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市场正文

供应链重塑下光伏企业全球化策略研究

2024-05-08 09:22来源:新经济导刊作者:孙广彬、李征、赵子元、陈多威关键词:光伏产业链全球化供应链重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四、我国光伏企业全球化3.0阶段发展初期面临的挑战

尽管我国部分光伏企业前期在东南亚投资建厂积累了一些海外经验,但由于中西方文化、政治制度、生产要素禀赋及生产成本等方面的差异,我国光伏企业赴欧美等地区进行产业布局和供应链搭建依然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

(一)企业出海缺乏国别投资指引,“各自为战”试错成本高

我国光伏企业对海外目标国别的投资政策与环境了解不足,尤其是在法律法规、合规要求等方面认识不够,导致企业在海外运营过程中频频“触礁”。另外,由于语言、文化差异以及与各国各级政府沟通不畅,企业在开展业务时遇到困境,导致运营成本增加,市场拓展受到制约。此外企业对当地人才引进政策的了解有限,部分企业员工在获取相关国家签证方面受阻,影响了公司海外业务的开展。

(二)海外产业政策系统性与支持力度不足,区域资源倾向尚不明朗

尽管美国政府已出台《通胀削减法案》(IRA),但相关企业在本土制造的补贴落实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跟进。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很多产业政策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有待进一步系统化研究。如2022年12月,欧洲光伏制造委员会(ESMC)50家欧洲光伏制造企业就已联合倡议:欧盟应加强产业政策顶层设计立即采取与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类似的、“快速、成熟、切实、全面”的8项光伏产业政策;2023年3月,欧盟发布《净零工业法案》和《关键原材料法案》两项新法案草案。由于这些倡议或提案缺少细则,为中国光伏企业“走出去”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海外光伏制造成本较高,缺乏产业投资动力

目前,中国企业“出海”布局光伏产业的制造端成本相比国内仍不具备优势。据欧盟委员会测算,中国光伏制造总成本较欧洲地区低35%,较美国和印度分别低20%和10%。以组件制造为例,2022年,中国光伏组件生产商的制造成本较美国和欧盟低50%以上。据InfoLink资料显示,如在美国投资建厂,不考虑前期固定资产投入,仅就生产制造环节的成本而言,美国的人工、水电成本比中国高出10%左右,同时考虑到部分组件辅材采购自中国以外区域,成本还会再增加10%-25%,该两项成本就已经大幅推高了生产成本。

(四)海外产业配套环节薄弱,协同效应差

当前,欧洲地区具备部分铝浆、银浆、减反射膜、EVA、POE等材料供应,而美国地区具备一定的钢、铝、树脂等生产条件,但主要材料与部件仍来源于中国。中国企业在选择海外地区布局产能时发现,与国内配套环境相比,大部分国家的光伏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或初期阶段,基础设施方面还比较薄弱,且缺乏相关的配套产业。很多地区的辅材辅料难以达到生产工艺要求,增加了海外工厂的供应链管理难度。在未来的几年里,我国光伏企业如何完善当地的产业链配套,面临较大的挑战。

(五)海外企业本土化产能开始释放,试图走新型技术路线实现弯道超车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构建全球产业链体系的同时,美、欧等国发展光伏产业的步伐也在加速。目前,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多个光伏产业项目纷纷官宣落地。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数据显示,2022年,美、欧、印等经济体规划的制造业新增产能已超过50GW。技术路线方面,海外企业重点关注钙钛矿、异质结等新型光伏技术路线,力争弯道超车。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以欧洲为例,异质结、钙钛矿光伏电池产能建设计划已超过13GW,在各类型电池中份额占比超过60%,排名第一。欧美各国企业正试图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进行制约与抗衡,给我国光伏产业在全球保持领军地位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五、我国光伏企业全球化3.0阶段发展对策建议

为积极应对全球化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我国光伏企业应在合规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强化渠道管理、优化供应链布局、深化与当地机构的合作等措施,不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并力争在新一轮全球化竞争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一)合规先行,稳健推进“本地化”运营

当前,高度动态化的国际局势使我国企业的全球化供应链布局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对于光伏企业而言,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准入标准、贸易与产业政策、法律法规、营商环境、人文风俗等因素,通过深入学习了解目标市场的国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本土化战略,并建立安全风险预警机制,确保其当地战略具备一定程度的抵御供应链风险的效能,保证企业稳健且持续经营。

(二)锻造技术长板,保持产品技术创新领先地位

创新是发展的源泉与动力,我国光伏企业需持续加大创新发展力度。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光伏产业标准的制定修订;通过技术授权、境外参股与收购等方式获取海外先进技术及专业化研发人才;与行业组织、科研机构合作打造技术联盟及推进全球化研发中心建设,不断加强新技术,尤其是具有前瞻性的新型光伏技术的更新迭代、实现效率突破,构建并强化自身光伏产品的竞争力。

(三)把ESG理念融入发展,构建“可持续商业”文明

如今,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全球共识,驱动重塑包括光伏在内的新能源产业的自身价值。我国光伏企业应关注环境保护、技能发展、工人安全和不同国别社会包容等问题,助力建立健全光伏行业ESG标准及推动实现光伏标准国际双边互认。同时,企业应加强ESG方面的宣传和培训,不断完善ESG管理体系,在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物流等环节充分考虑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因素,提高光伏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更好地拓宽国际市场。

(四)打造健康产业生态,构建韧性产业供应链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我国光伏企业应充分发挥光伏产业链上下游各企业分工优势,产业内部企业间加强联系与合作,促进行业资源共享和互补,形成密切配合、分工明晰的绿色光伏产业链系统。企业应积极探索与全球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研发机构等对象的新型合作共建模式,完善在全球供应链全链条的布局网络,不断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增加产业发展灵活性,提高市场风险预判与抵御能力,在全球范围形成协同发展效应。

(五)依托第三方服务机构,助力海外市场拓展

光伏企业在探索自身“走出去”发展路径时,不应“闭门造车”,需要借助外部力量进行辅助性支撑。企业可依托第三方服务机构,在投资指引、运营管理、法律合规等多方面为自身提供一体化专业服务。高效解决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共性与差异化问题,助力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熟悉并融入本地环境,合理开展业务布局,进而帮助其更好地拓展海外市场,促进高质量发展。(作者:孙广彬、李征、赵子元、陈多威,作者单位:晶澳科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链查看更多>全球化查看更多>供应链重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