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三、加快构建能源供给新体系
中国立足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把握好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协调平衡,在保障能源可靠供应的同时推动能源转型。大力提升非化石能源的可靠替代能力,发挥化石能源支撑调节作用,加快构建多元清洁、安全韧性的能源供给新体系。
(一)推动非化石能源高质量发展
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绿色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推动风电、光伏发电跃升发展。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风电、光伏发电成为清洁能源的主力军。有序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以库布其、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为重点,规划建设4.5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推进海上风电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累计装机规模达3728万千瓦。积极推进分布式新能源发展,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推广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牧光互补等“光伏+农业”新模式,打开了农村新能源发展的广阔空间。截至2023年底,中国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分别达4.41亿千瓦、6.09亿千瓦,合计较10年前增长了10倍。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超过2.5亿千瓦,占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40%以上。
因地制宜开发水电。科学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有序推进大型水电基地建设和大型水电站升级改造。截至2023年底,常规水电装机容量达3.7亿千瓦。稳步推进小水电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截至2023年底,近4000座小水电完成改造升级,生态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核电是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中国始终将核安全作为核电发展的生命线,坚持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最严格的标准发展核电,在运核电机组长期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沿海核电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代表“中国名片”的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首批机组陆续投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正在建设,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技术商业电站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建成投运。核能清洁供暖、供热等综合利用取得突破,核能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截至2023年底,在运核电装机容量5691万千瓦,是2013年底的3.9倍;在运在建总装机容量10033万千瓦。
推动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发展。因地制宜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开发利用,稳步发展农林生物质发电、沼气发电和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截至2023年底,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容量4414万千瓦。因地制宜推广生物质能清洁取暖,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等发展生物天然气。有序推广应用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清洁液体燃料。中深层地热开发取得新突破,建成一批以地热能为主的集中供暖项目。海洋能规模化利用取得积极进展。
(二)促进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协同发展
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是互补、替代关系,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也要发挥好传统能源支撑和兜底保障作用,推动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协同发展。
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建立煤矿绿色发展长效机制,建设安全智能绿色现代化煤矿,实施矿区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十年来,全国原煤入洗率、矿井水综合利用率、土地复垦率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加强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和安全利用,瓦斯抽采利用对安全生产、资源利用、生态环保的综合效益不断显现。十年来,累计淘汰煤电落后产能超过1亿千瓦。积极推进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截至2023年底,95%以上煤电机组实现了超低排放,50%以上煤电机组具备深度调峰能力,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量减少超过90%。
推动油气绿色转型发展。原油年产量稳定在2亿吨左右,天然气年产量连续七年增长超百亿立方米。推动绿色油气田建设,大力推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建设“近零”排放油气田示范区。推进石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可再生能源制氢、二氧化碳加氢制备化工产品等研发应用。科学规划、整体有序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工作,分阶段实现从国Ⅲ到国Ⅵ的“三连升”,成品油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用不到10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近30年的成品油质量升级之路。
推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协同发展。推动传统能源产业向综合能源系统转型,在资源富集地稳步实施风光水(储)一体化、风光火(储)一体化建设。在煤矿工业场地、采煤沉陷区、电厂闲置空地、油气矿区等区域建设新能源发电项目,通过开发海上风电为油气平台提供绿色电力,为传统能源生产开发、加工转换提供清洁用能。探索氢能管道输送,在传统加油站、加气站建设油气电氢一体化综合交通能源服务站。
(三)提升能源系统韧性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和电力负荷特性变化,能源电力系统运行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亟须增强系统灵活调节能力,不断提升能源系统安全运行和抵御风险能力。
加强能源管网互联互通。为加强资源优化配置,中国加快建设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的能源网络基础设施,提升能源大范围远距离输送能力。形成“西电东送”北、中、南三大通道的跨省跨区输电格局,输电能力约3亿千瓦,建成20条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不断完善区域电网主网架,形成以若干区域电网为主体、区域间有效互联的电网格局。基本形成油气“全国一张网”,油气资源优化配置和互济互保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23年底,全国长输油气管网总里程约19万公里,其中原油管道3.3万公里、成品油管道3.3万公里、天然气管道12.4万公里。
提升能源储备应急能力。进一步健全以企业储备为主体、政府储备为补充、产品储备与产能储备有机结合的煤炭储备体系。逐步形成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相结合、战略储备与商业储备并举的石油储备体系。加快构建地方政府、供气企业、管输企业、城镇燃气企业各负其责的多层次天然气储气调峰体系。十年来,中国天然气储气能力实现翻番式增长。加强能源应急能力建设,建立预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完善演练制度和应急调度机制,增强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能力。
提升能源系统调节能力。深入实施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合理布局天然气调峰电站,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推进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截至2023年底,具备灵活调节能力的火电装机容量近7亿千瓦,抽水蓄能装机容量5094万千瓦,新型储能规模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强化网间互补互济能力,挖掘可调节负荷、车网互动等需求侧响应能力。
四、大力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
随着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快速推进,“技术就是资源”的趋势愈加明显。科技创新是加快能源转型、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巩固延伸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推进能源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不断提升能源含“新”量。
(一)健全能源科技创新体系
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强能源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
加强能源科技协同创新。围绕核电、油气等国家重大专项,先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储能和智能电网、氢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重点研发计划,制定实施能源科技创新规划,强化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建立健全能源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能源局研发创新平台,依托重大能源工程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健全央地、政企、校企、院所等协同联动的能源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示范新模式。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强化能源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实行能源领域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有效激发研发主体创新活力。完善能源技术装备首台(套)支持政策,推进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支持创新型企业成长为创新发源地,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企业创新创业潜能充分释放。
(二)加快能源转型科技创新
瞄准世界能源科技前沿,聚焦能源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加强科技攻关,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及产业,推动传统能源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技术。建成完备的风电、光伏全产业链研发设计和集成制造体系,高效晶体硅、钙钛矿等光伏电池技术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量产先进晶体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超过25%。陆上风电机组最大单机容量突破10兆瓦,单机18兆瓦的海上风电机组顺利下线。水电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全产业链体系全球领先,世界最大单机容量100万千瓦水电机组已在白鹤滩水电站投运。全面掌握“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等大型三代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第四代核电技术,“玲龙一号”小型压水堆示范工程开工建设。智能电网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建成柔性直流输电等标志性工程。新型储能和氢能技术加快发展。
提升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水平。煤电行业推广应用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深度调峰技术等,环保和能效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油气领域二氧化碳驱油、水平钻井和页岩气开发等先进油气勘探开采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取得显著进步,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投运,推动油气行业绿色转型升级。
(三)打造能源产业升级新增长点
大力推进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能源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大力推进智慧电厂、智能油气田、智能化煤矿建设,提升企业决策智能化水平、经营效益和服务质量。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全链条各类主体信息共享,实现全景可感知、全局可控制、主配电网有效协同、各类电源实时调控,提升电力资源配置效率和系统安全运行水平。终端用能环节加快构建数字能源生态,建设智慧能源城市、智能社区(园区),提高用能系统协同调控及智能化水平,催生智慧用能新模式,以数字经济助推绿色消费升级。
培育能源新业态新模式。优化整合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构建源网荷储高度融合、协同互动的供给新形态。结合工业、交通、建筑等典型应用场景,因地制宜建设智能微电网,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推进虚拟电厂建设,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推广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地热、分布式新能源、新型储能、余热利用等综合能源服务新模式,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当地时间10月29-30日,哥伦比亚未来能源峰会(FutureEnergySummitColombia)正式召开,正泰新能受邀出席,拉丁美洲销售总监CamiloNavarrete参加了题为“ConstructiveInnovationandTechnicalDevelopmentasAlliesintheEnergySectorCompetitionintheAndeanRegion”的主题研讨会。哥伦比亚未来能源峰会旨在
11月6日,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江毅在昆明拜会来华参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八次领导人会议的越南总理范明政,双方就深化能源电力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发展进行深入交流。越南工贸部副部长潘氏胜、越南国资委副主席阮玉景、越南计划投资部副部长陈国方、越南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阮春创
11月6日,以“携手共建绿色可持续的能源未来”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石油国际合作论坛暨签约仪式在上海举办。200多位来自国家部委、国际组织、国际能源企业以及中国石油主要业务领域合作伙伴的代表,围绕能源产业合作、安全供给、绿色转型等议题深入交流。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戴厚良出席,并作题为《扩大开
11月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李强表示,举办进博会是中国扩大开放合作的重要举措,是我们面向世界作出的郑重承诺。从2018年至今,进博会年年举办,从未间断。如果说首届进博会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单向邀约,之后的每一届便是中国和世界双向
Dr.MatthewSlavin在RenewableEnergyWorld发表文章,讨论如果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对《通货膨胀减少法案》(InflationReductionAct,简称IRA)可能产生的影响。文章分析了经济和政治因素,探讨了IRA被废除的可能性。(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背景:•自2022年拜登总统签署IRA以来,美国
“虚拟电厂是能源领域的‘滴滴平台’,是匹配配需的关键载体。”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经济技术研究所所长高赐威近期在“碳中和高峰论坛暨第四届中国国际新型储能技术及工程应用大会与新型储能技术青年科学家论坛”上指出。(来源:电联新媒作者:王馨垚)“滴滴”的蓬勃发展,得益于中国民用汽车保
以“三步走”推动“三个能力”建设支撑国家电投产业高质量发展能研院(上海成套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顾皑国家电投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全面实施“均衡增长战略”,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提供了行动纲领。能研院(上海成套院)作为国家
能源法草案11月4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三次审议。为适应保障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转型的需要,草案三审稿增加规定,“国家建立健全能源标准体系,保障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转型,促进能源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能源法草案二审稿于今年9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草案二审稿
综合智慧能源是新质生产力的能源体现——访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综合智慧能源专委会会长赵风云(来源:中国能源观察作者:刘光林)综合智慧能源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开发利用形式,能够加快推进能源清洁低碳绿色转型,以数字赋能实现智慧化、低碳化发展,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质生产力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十场新闻发布会,大同市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大同市副市长李东升就“大同市如何平衡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发展关系,以及在能源转型和结构向优上
国际石油公司从来没有放弃能源转型发展的长远目标,只是在油气业务依旧盈利丰厚的时期,以更稳健的方式实现未来能源转型目标。(来源:中国石油石化文/徐东)BP这个曾经全球最积极、最激进实施能源转型的国际石油公司,近日宣布将更加注重投资最具盈利潜力的业务,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领域。这意味着BP
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这部法律共九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能源规划、能源开发利用、能源市场体系、能源储备和应急、能源科技创新、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能源法规定,为了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今年以来,重庆积极响应国家绿色能源发展号召,全力促进可再生能源电量消纳,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9月底,实现可再生能源电量消纳42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占全市发购电量的41.4%,为全市能源结构优化和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市内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同比显著增长截至9月底,市内可再生能源上
今年以来,重庆积极响应国家绿色能源发展号召,全力促进可再生能源电量消纳,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9月底,实现可再生能源电量消纳42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占全市发购电量的41.4%,为全市能源结构优化和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市内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同比显著增长截至9月底,市内可再生能源上
根据《贵州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24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地方资金预算的通知》(黔财建〔2024〕70号)文件要求,现对拟下达2024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地方资金预算分配情况进行公示。附件:2024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地方资金预算分配情况表.xlsx
11月7日,在宁德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储能大会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面向全球首次发布储能专题研究报告——《光伏与储能助力能源转型》。报告从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的“阿联酋共识”切入,探析各国乃至全球如何科学设定储能装机目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6日,工信部对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面向中短时、长时电能存储等多时间尺度、多应用场景需求,加快新型储能本体技术多元化发展,提升新型储能产品及技术安全可靠性、经济可行性和能量转化效率。加快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成熟
近日,安徽省能源局发布三季度全省能源经济运行形势。三季度,全省能源供应保障水平实现新跃升,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迈上新台阶。电力需求延续强劲增长势头。前三季度,全社会累计用电量273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截至9月底,全社会累计发电装机达到1.19亿千瓦。产运联动保障电煤充足供应。前三季度,
三季度,全省能源供应保障水平实现新跃升,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迈上新台阶。电力需求延续强劲增长势头。前三季度,全社会累计用电量273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截至9月底,全社会累计发电装机达到1.19亿千瓦。产运联动保障电煤充足供应。前三季度,全省累计生产原煤7814万吨。在电煤日耗大幅增加的情况
11月5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2023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详细总结了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成果。《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5.16亿千瓦,同比增长约25%,占全部电力装机的52%。其中,水电装机4.22亿千瓦(
11月6日,新能源云平台发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2024年度第3次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转付情况的公告,公告显示,2024年9月,财政部下达公司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年度预算1680000万元,其中:风力发电876137万元,太阳能发电722593万元,生物质能发电81270万元。同一天,新能源云平台发布了
11月5日,鄂尔多斯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实施方案印发,方案提到,主要目标立足“煤炭+”资源禀赋和能源化工产业等特点,聚焦能源、工业、交通、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实践。通过三年试点建设,污染物和碳排放核算和监测基础能力显著提升,探索形成污染物和碳排放协同管理的工作模
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全力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示范中心城市,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示范中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据了解,西宁市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北京电力规划总院专家团队系统研究,科学编制《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示范中心城市建设纲要》,形成“1+7”成
我国多地正积极布局新型能源,通过电力调峰与系统调节,实现与传统能源的深度融合,促进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体验者朱盈飞:“新能源发电的广泛接入,为老百姓带来了清洁能源,但同时也存在着发电不稳定、消纳不足等问题。面对用电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化,电网的调度和供需平衡面临着新的挑战。今天,我
最近,盐城供电公司配网部组织召开全市低压分布式光伏调控推进会议,明确提出全年低压分布式光伏15%调控容量的建设目标,加强配电网层面源网荷储协同调控,有序开展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柔性互联等新技术应用,扩大绿电消费规模,提升电网综合承载力和灵活性。读来笔者生出许多感慨来。当前,随着新型电
10月31日,随着巨石新能源(淮安)风电项目正式并网投运,江苏淮安地区电源装机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达1007.6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625.6万千瓦,占比达62.09%,位居全省第四。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来源:微信公众号“苏电牛思”)“十四五”以来,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淮安新能源持续快速发
近日,在湖南长沙,湖南省新型电力系统联研中心有限公司由湖南省政府授牌成立。当天,现场还举行了电力工程技术创新合作签约仪式。据了解,湖南省新型电力系统联研中心有限公司于8月29日正式注册,取得营业执照。该公司由湖南省电机工程学会等9家单位联合组建,下设系统规划与政策、多能互补运行控制、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和国家能源局相关工作要求,11月4日,华东能源监管局组织召开2024年上海市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暨电网公平开放重点监管现场监管启动会。会议通报了重点监管内容及有关要求,听取了被检单位自查自纠情况汇报。华东能源监管局有关负责同志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聚焦创新、加速创新,深入推进提质增效专项行动,通过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等举措,加快建设能源电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坚强科技支撑。9月底,巴西Sinop-Paranatinga500千伏串补改造工程投运。此次串补改造工程应用了中国电力科学研究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网稳定工作会议暨2024年第四季度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健全电网稳定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等要求。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坚决落实公司党组部署,坚持“四个聚焦”工作导向,以“管理+技术+能力素质”三提升提高数字化智能化综合能力,全力支撑电网安
日前,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新能源并网与消纳”科技创新团队的6名“00”后青年学生,将先进控制理论应用于分布式光伏系统的具体运行场景,同时在光伏系统稳定性预测平台方面取得新突破,助力解决新型电力系统抗扰动能力弱的难题,在国内控制算法和平台辅助方面处于领先水平,有望提高新型电力系
“虚拟电厂是能源领域的‘滴滴平台’,是匹配配需的关键载体。”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经济技术研究所所长高赐威近期在“碳中和高峰论坛暨第四届中国国际新型储能技术及工程应用大会与新型储能技术青年科学家论坛”上指出。(来源:电联新媒作者:王馨垚)“滴滴”的蓬勃发展,得益于中国民用汽车保
10月30日,由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的“统筹源网荷储碳数智治链推动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国网能源院新型电力系统研究领域在会上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分析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下。当前,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深度调整,统筹推进能源安全保障与绿色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