvd制减反膜,下一工艺主要是形成良好的电极接触,而这正是通过丝网印刷和烧结两道工艺共同完成的。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12-05-24

      然而,由于接触点间距太大,串联电阻高,因此填充因子较低。三、钝化发射区和背面局部扩散电池(perl):在背面接触点下增加一个浓硼扩散层,以减小金属接触电阻。...然后在槽内镀出金属电极电极位于电池内部,减少了栅线的遮蔽面积。电池背面与pesc相同,由于刻槽会引进损伤,其性能略低于pesc电池。电池效率达到19.6%。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12-05-22

      相比p-1#和p-2#银粉,银粉粒度增大,但电池片转换效率反而下降,且接触电阻增大。说明银粉的粒度分布大于纳米范围,较细的颗粒有利于转换效率提高。...比较1#银粉和2#银粉可知,虽然粒度分布很接近,但2#银粉比1#银粉的转换效率高而接触电阻却较低,这可以说明在相同的粒度范围内,银粉以亚球形比混合型好。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2012-05-08

      3.绒面也带来了一些缺点:一是工艺要求提高了;二是由于它减反射的五选择性,不能产生电子空穴对的有害红外辐射也被有效地耦合入电池,是电池发热;三是易造成金属接触电极与硅片表面的点接触,使接触电阻损耗增加。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12-05-07

      然后在槽内镀出金属电极电极位于电池内部,减少了栅线的遮蔽面积。电池背面与pesc相同,由于刻槽会引进损伤,其性能略低于pesc电池。电池效率达到19.6%。(2)斯但福大学的背面点接触电池(p

      来源:麻省理工科技创业2012-04-20

      碳纳米管和集电器之间,仍然有相当大的接触电阻,而且,从效果上看,结构上有缺陷的碳纳米管,相应的催化性能还不完全清楚,但我们相信,一旦我们完成优化,就会取得理想的效率,使整个产品很实惠,娄军说。...它们可达到5.25%的功率转换效率,低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纪录,就是11%,这要采用碘电解质和铂电极,但是,明显高于对照试验中结合采用的新电解质与传统铂反电极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12-04-17

      二、高方阻的缺点串联电阻rs=电极电阻+体电阻+薄层电阻+接触电阻。高方阻使得表面薄层电阻明显增加,增大了rs,降低了ff。...2、导电输运方式1银晶粒与栅线直接接触;2通过极薄的玻璃层隧道效应导通;3通过金属颗粒沉积的玻璃层的多重隧道效应;3、欧姆接触形成过程1有机物的挥发;2玻璃料在减反射膜表面聚集;3玻璃料腐蚀穿过减反射膜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12-04-16

      根据金属-半导体接触电阻理论,接触电阻与金属势垒(barrierheight)和表面掺杂浓度(nb)有关,势垒越低,掺杂浓度越高,接触电阻越小。...这样的结构可降低扩散层复合,由此可提高光线的短波响应,同时减少前金属电极与硅的接触电阻,使得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都得到较好的改善,从而提高转换效率。

      来源:中国新能源网2012-04-13

      例如,经过特殊设计的激光装量可以毫无损伤在磷硅玻璃把磷扩散到硅片的表面,从而提高晶圆和接触电极之间的导电率。在一系列的测试中表明,不同的扩散浓度最高可提升5%的光电转换效率。...电池边缘的掺杂是为了防止前电极和背电极的短路。在这一应用上,激光已胜过其它传统的工艺。等离子刻蚀未能满足自动化要求,破损率很高。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