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企业正文

向新而行 BC共生|BC领袖对话精华版全文来了

2024-12-06 14:05来源:爱旭股份关键词:爱旭BC陈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全面利用了以后,第二个必要条件要产出效果,那一定要把电学性能用好,就是把复合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BC当中借助于钝化接触技术,已经做到非常好的极致的情况。所以在这两方面,光学和电学都优化之后,应该是一个无敌的技术,我们认为晶硅电池的极限效率就是来自于BC的结构技术。实际上实验室记录的水平也是符合这个要求的。

更重要的是接下来要说的BC电池效率高的最主要原因。我们一直说BC技术是一个天然的好结构,也就是正面的优化。我们知道电池都是要优化正面和背面,两方面同时优化才可以做到效率又高,双面率又高。BC技术的好处是正面的优化和背面的优化可以分别处理,也就是说这个余地很大,可以充分发挥正面优化的方向。不然的话,在其他的结构当中可能会受到背面的一些优化要求的影响。所以把这两个分开,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高效,接近极限效率的一个非常好的结构体系。

BC技术效率之王

主持人 吕芳:爱旭和隆基同样是选择BC技术路线的企业,两位可以分别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公司的核心精神吗?而这种精神曾经为企业创造了怎样的故事,又将把公司引领到怎样的一个新目标上?

钟宝申:我觉得还是创新与执着,光伏产业经过20年可以发展到今天的水平,离不开创新的支持。或者说我们每次的进步都是由创新来驱动的。在这些方面,我们一直是本着从事物的本质看问题,从第一性原理来看问题。

在单晶和多晶竞争的时候,大家都知道隆基绿能从2006年开始坚定地走单晶路线,应该说当时市场上多晶是蓬勃发展的,但是我们从事物的本质看,光伏就是回到我刚刚讲的三点,效率、成本、可靠性,站在这个角度来分析,我们认为单晶才是前途,所以隆基在单晶方面倾注了企业的全部资源。可以说只有这一件事,当时我们把半导体等业务全部进行了剥离,就是全力以赴做光伏所用的单晶硅锭和单晶硅片。

BC也是一样的,大概是2016、2017年开始,爱旭和隆基开始的时间差不多,几乎是同步。我们也是同样的判断事物和决策的基础,还是从事物的本质来看,从刚才我说的光伏产业的三个最重要的要素来看,我们认为BC是一个有前途的技术。所以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还是一贯地坚持,一贯地用创新来驱动。

对这个方向走到今天,刚刚我也介绍了,从客户的价值上来看,和制造整个体系的成本来看,它已经是最有性价比的产品。我也相信,BC技术在晶硅这条路线上,已经很难再找到替代的技术方案了。所以我也相信,这个技术会是一个长周期的晶硅的技术,也会给整个光伏产业的发展带来一个新的活力。尤其是现在行业在压力很大的周期内,我们也相信,只有这样的创新才能够带动这个行业走到新的繁荣。

陈刚:我们很多想法和隆基是一致的,在很多时候,包括单晶时代,隆基创新性地开发出了高效低成本的单晶硅片技术,那个时代我们就展开了第一次合作。那个时候我们就想P型的终极技术是什么,应该是能够双面发电的PERC技术。所以我们把低成本的管式PERC技术发明出来了。这也是爱旭通过创新在过去这些年获得的高速发展。

N型时代的终极技术是什么,我们认为是BC。BC是1975年就提出的,1985年才做出第一片电池,到今天是50年,才能商业化地大规模应用,的确技术是难的。

为什么难呢?大家都觉得它难,就不做了。这个我们和隆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要通过创新,尤其是颠覆式的创新为客户、市场和为企业创造价值。所以我们基本上在2016、2017年就同步展开了BC技术的研发。走到今天,BC是不是一个昂贵的技术,是不是一个实验室的技术,是不是一个可以量产的技术,是不是可以为客户带来价值的技术,我想大部分同行或者说我们的客户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评价和验证了。

再下来,行业还会再提出疑问,认为BC是不是天然不能做高双面率。BC电池的双面率和TOPCon电池的双面率,理论上就差3%左右,今天我们已经在地面市场做到75%以上的双面率了。未来两三年,我们也可以通过创新开发出85%的双面率的ABC电池。就今天75%双面率ABC电池的效率已经为客户,为规模性电站的经济性带来了很大价值。所以我们爱旭到今天,创新是我们的血液,是我们的基因。而且我们不仅要创新,我们还要试图通过颠覆性创新去快速看清楚事物的本质,不是人云亦云,并且通过商业化的模式,把自己的知识变成商业成就。

主持人 吕芳:在追求BC能量转换极限效率的这条道路上,我想问一问BC还有哪些挑战需要攻克、攻关,进一步提升效率的空间和机会是什么?

沈文忠:BC应该讲产业化虽然做了有20多年,但是前面一直是国外在做,我们可以看到国外的进步跟我们国内光伏产业的进步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我们可以看到爱旭、隆基这两年在BC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取得了非常好的进步,效率已经领先于TOPCon。但是BC作为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技术,后面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首先在结构上面。去年隆基推出的HPBC1.0,是基于P型的硅片,一半是钝化技术,一半是直接接触的技术。过渡到第二代的就是我们讲的HPBC2.0,或者是爱旭ABC,采用N型的硅片,采用P型和N型的全钝化技术方案,这是2.0版本。

下面的版本其实还有,比如说我们在探讨的在实验室里已经开始做的,或者是中试已经开始做的。能不能做一些异质结结构的加入,当然成本需要行业的不断努力。也就是后面P区里的P-Poly,一方面钝化性能没有N-Poly那么好,另一方面P-Poly的生长也比较困难,这个能不能把它替代掉,用非晶硅甚至是微晶硅,P型的非晶硅、微晶硅的钝化性能会更好,它的质量会更好控制。再加上异质结的引入可能会提高开路电压,导电性能微晶引入之后,填充因子也会相应地提升,这是背面。

正面的也有很多优化,刚刚说了正面的优化可以和背面分开处理。正面现在还是刚刚开始,只是做了一个钝化和减反射的层,后面是不是可以引入场或者是引入其他的结构,这些方面都是有可能的。

在高效的同时也要降本,我的观点是BC电池可以比正常结构的电池做得更便宜,而不是说成本接近。当然现在还贵一些,但是从未来潜力来讲可以做得更便宜。

所以BC结构加上金属化的改变,包括无银金属化,国内的进展也是非常大。铜,包括爱旭已经产业化的金属涂布的工艺,包括产业内对下一步铜浆的一些应用等等,我觉得降本方面的工作也是刚刚开始,也是需要全产业链的协同。

我觉得现在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机是什么?我们是全产业链,中国光伏产业界已经认识到BC这个技术的巨大潜力。我相信未来三五年,随着BC朋友圈的扩大,这方面技术的进步、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会比想象得更快。

原标题:向新而行 BC共生|BC领袖对话精华版全文来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