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2018-12-26
组件方面,普遍采用了perc技术,部分辅以背接触技术以及异质结技术。根据国家电投白城项目技术总工的介绍,组件72片型只要达到370w就可以,但亿晶光电提供的组件是功率最高的,达到了375w。
来源:PV兔子2018-02-27
该电池采用交错背接触结构(ibc),正负电极均采用多晶硅氧化层(polo)技术实现钝化接触。...日本钟化公司正是采用异质结背接触技术取得了目前单晶硅电池的世界最高效率。
来源:摩尔光伏2017-10-26
perc(钝化发射极及背接触)技术是晶硅太阳电池近年来最具性价比的效率提升手段,与常规电池产线兼容性高,并且产线改造投资成本低。...perc技术是未来3~5年内的主流电池技术,而双面perc电池仅略微改变电池结构,成本与单面perc产品相当,是perc组件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专家说,perc技术天然适合双面发电。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17-04-20
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与隆基乐叶总裁李文学共同开启新品hi-mo2perc(钝化发射极及背接触)技术是晶硅太阳电池近年来最具性价比的效率提升手段,与常规电池产线兼容性高,并且产线改造投资成本低。
来源:PV-Tech2015-02-02
他表示未来康维明还将进一步投资研发和生产线方面的新技术,比如背接触技术等。记得2014年早些时候,康维明开发了一款高度创新型层压板,即为应客户背接触组件需求而研发。
来源:河北新闻网2014-05-27
背接触技术被认为是在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内有极高应用前景的技术之一。...近日,从晶龙集团晶澳太阳能公司传来消息:该公司与意大利光伏技术自动化生产线供应商的formulare就合作开发晶体硅光伏组件背接触组件技术签订协议,双方携手旨在利用该技术来降低组件生产成本并提高组件的效率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12-09-21
sunpower 以高效电池片著称,其高效电池采用背接触技术,去掉在单元表面遮光的电极。以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国内企业存在市场单一和技术同质化等问题,导致了目前残酷的价格竞争。对比sunpower和first solar。
来源:solarF阳光网2012-07-16
尽管日本光伏企业已主导多项专利技术。比如,三洋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以及夏普的交叉背接触技术。不过,这些技术需要相对较高的生产成本,目前还无法与主流多晶硅太阳能产品相竞争。
来源:solarF阳光网2012-06-26
利用这种技术制成的组件标准转换率约为15%,但是某些制造商已经接近17%。另一类是sunpower利用背接触技术生产的太阳电池,这种电池的转换率达到24%,组件转换率也已经超过20%。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2-05-03
离子注入技术、钝化技术、选择性发射极技术、二次印刷技术、双层金属布线、选择性二极管、背接触技术都成为行业关注的第二代光伏电池技术。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2012-04-10
双方自2011年夏天起就开始共同开发斑马交错背接触技术,据称这一技术有潜力将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提升至24%以上。...更为重要的是,该公司称该背接触电池可以使用普通低成本工艺生产,进而大大降低每瓦发电成本。silfab将作为技术供应商向希望升级传统生产线的电池和组件制造商提供技术支持。
来源:PV-Tech2012-04-09
双方自去年夏天起就开始共同开发斑马交错背接触技术,据称这一技术有潜力将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提升至24%以上。...更为重要的是,该公司称该背接触电池可以使用普通低成本工艺生产,进而大大降低每瓦发电成本。silfab将作为技术供应商向希望升级传统生产线的电池和组件制造商提供技术支持。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12-01-09
在高效率化方面,三洋电机的异质结技术与sunpower的背接触技术展开竞争,这两项技术的前景哪一个更为看好?背接触技术和异质结技术都存在技术难题。哪一个能解决课题,并且成本更低,哪一个就能够胜出。
来源:Solarbe2011-12-29
在高效率化方面,三洋电机的异质结技术与sunpower的背接触技术展开竞争,这两项技术的前景哪一个更为看好?背接触技术和异质结技术都存在技术难题。哪一个能解决课题,并且成本更低,哪一个就能够胜出。
来源:互联网2010-02-21
京瓷表示它已经改进了其专有的背接触技术和模块设计以提高每个电池的性能,从而提高整体的能量转换效率。...这个创纪录的背接触组件总面积有13,379平方厘米,在发展阶段配置中,使用54个150×155毫米的多晶硅片。京瓷表示,单个硅片在发展阶段已达到了18.5%的转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