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摘要高效率、低成本是晶体硅太阳电池发展的主流方向。背接触电池以其独特的器件结构、简单的制备工艺及较高的电池效率,备受光伏市场的关注。概括了目前国际上研究较多的几种背接触硅太阳电池,对其结构特点、制造技术及发展概况作了系统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需要改进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任丙彦1,吴鑫1,2,勾宪芳2,孙秀菊1,2,于建秀1,褚世君1,励旭东2
(1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130;2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北京100083)
0引言
已经商业化的常规硅太阳电池,发射区和发射区电极均位于电池正面。由于太阳能级硅材料少子扩散长度较小,发射区位于电池正面有利于提高载流子的收集效率。但此种结构有其局限性:尽管栅线电极所占面积已经很小(约为8%),可依然阻挡了部分阳光,使电池有效受光面积降低;组件封装时,需要用涂锡带从一块电池的正面焊接到另一块电池的背面,这种连接方式使自动化生产的难度加大。为此,研究人员把正面电极转移到电池背面,开发出许多结构不同的背接触硅太阳电池。
1背接触硅太阳电池及其分类
背接触硅太阳电池是指电池的发射区电极和基区电极均位于电池背面的一种硅太阳电池。背接触电池有很多优点:①效率高。由于降低或完全消除了正面栅线电极的遮光损失,从而提高了电池效率。②易组装。采用全新的组件封装模式进行共面连接[1],既减小了电池片间的间隔,提高了封装密度,又简化了制作工艺,降低了封装难度。③更美观。电池的正面均一、美观,满足了消费者的审美要求。根据p2n结位置不同,背接触硅太阳电池可分为两类[2]:①背结电池。p2n结位于电池背表面,发射区电极和基区电极也相应地位于电池背面,如IBC电池。②前结电池。p2n结依然位于电池正表面,只是通过某种方法把在正表面收集的载流子传递到背面的接触电极上,如EWT电池。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1月20日,12thbifiPVWorkshopZhuhai2024国际峰会在珠海召开,本次峰会集结了400余位顶尖专家、头部企业和知名机构齐聚珠海,共论BC未来。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出席峰会并发表题为《爱旭N型ABC创新创新研发之路》的主题演讲。以下为精华版全文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效率息息相关。45万年前人
11月20日,工信部对《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其中提到,引导地方依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合理布局光伏制造项目,鼓励集约化、集群化发展。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新建和改扩建光伏
长期以来,为更加精准地提升客户价值,晶澳非常重视光伏组件的全场景应用,尤其是极端环境下的应用。多年来,晶澳陆续推出湿热、高原、极寒、海上等不同场景的高性能组件解决方案,并在各自的实证项目中以高效稳健的发电表现,顺利完成“极限挑战”。如今,晶澳组件全场景应用的版图,再次成功开辟至沙
7月18日,双良节能发布关于接待机构调研情况的公告,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已经实现了近100GW的单晶硅先进产能,在单晶硅业务方面未来主要是用于技术改造的资本开支,包括智能化、热场升级等。新能源装备业务方面,公司二期700台套绿电制氢系统产能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对于硅片业务,双良节能认为
产业下行之时,企业更应该关注产品价值、客户需求以及差异化。解决产能出清,需要的是更优秀、更能为企业和社会带来价值,比当下生产力更先进的产品。——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01卷价值,而不是价格一边挣扎、一边竞相奔向底线,当下的光伏行业正共同演绎着竞底之殇。刚刚召开的两大光伏盛会,熙熙攘攘、
繁花盎然,翠色满园,适逢2024年盛夏,全球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光伏展会“第十七届SNEC展”与“IntersolarEurope”相继召开,点亮了2024年光伏人的追光之路。在这场跨越时区、纵横经纬的追光旅程中,晶澳科技抵达上海与慕尼黑,携饱满热情与旗舰产品璀璨登场,完美回应了全球来宾对晶澳科技的热切期待。
6月19日,欧洲最大太阳能专业展会——德国慕尼黑国际太阳能光伏展(IntersolarEurope2024)盛大启幕。晶澳科技在上海SNEC展会圆满收官后,携DeepBlue4.0Pro系列产品及BlueStar储能系统盛装亮相IntersolarA2-260展位,光储同耀慕尼黑,再展新质生产力与生态影响力。n型旗舰全盛姿态DeepBlue4.0Pro系列产
6月12日,“满载未来”——2024爱旭之夜暨全新一代ABC组件全球发布会在上海隆重举行,爱旭独创的颠覆式新品——“满屏”组件震撼亮相,最高功率达700W,转换效率突破25%,再创组件效率新巅峰;一体化表面纯粹无界,全新定义组件的终极形态。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携公司核心团队出席发布会,与澳大利亚新
5月28日至30日,由浙江大学主办的第12届国际光伏晶体硅研讨会(CSSC12)在杭州隆重举办。大会旨为分享、讨论和了解硅材料和硅光伏的最新发展和未来趋势,搭建一个国际交流平台,推动光伏晶体硅的学术研究和产业发展。正泰新能受邀出席,电池研发总监何胜发表演讲,带来正泰新能关于n型TOPCon电池的解决
在经过为期9个月的户外实证项目(2023年01月-2023年09月)后,TV南德近日完成了对南德实证电站的数据分析与测试报告。该实证电站位于湿热气候环境的海南省定安县,年均气温24℃,平均相对湿度90%以上,年均日照1880小时,年均降水1953毫米。该实证电站安装了两类组件进行对比认证,分别为P型PERC双面组
这几年,电池技术研发一直是光伏行业发展的重点,关于技术路线的讨论从未停止。近日,BC电池技术,即背接触电池技术,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备受行业内外的关注。BC电池将成为未来的绝对主流,这一观点也引发了行业内的广泛探讨,并有行业内专家对外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潘荔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十
导读:本周发表的两项不同研究表明,德国达姆施塔特技术大学与新加坡科学技术研究局合作进行的研究中,在使用等离子体增强技术改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方面取得了新进展。近年来,等离子增强已经用于旨在改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热稳定性的广泛研究中。该技术包括通过金属纳米结构增强
2020年,中国a股市场的HIT电池概念股一共有15家,其中上海上市公司4家,深圳上市股票11家。本文给出3月中旬相关股票状况作为参考并对HIT光伏企业进行介绍。HIT概念股有哪些?HIT电池概念龙头股票电池概念股票一览表1、东方日升股票300118,最新股价14.65元,市盈率13.46。19年半年报披露,年产2.5GW异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特种材料被广泛用于和各种新材料并用开发,前两年SNEC大会曾专题讨论石墨烯在光伏产品中的应用。腾晖曾研究石墨烯提高晶硅电池导电银浆,正信光电特有的石墨烯涂层(纳米技术)太阳能组件具有自清洁特性,亚玛顿成立了专门的石墨烯研究院。(来源:微信公众号“光伏测试网”ID:TestPV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获奖名单,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的发明专利晶体硅太阳电池的背面梁桥式接触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310440907.5)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天合光能已连续二次荣获该奖项。中国专利奖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开展评选,是专利领域由中国政府
太阳能光伏发电一般指能利用半导体直接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能源形式。晶硅类太阳能电池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太阳能电池起源于1839年,法国贝克勒尔是第一个发现了液态电解质的光生伏特现象的科学家。其一般构造如图所示,在基体硅中渗入棚原子以后,便会产生空穴。同理,在基体硅中掺入磷原子以后,
目前全球多数硅晶太阳能电池都采用传统P型标准制程,但P型电池在转换效率达到22%后,即面临资本及技术投入边际效益率递减效应,转换效率难再有效增加。因此太阳能厂开始将目光放在次世代的N型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上,其中又以异质结(HeterojunctionwithIntrinsic,HJT)电池,以及指叉状背接触(Interd
1.晶体硅电池效率损失机制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受到光吸收利用、载流子输运、载流子收集的限制。对于晶体硅电池而言,其转换效率的理论最高值是28%。影响晶体硅电池转换效率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如图1所示:(1)光学损失,包括电池前表面反射损失、正面电极的遮光损失以及长波段的非吸收透射损失。
在刚刚结束的2014SNEC展会上,记者注意到,得可太阳能的主要成员身上都佩带着一个闪闪发亮的徽章,上面写着“21.2”。在展会期间谈论最多的也是“21.2”。“21.2”是什么?带着这个疑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记者采访了得可首席技术官陈霄博士。陈霄博士向记者解释“21.2“指的是背钝化电池(PERC)的转化效率。通常丝网印刷太阳能电池效率的范围在17.5%至19.5%之间。得可通过在电池背面采用丝网印刷金属接触电极的同时在正面采用丝网/钢网二步印刷工艺提高
与ISFH合作,使用得可太阳能Eclipse设备平台、超细栅线钢网和丝网,产生新的世界记录得可太阳能和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共同合作,通过在电池背面采用丝网印刷金属接触电极的同时在正面采用丝网/钢网二步印刷工艺,提高了业内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在此案例中为背钝化电池或PERC)转化效率,并且创下21.2%的纪录。通常,丝网印刷太阳能电池效率的范围在17.5%至19.5%之间,但这一最新的研发成果——采用丝网和钢网印刷的金属化技术,创造了新的PERC电池转化效率世界纪录。多项得可太阳能的技术,包括高精度Eclipse金属化设备
2013年4月23日,上海--全球领先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制造商晶澳太阳能今日宣布:自2013年第一季度开始,公司旗下MWT(MetallizationWrap-through)电池已正式投入量产。其多晶电池量产平均效率为18.1%,最高可达18.6%;单晶电池量产平均效率为19.6%,最高可达20%。MWT是金属穿孔卷绕硅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简称,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激光穿孔和灌孔印刷技术,将正面发射极的接触电极穿过硅片基体引导至硅片背面。由于电池正面没有主栅线,电池受光面积增大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在组件端,电池片之间均通过背面接触电极与基板连
伊藤技研「Armor®999」的API系印刷浆料在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极间起到绝缘作用。比传统的太阳能背膜效果更完美,由于浆料是液态的,通过丝网印刷工艺,印刷在电池片上,浆料在没有固化前会自然流平、紧密的填充包裹在电池片导电部位。API材料中加入可溶性树脂填充材,在获得出色的印刷性的同时,还拥有极佳的机械强度与绝缘性。IBC(Interdigitated back contact)电池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最早研究的背结电池,最初主要应用于聚光系统中,见图l。电池选用n型衬底材料,前后表面均覆盖一层热氧化膜,以降低表面复合。利用光刻技术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