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水泥制品。开展水泥窑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技术、氮氧化物捕集利用技术、低碳混凝土技术,水泥深度脱硫脱硝技术、化学团聚强化除尘技术、高效低碳节能等新技术的研发应用。研究新型材料泥釉原浆制备技术、预制混凝土桩智能化成型技术、免蒸压免蒸养材料和工艺技术、可再生能源低碳养护技术等混凝土低碳节能技术。
玻璃产品。开展玻璃幕墙、外门窗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涂膜玻璃等新型建筑玻璃,真空节能玻璃、吸热玻璃、热反射镀膜玻璃等节能玻璃,以及太阳能聚光热反射镜、太阳能超白压延玻璃等太阳能光热玻璃产品研发。探索玻璃制造智能化改造方案,重点开展熔化成形数字仿真、冷端优化控制、在线缺陷检测、自动堆垛铺纸、自动切割分片、智能打码仓储等智能化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应用玻璃熔窑用全氧/富氧燃烧技术。
新型陶瓷。加大陶瓷生产节能技术攻关,开发高效收尘、脱硫、脱硝技术与装备,推广应用窑炉节能及余热利用、废瓷综合利用、陶瓷窑炉废气污染物减排、天然气窑炉碳捕集和富氧燃烧利用等技术,布局窑炉和电机信息化等技术。围绕新型绿色建筑墙体、电子陶瓷材料等重点领域,开展先进功能陶瓷材料创新研发,重点突破陶瓷新型干法制粉技术、陶瓷节能型胚体烧结技术、陶瓷精加工等制备技术。
钢铁生产。开展高效率低成本洁净钢冶炼、节能环保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动充填采矿、低品位难选矿、烧结烟气循环、机械化原料场、高炉煤气精脱硫、高效脱硫脱硝、余热回收、中低温余热利用、钢渣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等创新技术落地应用。实施焦炉煤气精脱硫、高比例球团冶炼、焦化负压蒸馏、焦化全流程优化等技术和装备改造。
3.生物医药技术创新重点
深度挖掘阳江南药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南药种植,推动春砂仁、益智子、牛大力等南药新品种开发和药用价值研究,做大做强南药全产业链。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加强健康养殖、种苗选育、疫病防控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推动产业链高端化发展。
专栏 5-7 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方向
特色南药。围绕春砂仁、益智子、牛大力等阳江道地药材和大品种, 重点研究南药种植技术、深加工及储存技术、南药生物活性提取技术、南药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技术等,探索发展药理清楚、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质量稳定可控、技术含量高、具有显著中医药特色与优势的中药新药、现代新型中药饮片等。优化南药种源,提升南药生产栽培技术,推进南药优良品种培育,种子种苗标准化、规模化供应工作。
海洋生物制品。开展海洋渔业育种研究,普及标准化健康清洁养殖模式和技术,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开展“深水网箱养殖+风电”产业融合 发展新模式。完善海洋生物制品全链条关键技术布局,突破超速冷冻、非热加工、新型杀菌、高效分离、冷藏切割、保活运输等关键技术。加强对海洋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及合成、半合成的技术研究,力争突破产品高效制备、合成和质量控制等药源生产关键技术,探索开发具有辅助降血糖、降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功能的保健食品、膳食补充剂或特殊医学用途的配方食品。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研制绿色、安全、高效的新兴海洋生物功能制品,发展以海产品为主要成分的功能饮品、医用食品、海洋保健品等。
4.智能家电技术创新重点
依托家电领域骨干企业,开展智能家电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重点围绕灶具、烟机、烤箱、微波炉、洗碗机等厨房电器的高端化、成套化、嵌入式、智能化发展需求开展技术攻关。开展家用清洁卫生、家用美容等产品研发,突破智能化护理类产品相关技术。
专栏 5-8 智能家电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方向
智能家电共性技术。围绕厨房家电领域,重点加强智能功率模块技术、快速连接技术研究,开展 WIFI 、蓝牙、AI 识别、AI 软件算法、软件平台等核心网络互联和软件技术攻关;结合人工智能发展技术,加强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红外识别等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技术研究,实现友好交互; 突破不同家电互联技术和标准平台,实现场景联动。探索开发高速电机、 高效热交换器等关键零部件,突破智能控制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智能物联网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健康家电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
5.食品加工与现代农业技术创新重点
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整合全市农业科技资源,推动龙头企业联合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高校院所,着力突破优质种苗繁育与种养技术、蚝苗等水产品养殖与种苗繁育技术、新品种选育技术、特色作物栽培技术、高效适用的农业生物技术、数字农业技术、农产品与食品精深加工技术、农产品食品安全生产技术等的研究与创新。
专栏 5-9 食品加工与现代农业关键技术攻关方向
优质种苗繁育与种养技术。开展作物高产优质、资源循环、生态安全栽培技术的研发与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重点推广“水稻-禾虫绿色高效综合种养技术”。推进良种攻关,聚焦丝苗米、优质蔬菜、岭南特色水果、花卉、南药、茶叶、优质旱粮、蚕桑、生猪、家禽等优势领域,围绕品系改良与新品种培育等关键环节,开展基因编辑、生物合成、全基因组选择等前沿技术研究,推动优异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与开发利用,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突破性新品种,推进新品种大面积种养殖示范和应用,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粤字号”优势特色品牌。以资源综合利用及多元化药食同源加工为 目标,开展良种繁育、农机装备技术推广与示范、规模化产区资源循环利用、农产品检验检疫、病害防治与监控等技术研究。
水产品养殖及加工。围绕淡水鱼虾、海水鱼虾的种质创制、种业生产、种苗繁育、种苗交易与供给,建设水产种业硅谷,重点围绕蚝苗、禾虫、 牡蛎等开展生物育种与良种选育技术研究,探索引进分子育种技术,开发名贵养殖物种的种苗繁育技术。加强深远海养殖技术开发,研发深海网箱养殖、全潜式渔业养殖、远海浮式养殖装备,结合海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技术和智能传感监测技术,实现集绿色能源、工业养殖、饵料补给、水产品海上加工、基地化保障、数字化管理于一体的渔业综合养殖系统。提升海水产品深加工技术,重点突破保健蚝豉、牡蛎片、牡蛎壳粉、鱼肝油等海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多种风味的卤制品、腌熏制品、鱼糜制品、 低温肉制品等阳江本地特色食品。围绕远洋渔业、深水网箱养殖和健康水产养殖等方向,开展高效适用的水产品养殖与种苗繁育技术、新品种选育技术等研究与创新。
数字农业。探索智能育种技术开发,推动“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转变。开发基于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的智慧农田管理测控系统,实现农田灌排水等田间智能作业。加快发展遥感监测、物联网测控、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提升墒情、苗情、虫情、灾情等“四情”监测能力和气象预测预报能力。推进智慧渔场建设,加快池塘、工厂化循环水、 深水网箱、鱼菜共生等养殖模式的数字化改造,推进水质在线监测、智能增氧、精准饲喂、尾水处理、疫病防控、水产品分级分拣等技术应用。建设水产种业病害和环境调控、饲料加工与营养评价分析、环保养殖技术与装备、质量检测等研究平台,建立饲料管理、苗种繁育、质量检测、病害防控、交易溯源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和育种数据库。
食品加工。研究适合亚热带农产品、预制食品、方便食品的制汁、干制、发酵、速冻等产地初加工新技术,重点围绕预制菜发展需求突破原材料和半成品加工技术。加快发展岭南主要农产品、水产品、调味品、食品等的污染风险因素检测与控制技术。利用膜分离、分子蒸馏、色谱分离等现代分离提取技术提高提取物产品质量,提高食品类化学合成产品的纯度;开展传统酿造发酵食品技术升级改造和难点技术攻关,完善广式高盐稀态酱油天然鲜味物质及精准控制技术。
6.现代轻工纺织技术创新重点
依托龙头企业,加快健康绿色新型纸品、生物质基新型材料创新研发,大力开展绿色制造与智能制造技术攻关;依托华力服饰等企业,重点围绕清洁印染技术、新型纺织材料与设备、个性定制与柔性制造生产技术等领域开展创新研发,推动现代轻工纺织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制造能力持续提升。
专栏5-10 现代轻工纺织关键技术攻关方向16
高端造纸。开展特种纸基复合材料,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基等生物质新材料,医疗卫生用纸基材料等新一代制浆材料研究,突破高纯度溶解浆生产技术。开发低克重、高强度、轻量化的牛皮卡纸、瓦楞原纸等工业纸张,以及纳米纸、无尘纸、热敏纸、高等级绝缘纸等技术含量高的特种纸产品。推动造纸产业实现智能制造,发展废纸制浆关键技术和设备, 研究造纸行业生产流水线、关键生产环节、单 (套) 等机器换人技术,攻关质量 AI检测技术等。开展造纸行业绿色低碳技术研究,开发低能耗蒸 煮、氧脱木素、透平风机、污泥余热干燥等技术和装备,布局生物质替代化石能源技术;探索制浆造纸节水节能技术、植物纤维原料高效利用技术、废水处理和回收利用技术、竹材等非木材原料低碳制浆技术等。
纺织服装。围绕纺织绿色制造,重点突破印染绿色化学品技术,高效短流程印染技术,非水介质染色技术,数码印花关键技术,废旧纺织品分离识别技术,聚酯、聚酰胺纺织品化学法循环技术;研究高功能纺织消费产品、智能纤维及制品的生产、加工技术,开展闪蒸法和静电纺丝非织技术等先进纺织技术攻关;开展纺织行业智能装备研究,布局开发全自动转杯纺纱机、喷气涡流纺纱机、数字化高速无梭织机、全自动穿经机、立体织造成型装备高速数码直喷印花机等关键装备,开展数字化服饰设计技术研究。
六、培育发展新动能,全面打造高成长创新型优质企业梯队
(一) 多措并举促进高效高质创业
加快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 加速器”孵化链条。推动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支持阳江高新区众创空间完善场地和服务设施,申报国家级众创空间。实施阳江高新区孵化器服务能力升级工程,推进阳江高新区国家级孵化器提质增效,加强高水平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孵化服务供给能力,探索搭建创新创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形成专业化、多元化、智能化的孵化服务网络。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围绕高端合金材料、海上风电与海洋工程装备、五金刀剪等方向,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专业孵化器。引导银岭科技产业园、珠海 ( 阳江万象) 产业转移工业园、阳西高新区 等产业园区利用闲置厂房、楼宇建设科技企业加速器和专业园区。谋划在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建设异地孵化器,重点承接合金材料、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等产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创业企业,打造阳江面向大湾区招商引资、产业推介的窗 口。
专栏 6-1阳江高新区孵化器服务能力升级工程
打造超级创业导师队伍。加强从业人员培养,打造专业化导师队伍,重点吸引企业高管、天使投资人等成为超级导师,鼓励成功创业者、专业智库、科研人员成为创业顾问,支持孵化载体打造“保姆式”创业管家团队,为创业者提供多层次的创业辅导。
提升创业增值服务能力。推动孵化载体提升服务能力,强化投融资服务与公共技术服务,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支持孵化载体提高市场化运营能力,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源头企业。鼓励孵化器加速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及全球创新创业网络。
增强载体资源整合能力。鼓励孵化载体与区内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企业创新需求为导向开展项目招引和资源链接,利用大企业生产、市场、品牌等优势资源,进一步提高孵化载体服务能力。支持孵化载体与高校院所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促进在孵企业需求和科研院所资源的有效对接。支持孵化载体加强与高校就业创业部门合作交流,定期举办创业宣讲会等专题活动,吸引在校学生、教师到孵化器开展创新创业。
(二) 推动科技企业提质增量发展
1.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
筛选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好的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
象,加强政策解读、培训服务和评价辅导,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等高校教师和科研院所专家带技术、带专利、带项目到阳江创业,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型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围绕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发展需求,招引培育具备核心技术与服务能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提升软件控制系统开发、检验检测服务等领域创新能力。严格落实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开发及技术转让增值税免税、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减免、市科技创新券等政策,确保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2.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
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库,形成市、县 ( 市、区 ) 联动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机制。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全流程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企业“发现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认定一批”培育机制,推动更多企业申报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
得税减免优惠政策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专利、人才、融资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三) 持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支持重点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创新平台,提高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持续推动企业研发机构提档升级发展。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加大企业研发投入补助力度,扩大政策受益面。对获得国家、省科技奖励的企业给予配套奖励。围绕合金材料、海上风电等主导产业,支持企业牵头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知识产权联盟等,持续推动五金刀剪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研发项 目合作,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承接国家、省重大科 技专项、开展行业核心技术攻关。积极举办科技成果推介会、项目洽谈会、技术座谈会,加强企业与高校院所交流对接,有效推动一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和产业化。支持企业积极参与IF设计大赛、国际海洋创新创业大赛( MTEC ) 等各类国际科技创新交 流活动,提高企业国际影响力。
(四) 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鼓励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联合MCN( 多频道网络) 等数字化服务机构,改造提升生产制造、品牌营销等环节,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实施生产关键环节“机器换人”,开展制造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扩大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 ( MES) 、订单分拆系统、智能排产系统等数字化系统和工业软件运用,推动标杆企业实现全流程数据贯通,建设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示范项目。加快推动中小型企业“上云上平台”,助力企业降本提质增效。深化 5G在工业领域的融合应用,打造 “5G+工业互联网”标杆并推广应用。推动行业龙头企业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云服务商、智能制造技术和系统集成商开展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攻关,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智能化升级,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项目。
(五) 强化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服务支撑能力
1.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支撑
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 贷款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科技信贷特色服务,多渠道满足科技企业融资需求。探索开展“企业创新积分制”工作,支持在阳江高新区启动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工作,建立基于企业创新能力定量评价的新型政策工具,按照市场化机制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企业创新积分贷”等专项产品。充分发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作用,完善中小微企业融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谋划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等,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融资支持。谋划建设阳江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为全市企业提供融资租赁、众筹融资、科技金融政策咨询等服务。探索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加大知识产权保险推广力度。
2.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
加快推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交易,完善知识产权服务,提升创新主体专利创造能力。引导企业加强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加快推动重点产品技术专利化,积极注册国内外商标,培育一批在专利、标准、商标等方面具有领先实力的优势企业,并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示范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作价入股、投贷联动、融资租赁等运营模式,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加大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力度,围绕合金材料、海上风电、五金刀剪、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建立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加快提升阳江市五金刀剪产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服务水平,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专栏 6-2 中国阳江 (五金刀剪) 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提质措施
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推动阳江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立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协调矛盾纠纷对接工作,开展诉前调解等工作,实现内外优势互补,矛盾就近化解,节省各方当事人维权成本,切实提高权利人知识产权维权效率。
建立快速授权、维权机制。建立备案准入、专利预审及快速授权通道等机制,加快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授权速度,确保行政服务能够跟上企业创 新发展速度。探索将五金刀剪领域的专利行政执法权,委托县 ( 市、区 )级人民政府设立的专利管理部门行使,将快速维权的保护网络覆盖到行业 一线,构建案件快速办理、调解优先和联合执法的快速维权机制。
打造高水准调解员队伍。组建熟悉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其他规定的队伍。在本领域具有较强理论水平或丰富实践经验,熟悉专业(技术) 领域和知识产权最新发展动态,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等专家、组织中, 遴选出部分专家成立知识产权调解专家库,对疑难案件及时提供侵权判定咨询等服务。
七、汇聚多层次人才,营造近悦远来的优质人才发展生态
(一) 构建新时代创新人才队伍
1.重点引进创新领军人才
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及团队,制定主导产业人才开发路线图,形成“大湾区科技产业智库”“大湾区科技专家和创业导师库”等。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深入实施《阳江市合金材料与五金刀剪重点产业人才振兴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对接省“粤东西北人才发展帮扶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依托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五金刀剪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引进一批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利用好人才驿站,打造“居养产学研”融合的高层次人才集聚平台,支持用人单位采取短期聘用、双聘制、技术承包、技术入股、合作经营、人才租赁、科技特派员等方式引进人才。支持个性化引才,对于能够带动重点产业领域突破关键技术瓶颈 ,产生重大驱动效应的高级管理人才、研发人才等,建立引进专门通道,量身定制“政策包”,在人才及团队分类认定、岗位设置、职务职称、科研立项、经费资助、薪资待遇、服务保障等全方位提供个性化支持,“一事一议”“ 一人一策”实行个性化引进。
2.吸引培育专业技能人才
围绕阳江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批产业链专业技能人才。支持重点学科建设,加强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海上风电、合金材料、五金刀剪和食品加工等重点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重点支持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海上风电产教融合基地建设,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育一批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加快阳江省级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设。支持企业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建设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技师工作站等,促进职工在岗位实践中成长,增强企业人才核心竞争力。培育乡村工匠。支持行业协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派遣机构等组织供需对接会、专场招聘会等,为全市用人单位引进或输送技能人才。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树立技能人才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
3.集聚青年科技创新人才
实施青年英才集聚行动 ,推进大学生见习基地和创业园建设,构建大学生实习应聘、就业创业全链条支持政策体系,引导大学毕业生留阳返阳,培养一批植根阳江的特色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积极对接大湾区高校院所,加强师资培训、课程提升、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合作,支持其在企业设立研究生创新基地、博士工作站,推动高校博士、在读研究生到企业参与技术创新实践,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并吸引优秀人才留在阳江就业创业。集聚一批青年乡村科技人才,发挥阳西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县优势,探索联合中国农学会举办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家论坛,吸引国内优秀青年科学家来阳发展,大力推进新农人培育,加强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人才培养。加强年轻企业家培养,探索实施青年企业家培育计划,建立“导师制”创业辅导制度,聘请优秀企业家担任新生代导师。
(二) 营造最优人才发展环境
推动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充分发挥人才网和人才市场作
用,共享人才信息资源,建设集人才专项政策服务、人才展示招聘服务、人才交往交流服务、人才创业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深入实施“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实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务服务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实行 “漠阳优才卡”服务制度,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服务、公共服务等方面优质服务。实施人才安居工程,谋划建设专家公寓、人才公寓等,解决人才住房问题。推动成立人才协会、创新创业人才俱乐部、企业家交流中心等平台,举办学术研讨、教育培训、创业沙龙等系列活动,促进企业家间交流共享以及创新合作。
(三) 完善人才政策支持体系
结合产业链发展需求,精准识别人才,构建产业人才库。制定产业链人才集聚政策,重点围绕海上风电领域制定专项激励政策,在产业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给予优待政策和倾斜,大力引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的核心关键人才,强化“海上风电科技创新试验区”人才政策支撑。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干部选拔等方面,对表现优秀、业绩突出的科技特派员给予倾斜。坚持开放协同、合作共赢的原则,研究制定区域人才协同发展政策,探索与广州、深圳、中 山、珠海等 地构建人才引进互融互通、人才培养共育共培、人才评价互认互准的人才一体化发展工作体系。
(四) 优化人才评价激励制度
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 ,注重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建立以同行评价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科学设置人才项 目 绩效评估指标,注重评价项目发展潜力、人才集聚成效、产业链推动程度等维度。大力开放自主评价,坚持谁用人谁评价、谁熟悉谁评价。推进人才评价的科学化市场化社会化,支持用人单位建立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自主开展人才评价,促进人才评价与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相衔接。完善人才津贴制度,突出常态长效和分层分类激励,对优秀人才、重点人才提高津贴奖励标准,激励人才成长晋升,增强人才获得感。加强人才绩效考核,指导用人单位建立人才量化考核制度,重点考核津贴享受对象的政治表现、工作业绩、主要贡献、有无违纪违法行为等情况。强化制度刚性执行,严格依据考核结果兑现人才津贴,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按规定取消人才津贴享受资格。探索推行人才举荐制度、特殊优秀人才认定机制。
八、加强新技术应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社会民生领域
(一) 推进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深入实施广东省乡村振兴科技计划,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加快融合,促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营销数字化。积极推进校地合作,加强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等合作,共建一批农业创新平台和技术转化基地。充分发挥阳江市海水养殖种业资源优势,围绕鱼苗、蚝苗繁育及养殖,产业化加工,饲料生产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加强阳江市海水养殖种业创新发展协会建设,推动协会企业示范推广一批新品种和新技术。组织农村科技特派员驻镇扶村“ 一对一”结对帮扶,为乡镇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科技人才 和创新资源支撑。深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 目,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资金和信息入股等形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加强数字技术在农产品安全监测等领域的运用。
(二) 强化科技创新对质量提升的引领作用
建立科技创新政策和质量政策紧密结合的工作机制,部署实施质量基础设施科技项 目。推动质量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围绕标 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科技创新开展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加强质量基础设施统筹建设,依托国家刀剪及日用金属工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持续推进阳江市五金刀剪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扩大检测认可范围、提升检测能力。贯彻落实国务院的计量发展规划 ( 2021—2035 年 ) ,加快广东省不锈钢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的建设,加强对计量重大科研项目、计量科技创新支撑平台的支持和计量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促进计量科技研发和重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鼓励采用多元化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计量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服务。
(三) 助力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5G网络设施、充电桩等部署。提升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建设城市大数据基础平台,推广智慧政务、智慧交通等应用。助力数字政府建设,建设 “大数据+政府治理”一体化数据治理体系,实现信息数据向省公共支撑平台归集,形成 “ 一网、一窗、一地、一次、一机、一码”19政务服务体系,全力支撑“数字政府”省市一体化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加强创新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推动“市、县、镇 (街) ”三级食品检验检测网络全覆盖。强化应急救援技术支撑能力,开展危化、矿山、消防(含森林防灭火) 、防汛等应急救援关键领域装备应用。推进数字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应用,开展数字健康工程,推进数字医院建设。提升环境监测及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能力,开展海洋环境监测预警,强化环境风险应急与防范措施。
(四) 助力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积极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推进绿色制造发展,推广绿色工艺技术和产品,全面推进合金材料、建筑材料、五金刀剪等行业绿色化改造。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20,提升园区能源清洁化利用和固废危废等污染物收集处置能力,推进省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建设。建立健全“散乱污”企业监管长效机制21,建立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控制指标动态管理制度,开展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深度治理。加强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数据的实时获取、分析和研判,提升生态资源数字化管控能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等领域。
(五) 全力推进科技双拥工作
推进科技军民融合发展,支持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参与军队重大项目研发攻关,同时为军队提供咨询、研发、检测、认证和培训等各类科技服务。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军民融合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指导、军民两用技术成果价值评估、技术标准服务、创业和管理服务、品牌建设服务等服务,组织指导军民融合企业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 目,着力提升军 民融合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双拥文化建设,积极主动为部队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官兵科技素质、信息素养。支持军队实施人才战略工程,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利用阳江优质教育资源实施军事人才继续教育。针对部队特点开展各类技能培训,认真做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培养军地两用人才。
(六) 加强科普与创新文化建设
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利用科技资源开展科普工作,加强与传媒、专业科普组织合作,积极举办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 日、科技开放 日、科普嘉年华、科学大讲堂、科普游等科普活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广泛宣传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生动事迹,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省实验室、高校院所、行业龙头企业中的功能设施,建设多元化科普教育基地。加强科普场馆、科普基地、新媒体科普等领域的专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基层科普人才,为全市科普提供人才支撑。
九、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把党的领导贯彻到规划实施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化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统筹领导,整合全市各类要素资源,建立各部门紧密协作、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建立科技创新县市会商合作机制,加强对重大科技事项的科学决策和组织推动。
(二) 强化政策保障
用好用足国家、省科技创新政策,围绕“海上风电科技创新试验区”建设,争取更多试点政策支持。健全阳江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围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型企业培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引进与培育、开放创新合作等方面强化政策支持。强化政策宣传与解读,定期开展宣讲会、对接会,有效推动政策实施落地和兑现。加强政策评估与调整,建立政策评价、反馈、修正机制,提高政策的系统性、可操作性。
(三) 推动机制创新
持续深化“揭榜挂帅”“赛马”等创新模式探索,支持龙头企业围绕市场需求出题,吸引高水平研发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等联合进行揭榜攻关,解决核心关键技术难题。完善科研诚信管理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建立健全职责明确、高效协同的科研诚信管理体系。推动科研院所建立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支持科研事业单位试行更灵活的编制、岗位、薪酬等管理制度。探索建立科研人员自主决策机制,赋予科研人员技术路线决策权,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在省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孵化器、众创空间试点开展以事前产权激励为核心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强化规划政策引导和创新环境营造。
(四) 加大资金支持
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不断加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保持财政科技资金投入与财政收入增长同步,转变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结构和管理方式,提高资金拨付效率和使用绩效。争取国家、省科技专项资金,推动全市科研院所和企业积极申请国家、省科技计划项 目。增强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各类社会资本 参与全市科技创新发展,健全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创新创业资金投入体系。
(五) 加强规划落实
研究制订规划年度实施方案,逐年逐项细化分解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动态评估和调整机制,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专项监测与跟踪分析,为规划的动态调整和顺利实施提供依据。主动公开工作进展情况,发挥公众、新闻媒体、行业协会等公众媒体对创新活动的监督作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2月20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4年12月16日-12月20日)。政策篇涉及光伏!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文1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方案提出到2027年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在印度工业联合会(CII)组织的第21届全球中小微企业商业峰会上,MNRE秘书PrashantKumarSingh表示,政府正计划引入可再生能源发电厂配储的10%的初始要求,该要求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此举旨在解决可再生能源在印度电力结构中快速增长的份额的间歇性问题,并确保全天候
近日,位于天合光能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高效n型全钝化异质结(HJT)电池,经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下属的检测实验室认证,最高电池效率达到27.08%,创造了HJT太阳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这是天合光能第29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同时也是目前正背面接触结构晶
2024年12月16日,埃及苏伊士——博达新能EliTeSolar埃及项目奠基仪式隆重举行。这一项目的启动不仅是博达新能全球化战略的重要里程碑,也为埃及光伏产业注入先进制造技术,推动本地产业链升级,为2030年实现42%可再生能源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该项目位于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占地7.8万平方米,规
1-11月,青海省发电量10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其中:水电46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5%;火电112亿千瓦时,同比减少21.2%;风电14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太阳能32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1%。1-11月,全社会用电量9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1.2亿千瓦时,同比减少0.
12月16日,乐凯胶片发布公告称,公司9-10#线于2009年至2011年间陆续建设完成,先后生产离型膜及太阳能背板等产品,目前没有合适的产品生产,设备利用率较低。同时,近年来公司全资子公司乐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凯医疗”)不断提升产品创新能力,部分研发产品迫切需要进行中试验证,需要对9
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平稳增长。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原煤生产稳定增长。11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3亿吨,同比增长1.8%;日均产量1426.6万吨。进口煤炭5498万吨,同比增长26.4%。1—11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3.2亿吨,同比增长1.2
12月13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4年12月9日-12月13日)。政策篇陕西2025年电力交易新规:优先电量之外集中式风电、光伏全部参与市场交易12月11日,陕西发改委发布《关于2025年电力市场化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新型主体发展。扩
近日,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简称“TüV莱茵”)北美公司正式加入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SolarEnergyIndustriesAssociation,简称“SEIA”)。此举反映了TüV莱茵以专业一流服务支持清洁能源发展的承诺,将进一步推动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增长。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
11月12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韩国中央日报记者提问称,韩国总统尹锡悦今天以韩国国民为对象,发表了威胁韩国安全的案例,还说中国生产的太阳能设备将会破坏韩国的森林。对此中国政府有何看法?毛宁对此表示,中方注意到有关情况,对韩方上述言论深感意外和不满。中方对韩国内政不做评论
近日,一道新能联合三峡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同研发的用于钙钛矿/TOPCon四端叠层组件的底电池和组件技术获得重大突破,搭载一道新能双面TOPCon底电池的钙钛矿/晶硅四端叠层组件完成批量出货,开始应用于三峡能源50MW光伏先进技术发电示范基地,其中双面钙钛矿/TOPCon四端叠层组件电站容量为500kW,项目
为有效推动能源规划落实,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按照国家能源局部署安排,2024年8月至11月,华中能源监管局在湖北、江西、重庆、西藏四省(区、市)组织开展了“十四五”能源规划目标任务实施情况2024年专项监管。华中能源监管局积极谋划、加强部署,确保专项监管取得实效。一是制定工作方案,细化检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甘肃省嘉峪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曾发布“十四五”第三批风光电项目建设指标200MW风电项目竞争性配置工作,现根据评审专家组打分结果,拟将各项目得分第一名的申报企业确定为预入选企业。嘉峪关嘉西黑山风电基地1#项目100兆瓦风电项目预入选企业为甘肃国能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和嘉
2024年第11期,《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杂志刊发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温枢刚署名文章——勇当服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排头兵。文章指出,“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中国华能新能源装机从3175万千瓦增至9200万千瓦以上,增长率超过190%,累计新能源装机占比较2020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低碳
为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局关于能源规划、计划、产业政策、重大项目落实情况监管要求,以及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绿保稳”工程的有关部署,近期,浙江能源监管办赴多地现场开展国家“十四五”能源规划目标任务实施情况及煤电规划建设等专项监管工作。此前,浙江能源监管办已进行专项部署,要求地方和企业自
“十四五”油气增储上产进展与“十五五”展望中国海洋石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nbsp;潘继平王萌“十四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取得显著成绩,油气生产供应能力明显提升,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积极贡献,同时也面临诸多新问题。在“十四五”即将收尾之际,总结分析“十四
12月3日,山西省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二十五场新闻发布会。阳泉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文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坚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聚焦打造“三集群、两基地”,着力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一是聚力打造数字经济产
12月3日,山西省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二十五场新闻发布会。阳泉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文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阳泉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以智慧融合为保障,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发展。刘文华提到,按照“新能源+储能+智能电网”发展模式,在具备条件的开发区、工业园
12月1日,内蒙古阿拉善盟能源局公示《阿拉善盟新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阿拉善盟“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阿拉善盟“十四五”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阿拉善盟“十四五”输电网规划》、《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煤炭工业发展规划》。本文展示:《阿拉善盟“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相关阅
12月1日,内蒙古阿拉善盟能源局公示《阿拉善盟新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阿拉善盟“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阿拉善盟“十四五”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阿拉善盟“十四五”输电网规划》、《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煤炭工业发展规划》。本文展示:《阿拉善盟新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相关
12月1日,内蒙古阿拉善盟能源局公示《阿拉善盟新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阿拉善盟“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阿拉善盟“十四五”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阿拉善盟“十四五”输电网规划》、《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煤炭工业发展规划》。本文展示:《阿拉善盟“十四五”输电网规划》(相关阅读:
转眼间,我国“十四五”发展已进入倒计时,在这期间,我国能源转型步伐加快,截止今年7月,我国风电、光伏总装机量超过12亿千瓦,提前6年兑现我国气候雄心大会的承诺。成绩背后,凝聚着我国各省区市对能源转型发展的不懈努力。在即将进入“十四五”收官之际,为进一步探索各省光伏发展情况,北极星整理
日前,广东木格镇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遴选结果公示,经评选,最终确定广宁县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木格镇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投资开发主体。项目遴选方为广宁县木格镇人民政府,遴选1家有实力、讲诚信、负责任的企业为项目的投资开发主体,在木格镇辖区范围内,按照后续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规定开发分布
11月25日,佛山市高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发布《加强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核查与治理》通知,高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于11月开始对中心城区城中村以外的已备案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进行核查。通知指出本区域光伏安装高度:在农村自建房上设置的光伏组件最高点距离铺设平面的高度不得高于2.2米
12月3日,广东省佛山市人民政府印发《佛山市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力争每年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达到60万千瓦,拉动项目建设投资超过20亿元,保持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到2025年,全市各类场景的分布式光伏开发利用取得显著成效,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意
12月4日,五华县发改局印发关于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的通知(修订稿)。通知指出,严格控制利用建设用地红线范围外地面(含坑塘水面)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利用污水处理厂、停车场、运动区域、风雨廊道等场地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必须符合建设用地要求。严格铺设范围。为避免出现新的低效工业
12月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科技创新促进能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指出,加快多领域融合和示范应用。在深远海海上风电、高效光伏、新型储能、绿色氢能、先进核能、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重点领域,遴选一批具有较强创新基础、市场前景、先发优势和后续产业带
12月3日,广东省惠州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印发《惠州市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文件提出,推进园区全覆盖。以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快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园建设,对既有各类园区全面实施绿色化改造,力争光伏覆盖率到2030年不低于50%。新规划建设的各类园区要同步规划、配套建设分布式光伏,力争
12月2日,广东江门市发展和改革局印发《江门市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30年)》,方案总体发展目标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发挥江门市硅能源产业链及场景应用的良好基础,全面推进全市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本方案实施期内全市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超过400万千瓦。力争到2025
2024年10月,据广东省投资备案管理系统统计,广东省共新增备案8445个光伏项目,投资总额超164.48亿元,其中工商业1449个、户用6944个、光伏#x2B;建筑项目29个、光储充一体化项目7个、地面分布式12个、光伏相关制造业4个。容量共计3.34GW。2024年10月,广东省共新增1449个工商业项目,总投资额127.71亿
11月21日,广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发布关于2025年电力市场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指出,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中调调管风电场站、光伏电站全部作为市场交易电源,参与中长期、现货和绿电交易,原则上按实际上网电量的70%安排基数电量。有序推动满足技术条件(具备接收并执行电力调度机构的
11月21日,广东中山市人民政府印发《中山市推动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30年)》(以下简称《计划》)的通知。《计划》指出,新规划建设的各类园区要同步规划、配套建设分布式光伏,力争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到2025年达到50%、2030年实现全覆盖;对既有各类工业园区全面实施绿色化改
11月20日,广东省韶关市发改委发布《韶关市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30年)(征求意见稿)》,《方案》提出,力争在2025年屋顶分布式光伏覆盖率达到可建设面积的40%,2030年屋顶分布式光伏并网装机规模达到可建设面积的65%。严控地面分布式光伏开发。按市场化原则,加强用地管理,充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