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河南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三年行动方案: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 加快风电、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

2023-07-12 09:43来源:河南省发改委关键词:光伏项目可再生能源河南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五、提高供给质量,带动需求更好实现

面向需求结构变化和供给革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换道领跑等战略,以高质量供给进一步满足、开发、引领需求,推动更多产业、产品进入中高端、成为关键环。

(一)创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38.打造一流创新平台。高水平推进省科学院重建重振与中原科技城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三合一”融合发展,加快引进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打造集聚研发机构、科创资本、创新人才的环省科学院创新生态圈。一体推进省实验室、中试基地、产业研究院建设,加快融入国家实验室体系,围绕隧道掘进装备、光电信息等特色优势领域争创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提质发展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构建标准化双创载体体系,到2025年全面建成30个全要素、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智慧岛。(省科技厅、科学院、发展改革委、省委组织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39.培育一流创新主体。实施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分级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梯队培育库,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培育一批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100家创新龙头企业、300家“瞪羚”企业。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协同开展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关键基础软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研究攻关,到2025年组建50家产业研究院、50家中试基地和20家“体系化、任务型、开放式”的创新联合体。(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40.打造一流创新生态。聚焦科创企业、研发机构、双创活动,加快建立覆盖科创主体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科技、金融、产业深度耦合、良性循环。推进以新型研发机构为方向的科研机构改革,优化“揭榜挂帅”、“赛马制”、PI制等组织方式,实施以信任和绩效为核心的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统筹实施“中原英才计划”,开展顶尖人才突破行动、领军人才集聚行动、青年人才倍增行动等,持续举办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吸引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省科技厅、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委组织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快建设制造业强省。

41.做大做强重点产业链。落实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培育重点产业链的推进工作方案,健全由省领导担任链长、单个部门牵头的专班推进机制,制定“图谱+清单”及支持政策,“一链一策”推进28个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重点实施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及动力电池、洛阳石化百万吨乙烯、富士康增资扩产、航空港区新型显示基地等标志性、牵引性项目,持续提升产品附加值、品牌影响力、产业竞争力。强化材料、装备、电子信息、化工等上游行业与终端消费品供需衔接,增加原辅材料、零部件本地供应,进一步健全配套生产体系。推动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发展,每年培育打造5—8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到2025年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30%。(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42.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先进计算、物联网、网络安全等优势产业,推进超聚变全球总部、海康威视郑州智能制造基地、信大捷安标识认证安全芯片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建设郑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2020年提高2.5个百分点。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推广,争创国家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智能化仓储物流示范基地、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推广5G+智慧农业项目。加快数字政府建设,依托数字手段推动优质医疗、教育、文化等服务向农村延伸。(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行政审批政务信息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3.推进服务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延伸,开展服务型制造示范培育,拓展研发设计、供应链协同、系统解决方案、柔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增值服务,引导制造业企业提供“产品+服务”,培育100个左右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30个左右服务型制造标杆。加快建设设计河南,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文旅设计、乡村设计,推动“设计+”实现各领域融合赋能,支持郑州建设“设计之都”,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0家、一流设计学院10个。(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44.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制定深化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出台《河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编制全省开发区发展规划纲要,完善开发区考核评价办法。深化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开展产业转型示范开发区创建,强化主导产业集群培育和“运营公司+产业基金”招商,实施开发区土地利用综合评价,促进节约集约高效用地,全面提升产业规模、扩大项目投资、激发企业活力、优化制度环境。(省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45.做大做强高效种养业。推动种养业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方式绿色化、产品品牌化,加快优质专用小麦、花生、草畜、林果、蔬菜、花木、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水产品等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调整结构、优化品种、提升品质,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快40个养牛大县和18个奶业重点县建设,启动培育一批肉羊大县,配套建设黄河滩区优质牧草带,打造全国重要的牛羊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力争到2025年十大优势特色农业产值达到6500亿元以上。加快发展种养有机结合的循环农业,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省农业农村厅牵头负责)

46.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按照“一群多链、聚链成群”原则,推进面、肉、油、乳、果蔬五大重点食品产业集群建设,打造20条优势特色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力争到2025年培育100个以上年产值超十亿元、10个以上年产值超百亿元、2个以上年产值超千亿元的农业“链主”企业,打造10个以上国家全产业链典型县,形成小麦、生猪、花生等省域全产业链价值超千亿元的重点链。(省农业农村厅、粮食和储备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7.健全现代农业装备和服务支撑体系。推动农业全链条科技化改造,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强化农机农艺融合,整省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农田宜机化改造,健全省、市、县、乡四级农技推广网络,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做优农产品质量品牌,扩大认证农产品供给和影响,完善原产地产品保护扶持、质量标识和可追溯制度,创建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加强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省农业农村厅、工业和信息化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标准质量品牌建设。

48.加快建设标准河南。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推进标准化创新发展、制造业标准化领航、河南标准“走出去”、社会治理标准化强基、服务业标准化提升等重点工程,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标准全覆盖。开展地方标准提质行动、团体标准培优行动、企业标准强基行动,争取每年参与制定2—3项国际标准、200项以上国家标准、100项以上行业标准,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10个以上。加快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郑洛新)建设,健全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基础设施体系,争创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和标准验证点。做大做强省检测中心、豫检集团。(省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

49.推进质量强省建设。开展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排查治理、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护农”、“一老一小”等重要消费品质量安全守护、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等重点行动,建立覆盖线上线下的重要产品追溯体系,推行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深入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品牌梯次培育体系,推进“美豫名品”公共品牌建设,培育500个以上“美豫名品”公用品牌、100个以上地理标志产品,争创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深化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开展知识产权提质增效、知识产权保护等系列行动,力争到2025年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省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项目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河南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