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浙江衢州:加快发展抽水蓄能、智能光伏 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8%以上!

2023-04-10 11:15来源:衢州市人民政府关键词:智能光伏可再生能源装机浙江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一)大力推进农业创强。

1.全力保障粮食安全。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深化农业“双强”行动,完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稳定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稳定在135万亩以上、11.1亿斤以上;累计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30个以上,建设高标准农田10万亩以上;建成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6个、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15个;到2027年底,争创省级数字农业工厂(基地)95家、省级未来农场3家以上。

2.做强产业发展平台。以“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为主平台,大力推进“一县一园”建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市县统筹规划建设“1+4”市级现代农业加工园区、县级农产品加工专区,培育一批产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力争入驻农业企业100家以上,未来农业园区年产值达30亿元。开展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累计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以上。

3.聚力打造三大百亿产业。市县统筹制定“一县一业、多县一业”发展计划和激励政策,推进香柚扩种3万亩,新建油茶林10万亩,改造低产油茶林8万亩,推动双柚、油茶、茶叶三大产业进军百亿级。按照“一县一品”要求,加快培育柑橘、畜禽、蜂业等特色产业链15条以上,培育打造“一村一品”产业集聚村50个以上。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主体,新培育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0家以上,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全面打响区域公用品牌,市域一体打造“钱江源”“三衢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实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销售额超150亿元以上。

4.培育壮大乡村新业态。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深入实施“千村景区化2.0”工程,推进景区村连片发展、提质升级,实现全市A级景区村庄覆盖率达95%以上。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农房和宅基地,发展精品民宿、文旅特色工坊、乡村度假酒店,推出体验游、亲子游、农耕游等旅游项目。深化“联盟花园”四市合作,组建“二十四节气联盟”,推出“节气游”“漂流季”“露营节”等活动。推进灵鹫山旅游度假区、六春湖龙之梦度假区、春风江山田园文旅颐养小镇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建设。

(二)大力推进农村创美。

1.重塑乡村发展空间。大力推进“衢派居民”试点建设。常态化开展规划设计下乡服务。有序推进“空心村”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扎实开展土地综合整治,高质量推进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整体推进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管理,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优先保障乡村建设用地需求。

2.提升农村宜居风貌。深化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出水水质达标率均达98%以上。深入实施微改造、精提升,加强农房建筑设计风貌引导,联动开展庭院美化、降围透绿。推进管线序化和村内道路平整美化。狠抓农村供水工程常态化提升,全市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高于90%,水厂(站)县级统管率达100%。

3.开展和美系列创建。开展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推动美丽乡村整体迭代升级。加快打造和美乡村建设全景,统筹推进和美乡镇、和美乡村、和美庭院、和美示范带建设,加快未来乡村连片发展试验区建设。每年创建和美乡村示范县1个、示范带2条、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未来乡村)20个。推进和美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带状型发展。

(三)大力推进农民共富。

1.深化强村富民改革。深化打造共富综合体,强化政策集成、要素集成,推进村庄抱团发展,加快提高村集体经营效益,累计建成共富综合体30个,片区化强村公司维持在60家以上,实施“飞地”抱团项目50个。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聘请乡村职业经理人和专业团队参与乡村运营。

2.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开展共富合伙人计划,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依托自身资金、人才、技术、渠道和品牌等优势,推出合伙项目,吸引青年人才、农创客、大学生等创业就业,每年推出200个以上共富合伙人项目,带动2000名大中专毕业生参与乡村产业发展。

3.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做深做实“农业龙头企业+小农户”联结富民机制,积极发展共富果园(茶园)、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每年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5000个以上。加快发展来料加工,建设来料加工“共富工坊”100个以上,实现固定从业人员15万人,年加工费发放20亿元以上,推动“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

(四)大力推进集成改革。

1.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实施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加快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土地规模经营比例稳定在75%以上。深化江山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全国试点、常山县宅基地资格权省级试点,全市域推广“两退出三保障”模式,开展农村宅基地资格权、使用权有偿退出试点,累计盘活利用农房总量达2.2万宗以上。全市域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累计打造农业标准地100块以上。

2.深化“两山合作社”改革。加快构建村统资源、县统运营、市统服务的“两山”合作开发运营体系,推行生态“标准地”开发模式,基本实现“两山合作社”对县域内主要生态资源的统筹开发运营,建成村级“生态账户”300个、生态开发“标准地”项目200个,实现村集体和农户“两入股三收益”增收10亿元以上。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23年全面推广乡镇集体林权改革试点,到2027年实现集体林地流转面积占可流转面积95%以上。

3.探索“一县一乡(镇)”集成改革试点。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创建为契机,聚焦“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沿线,各县(市、区)分别选取一个乡镇,封闭式开展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试点,打造6个以上在全省具有示范效应的集成改革核心场景。

(五)大力推进乡村治理。

1.倡导乡村文明新风。深化乡风村风家风建设,推动新时代衢州人文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进村入户,完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革新餐桌文明,推广喜丧宴席套餐制等做法。开展农村不良风气专项整治,加大对“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等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

2.激发乡村文体活力。注重用文艺点亮乡村、用运动赋能乡村,持续办好丰收节、乡村运动会系列活动,过好“我们的节日”,办好“我们的村晚”,唱响“我们的村歌”,弘扬“我们的传统”,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发扬乡村节气文化。

3.营造乡村治理环境。健全完善“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深化“三民工程”,迭代升级“村情通”,持续巩固“万村善治”示范成果。推进全省市域信访工作现代化诚信信访试点建设,推动依法信访纳入村规民约。推进农村基层“三乱”问题专项整治,纵深推进清廉村居建设。加大农村小微权力监督和群众身边“微腐败”整治力度,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

四、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一)健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

1.完善国土空间规划。按照“做强市区、做特县城、做优集镇、做美农村”的思路,完成市、县、乡镇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以县(市、区)为单位,加快推进城镇详规和村庄规划修编,2023年年底前完成城郊融合、集聚建设、整治提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等五类村庄分类引导方案。完善县域乡村规划体系,构建“村庄规划+乡村设计+农房设计”乡村规划设计体系,推进国土空间设计(城市设计)省级试点。

2.明确各自发展定位。按照市县两级国土空间规划,根据不同县城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推进差异化发展。根据资源禀赋,统筹推进小城市培育和中心镇、重点镇发展,构建“大城重镇”发展格局。优化行政区划设置,积极稳妥推进乡镇、行政村调整。

3.深化农房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强化管理队伍体系建设,健全市县主导、乡镇主责、村级主体的宅基地管理体制。推动农房“浙建事”和“浙农宅地”应用贯通落地,优化农房建设审批流程,实行宅基地审批、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核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一次申请、并联审批”。完善农房全生命周期管理、宅基地房地一体监管等机制,推进农村自建房排查整治。

(二)健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

1.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和户籍准入年限累计互认,全面实施电子居住证。完善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探索以积分制为依据的紧缺公共服务梯度供给制度。探索进城落户农民“三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转让机制和农民市民化后权益退出与城镇住房等保障衔接机制。

2.有效推进“两进两回”。推进人才振兴专项行动,实施乡贤助力乡村振兴工程,支持乡贤和青年回乡创业就业,以人才下乡带动技术、信息、理念、管理等要素集成下乡。

(三)健全城乡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机制。

1.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立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和专业化力量有序参与。实施民生“夯基工程”,统筹推进城乡公交通畅、农村用水保障、通讯提升、便民服务提升、社会安全保障等工作。全域打造幸福河湖,完成中小河流治理173公里,创建美丽河湖18条、“水美乡镇”19个以上。加快打造“四好农村路”2.0版,新改建农村公路400公里,路面维修1000公里,累计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2个、省级示范县5个、省“十大最美农村路”3条。实施快递业“两进一出”工程,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体系和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快递共富驿站)。

2.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实施城区与乡(镇)村幼儿园一体化管理,农村学前教育整体质量基本达到当地城区平均水平。完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乡镇卫生院提供住院服务比例达到60%以上,床位使用率达到70%,政府办的村卫生室占比达60%以上,打通服务群众健康“最后一公里”。提升农村养老服务,完成25家乡镇敬老院和300家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改造提升任务。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关爱服务。

3.加快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实施乡村数字化建设工程,加大乡村5G基站建设和偏远山村网络补盲力度,推广应用北斗、遥感、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装备,开通5G基站1500个以上,全市行政村千兆光宽带覆盖率达90%以上。推动“乡村大脑+浙农系列”应用省市县互通。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市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工作专班,建立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统筹推进工程实施。建立专班每周会商、牵头市领导每月调度机制,每季度召开全市工作推进会,协调重大工作,开展晾晒比拼,总结前一阶段重点工作推进情况,部署下一季度工作任务。各县(市、区)要强化责任落实,参照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二)强化要素保障。围绕新型城镇化、未来社区、城乡风貌、“千万工程”、集成改革等各项工程,强化项目、资金、土地等要素统筹整合。健全完善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体制机制,统筹使用好财政资金,发挥好政府产业基金作用。不断深化与央企省企合作,引导市属国企积极参与投资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加强用地保障,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

(三)强化督考评价。落实重点评价和系统评估相结合、常态监测和全面考核相结合要求,实施工程进展晾晒机制,每月通报各项工作进度,及时调度、及时预警,营造争先创优氛围。鼓励各县(市、区)立足实际、创新实践,及时总结提炼典型经验做法,努力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能光伏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装机查看更多>浙江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