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广东阳江:“十四五”适度发展太阳能光伏、储能等绿色能源产业领域

2023-03-17 11:26来源:阳江市人民政府关键词:太阳能十四五广东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优化空间拓格局,形成“一核两轴多点”创新空间布局

构建“一核两轴多点”科技创新空间格局,形成“ 一核引领带动、两轴联动发展、多点全域协同”的点线面多层次发展格局,促进全市创新资源有效联动、高效协同。“一核”即阳江高新区创新引领核;“两轴”即以阳春高新区、阳江工业园区为支点串联的南北向科技创新轴,以阳东经开区、阳西高新区为支点连串的东西向科技创新轴;“多点”即依托全市各类产业创新园区载体,联合各类创新主体,突出产业特色与创新赋能,打造一批科技创新特色园。

(一) 加快创建阳江国家高新区

坚持 “以升促建” ,扎实推进阳江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

打造全市创新驱动发展主引擎。支持阳江高新区着力培育海上风电装备、海洋生物制品、高品质不锈钢、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等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发展,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支持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设高水平研究院和新型研发机构,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活力。挖掘培育一批高成长创新型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支持企业积极参与主导产业领域国家、省、市重大科技创新项 目。探索开展阳江高新区场景 创新工作,围绕海上风电建设、运维等重点领域制定发布阳江海上风电场景机会清单,对接全国创新型解决方案供给企业,吸引一批优质企业落地。依托珠海对 口帮扶渠道,深度对接粤港澳大 湾区资源,建设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示范基地,按照“企业总部在湾区、生产基地在阳江”“研发孵化在湾区、成果转化在阳江”“高端人才工作生活在湾区、成果转化在阳江”发展模式,积极承接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海洋产业、合金材料等产业转移。

(二) 谋划打造“海上风电科技创新试验区”

打造以阳江高新区为“核心”引领,以阳东经济开发区、阳 西高新区为“两翼”支撑,全链条布局、强创新引领、多平台支撑、优政策扶持的“海上风电科技创新试验区”。构建全产业链条,强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风电能源生产等环节发展优势,持续拓展运营维护、智慧能源管理、检验检测、海工装备等相关环节。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积极争取高能级海上风电创新平台落 地阳江,强化与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等的创新协同,构建海上风电创新平台“四梁八柱”,形成国内最密集、最高水平的海上风电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产业支撑平台,高水平打造广东 ( 阳江)国际风电城,建成面向全球的海上风电母港、国际风电工程试验中心、全球风电质检与认证中心、海上风电智慧大数据中心和海上风电集中运维中心等产业支撑平台,建设一站式海上风电安全实训基地。积极争取国家、省政策支持,谋划建设专属经济区近海深水区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开展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集中送出示范工程、漂浮式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海上制氢综合开发示范工程、海上风电应用场景创新工程等,争取“储能+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政策支持;研究出台海上风电产业发展专项政策、人才政策等。

(三) 构建东西向、南北向两条科技创新轴

谋划打造由 G15 沈海高速、S51 肇阳高速串联的“东西”“南北”两条科技创新轴,连接阳春高新区、阳西高新区、阳东经济开发区、阳江工业园区四个全市科技创新重要支点。加快推动重点园区创建省级高新区,以点带面提升区域间互联互通水平,促进创新资源沿轴线集聚,持续完善沿线基础设施、生活配套,形成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本链融合发展的全市产业创新轴线。

专栏 3-1“两轴”重点园区建设内容

阳春高新区。发挥省级高新区创新引领作用,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方向,着力推动阳春高新区扩能增效,加快集聚科研院所等创新平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人才队伍,加强孵化载体建设,加大高端产业招商力度,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发展,打造先进材料、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生物医药、食品加工 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阳西高新区。高质量推进省级高新区创建整改工作。着力拓展绿色食品产业链条,发挥食品领域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擦亮“中国调味品之都”发展品牌;加快推动预制菜等创新领域发展。培育绿色能源新增长极,加快海上风电重点项目建设,拓展海上风电装备等产业链发展环节,适度发展太阳能光伏、储能等绿色能源产业领域。加快推动研发创新平台、孵化载体等提质增量发展。

阳东经济开发区。加快推进省级高新区创建工作。重点发展以五金刀剪为特色的金属制品等产业,打造百亿级金属制品产业园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集聚优势,集中力量推动五金刀剪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龙头企业高水平建设研发机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推动大中小企业创新融通发展。加快发展防松垫圈、螺栓、螺母等高品质紧固件产品,丰富金属制品产品线。加快培育绿色能源等产业发展新动能。

阳江工业园区。依托银岭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打造现代服务配套支撑园区。把握中国( 阳江)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大力培育电子商务企业,重点围绕海洋生物制品、五金刀剪等领域发展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新模式。依托万洋众创城及孵化载体,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为企业提供创业孵化服务、公共技术服务、投融资服务等专业化服务。

(四) 谋划打造若干科技创新特色园

依托全市各类制造业、农业园区载体,联合相关领域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产业协会等,围绕合金材料、海上风电、现代农业等领域,建设一批产业特色化、集群化布局,产业创新资源集聚的科技创新特色园。

专栏 3-2 部分重点科技创新特色园建设内容

镍合金创新特色园。依托阳江镍合金材料基地建设镍合金创新特色园。加强合金材料龙头企业与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创新协同,围绕高性能不锈钢卷、高端新型不锈钢制品、高性能和高附加值不锈钢五金刀具、海上风电装备核心零部件、新能源电池原料镍材料等镍合金应用领域开展创新研发,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持续集聚创新资源,建立一批镍合金领域新型研发机构、企业研发机构,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海上风电创新特色园。依托广东( 阳江) 国际风电城建设海上风电创新特色园,引领“海上风电科技创新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全链条打造海上风电产业链条,提升设计、施工、装备、运维、检验检测等各重点环节发展水平。高水平建设海上风电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面向大容量海上风电设备等重点研发方向开展技术攻关。依托重点平台、龙头企业柔性化引入海上风电高水平人才,全面强化产业发展智力支撑。

澳洲坚果创新特色园。依托阳春市澳洲坚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澳洲坚果创新特色园。充分发挥产业资源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组织管理高效优势,加强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阳江分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加强新品种引进和推广,开展澳洲坚果种养及加工技术创新。加速推进澳洲坚果生产和加工关键环节的机械化、自动化,打造种植、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澳洲坚果全产业链。

春砂仁创新特色园。依托阳春市春砂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春砂仁创新特色园。加快春砂仁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推动恒豐实业、宝芝堂南药科技等重点企业联合科研院所等共同开展春砂仁深加工技术研发创新,拓展春砂仁产品应用领域,开发春砂仁含片、保健茶和精油等精深加工保健品,全面提升春砂仁产品附加价值。

荔枝创新特色园。依托阳西县荔枝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荔枝创新特色园,重点开展荔枝生产提质增效、种苗繁育,荔枝采后保鲜、储藏、 加工技术的研发与示范推广,持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技装备水平、适度培育现代农业新主体,打造集生产、加工、研发、物流、服务、贸易为核心,辅以滨海旅游与农业休闲旅游的荔枝现代农业集聚区。

禾虫创新特色园。依托阳东禾虫种养基地建设禾虫创新特色园,积极对接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禾虫人工繁育技术团队,开展禾虫大规模人工养殖技术研发,推广“水稻+禾虫”经济生态,发挥禾虫与水稻共生优势,开 展山区冷浸田、沿海咸酸田等低产田改造,实现禾虫生态价值。

蚝产品创新特色园。依托阳西县程村蚝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蚝产品创新特色园。发挥广东水产学会 ( 阳江) 科技服务站、海水种业协会等平台机构作用,打造全省程村蚝产业技术研发与推广中心。着力加强优质蚝苗培育。探索开展数字养殖技术示范应用,部署海水监测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为生蚝养殖提供科学指引和预警。

对虾创新特色园。依托阳东区对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对虾创新特色园。以对虾养殖示范基地为引领,推动对虾规模化养殖,推广应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尾水处理等新技术,加大采收、加工、物流等先进装备的研制与使用,积极发展直播电商、冷链运输等新产业,大力推进对虾养殖的全产业链提质升级,加快推进海水养殖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转型升级。

四、打造平台强支撑,构建阳江实验室引领的创新平台体系

(一) 完善高水平“阳江实验室”布局

1.加强省实验室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加快推进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两大省实验室建设,深入实施合金材料、海上风电两大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形成一批先进创新成果。依托两大省实验室,加强相关领域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力争建成国家级实验室。支持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聚焦高端工模具合金材料、南海环境不锈钢及合金材料、风电装备与海洋开采用合金等研发方向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支持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围绕海上风电技术研究需求,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加强与湛江湾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协作,围绕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上大数据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联合承接海洋资源利用等领域国家重大科技研发任务。

专栏 4-1 省实验室重点创新平台建设工程

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面向国家海洋战略需求、海上工程建设、阳 江市五金刀剪产业发展需求,联合北京科技大学、安泰科技等在合金材 料领域有深厚研究基础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围绕沿海用耐腐蚀不锈钢及合金材料、深海资源 ( 油气) 开采用合金、高端工模具用合金材料、能源装备材料等四大核心领域,打造合金材料智慧研发平台、南海环境工程材料测试平台、合金材料技术孵化与转化平台三大科创平台,开展高 端工模具合金材料、南海环境不锈钢及合金材料、风电装备与海洋开采 用合金等研发方向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重点突破高端刀 具热加工及热处理关键技术、岛礁基础设施用耐蚀钢的应用连接技术、 海上风电塔筒焊接关键技术及服役安全性评价等关键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

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聚焦国家能源战略目标和广东省社会经济发 展的重大需求,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优势科研院所,以及中国科学院胡文瑞院士、中国工程院王复明院士、周绪红院士、李华军院士等院士团队,围绕海上风电领域进行基础科学、应用技术研究及核心技术攻关,着力破解能源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和“卡脖子”问题,突破核心技术壁垒,重点围绕海洋气象、工程地质、风机关键部件、工程结构、工程材料、施工装备、施工工艺、智能运维、集电与输送等领域开展科研攻关,推进海上风电灌浆材料、海上风电柔性海缆防护装置、海上风电新型基础设施、海上风电绿色智能综合科研装备等相关成果的落地和转化,支撑阳江建设世界级风电产业基地,世界级清洁能源研发创新基地。

2.引入建设和提升发展一批高水平实验室

围绕绿色能源等重点产业领域,加快引进落地一批高水平实验室。持续跟踪国家、广东省实验室布局动态,依托阳江市风能、核能发展基础,积极争取中国科学院风能利用重点实验室、海上风力发电技术与检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 湘潭) 、中国电力科学研 究院新能源研究所、广东省绿色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在阳江建立实验室 (分中心) ,与 已落地的省重点实验室 等共同构建阳江“海上风电科技创新试验区”创新平台“四梁八柱”;支持合金材料、五金刀剪等重点产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实验室,聚焦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展创新研发。推动市级实验室提质增效发展。支持已建成的市级实验室提档升级发展,支持实验室积极承接国家、省科技创新项 目,引入高水平创新人才,全面 提升平台创新效能;提升实验室管理运营水平。

3.构建阳江实验室动态分类管理体系

加强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实施分类管理、动态评估、优胜劣汰、有进有出的竞争性管理机制,提升实验室发展质量。建立实验室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实验室发展阶段、功能定位和 目 标任务不同,制定差异化考核评价指标。将重大任务完成情况和创新绩效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建立以创新质量和产业支撑能力为核心标准的评价体系,定期开展实验室考核评价。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对评价优秀实验室予以奖励,优先推荐申报各类扶持政策;对考评结果靠后、未完成约定建设任务、出现重大运营问题等情况的实验室按规定处理。

(二) 推动新型研发机构、企业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

支持海上风电等领域领军企业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省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高校院所深化产学研合作,在海上风电装备、海洋生物等领域组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强化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能力。着力推动阳江市中乌巴顿技术研究院建设,将其打造成为集技术研发、分析检测、高端制造装备应用推广、人才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推动广东省科学院阳江产业技术研究院落地。引导阳江市高功率激光应用实验室、广东省高端不锈钢研究院、阳江市五金刀剪产业技术研究院、阳江市拓必拓工业技术研究院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进一步释放创新效能,围绕五金刀剪、海上风电装备等领域开展前沿技术、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创新支撑。

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引导企业通过自建、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等多种方式,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企业创新平台。开展企业研发机构提质升级工程,重点支持广东省新型冶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高端刀剪增材制造( 3D打印)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积极承担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专栏 4-2 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工程

阳江市高功率激光应用实验室。围绕高功率激光应用、海上风电装备表面强化等领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填补国内高功 率激光在海上风电制造领域应用空白,提升海上风电装备制造整体水 平,建设成为海上风电领域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功率激光 应用新型实验室。

广东省高端不锈钢研究院。打造面向高端不锈钢领域的分析测试、技术开发、咨询一体化现代化技术服务平台,有效利用镍铁、炼钢、热轧、酸洗等全流程生产线,开展高品质不锈钢新设备、新工艺、新钢种的研发及试制。

阳江市中乌巴顿技术研究院。围绕海上风电、海洋装备等领域发展需求,聚焦现代焊接技术、先进焊接材料、高端智能焊接装备等方 向,重点引进中国-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院先进技术及人才,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技术推广与产业化服务。

阳江市五金刀剪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与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创新协作,加快推进激光熔覆增材制造、激光切割下料、刀柄机器人焊接等装备研发创新,建设五金刀剪分析测试中心,打造成为集原创技术研发、高端人才培养、成果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平台。

阳江市拓必拓工业技术研究院。深化与武汉理工大学、安泰科技等创新合作,着力解决钢材应用研究、新材料研究、应用推广等阳江五金刀剪产业共性问题,重点推进材料、技术装备等领域技术研发, 支撑阳江五金刀剪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三) 发挥创新平台公共服务效能

支持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阳江市中乌巴顿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技术咨询等服务。加快建设阳江市五金刀剪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推动国家海上风电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能源风能太阳能仿真与检测认证技术重点实验室( 阳江检测实验基地)等检验检测平台提升硬件设施与服务能力,为海上风电装备企业提供从原材料、关键部件、整机到在役机组的全生命周期检验、检测服务。建设一站式海上风电安全实训基地,构建课程体系,提供安全技术系列实训课程。支持阳江市五金刀剪产业技术研究院、广东省高端不锈钢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能力,高效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

专栏 4-3 公共技术服务效能提升工程

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面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源装备、高端工模具、合金材料等领域,打造集材料设计、模拟、制备、加工、性能表征与测试、工程测试、产业化于一体的综合技术服务平台,具体包括合金材料智慧研发平台、南海环境工程材料测试平台等。

——合金材料智慧研发平台。围绕不锈钢、镍基合金和钛合金等合金材料,聚焦粉末冶金、增材制造、精密加工以及高端热处理等产业需求, 借助 ICME(集成计算材料工程) 、大数据等高效材料研发手段,开展耐海洋环境金属材料的智慧研发。

—— 南海环境工程材料测试平台。针对南海特殊环境建立南海实地环境用合金材料服役安全评价基地,建立南海岛礁基础设施用耐蚀钢腐蚀性能评价方法以及材料腐蚀数据库,满足南海岛礁环境长寿命、高安全基础设施的新建与升级测试服务需求。

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面向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多能互补并网技术、海上风电场建设,打造前期地质勘察、施工装备研发、支撑结构设计、机组模型实验、机组性能评估、整装制造、多海况综合测试、 电网建设支撑服务、气象智能化调度保障系统、综合检验检测、服役评价、智能运维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技术平台。

——海上风电装备检测认证与创新平台。依托广东鉴衡海上风电检测认证中心建设海上风电关键部件检测和并网性能测试实验平台,开展海上风电机组叶片、传动链、发电机、塔筒等关键部件检测和认证,海上风电机组并网性能测试技术研究,制定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的检测和认证标准。

——海上风电大数据与运维保障平台。建设海上风电机组整机及核心部件设计仿真、海上风电场微观选址测算分析、海洋环境耦合计算、风场智能化调度运维技术等海上风电关键技术研究的计算分析支撑平台,包括海上风电大数据集控中心、海上风场运维技术实验室等。

——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试验平台。建设集生态修复、资源养护、海上风电、耕海牧渔和智能管理于一体,具有阳江特色的生态化、信息化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试验平台,融合新能源产业和现代高效农业跨界融合发展理念,通过集约化海洋空间资源,统筹海洋渔业发展,以实现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空间融合、结构融合、功能融合。

——海上风电公共资源实验平台。规划专门的海上风场区域,建设海上风电原位测试基地,搭建公共科研试验平台。

五、聚焦经济主战场,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一) 巩固提升特种钢材等合金材料细分领域创新优势

依托合金材料领域龙头企业以及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巩固提升合金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优势,重点突破新能源、海工装备、医疗器械等产业用特种钢材技术,着力开展钛合金、镍合金等高端有色金属合金制备及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积极开展新能源、增材制造等领域应用的前沿金属新材料创新研发。

专栏 5-1 合金材料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方向8

特种钢材。面向核电、风电等新能源应用领域,重点突破核电站反应 堆压力容器大型锻件材料、核电站主管道材料、海上风电用齿轮和轴承钢、高端装备用螺栓钢新材料等核心技术。面向海工装备应用领域,重点研发用于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船储罐制造的奥氏体不锈钢、含镍低温钢等产品,前瞻布局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高技术船舶用钢等领域技术,积极开展岛礁设施用功能复合型高端建筑钢筋材料技术等技术研发。面向医疗器械应用领域,重点开展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和酸、碱、 盐等化学浸蚀性介质腐蚀的不锈耐酸钢以及高性能抗菌钢技术开发。

有色金属合金。重点围绕钛合金、镍合金、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 等重点有色金属合金产品开展创新研发,着力突破高性能有色金属合金低成本加工制造技术、稳定化生产技术、先进焊接技术、抗腐蚀等重点技术,开发适用于核电设备堆内部件和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的镍基耐高温耐腐蚀 合金产品。

前沿金属新材料。前瞻开展储氢材料和核能材料等新能源材料研究与 开发,开展 3D打印用镍合金粉体、纯镍材料等高端新型镍基材料研发。

(二) 聚焦以大容量海上风电设备为主的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突破

依托装备制造领域龙头企业和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全面提升海上风电装备创新能力,重点突破海上风电整机及关键零部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开展海上风电装备材料、运维等相关技术研发。发挥产业基础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高端数控机床、紧固件、海工装备领域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

专栏 5-2 海上风电装备关键技术攻关方向9

海上风电整机。开展大容量、抗台风、漂浮式海上风电整机产品研发,提升整机总体设计技术水平,加强电控、传动、发电系统集成设计,突破超紧凑半直驱技术、超低风速技术等关键技术。开展永磁电机技术、高温超导技术在海上风电装备领域的应用研究,降低风机尺寸及整机重量,实现大兆瓦风机轻量化、小型化。加强海上风电机组防腐、防盐雾、抗台风、防雷技术研究。

海上风电零部件。开展大兆瓦风机关键零部件技术研发,重点研制大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叶片、轴承和发电机等关键部件,重点突破叶片先进气动设计技术、先进叶片结构布局与胶结优化设计技术、叶片气动-结构- 气弹-载荷一体化优化设计技术,以及叶片高精度气弹预测与稳定性分析、抑制技术等。开展专有单主轴承同步永磁发电机技术、高性能抗台抗腐主轴承、大兆瓦六自由度传动链等技术的研究。

海上风电装备材料。研发新型海上风机抗腐蚀材料,针对不同结构的腐蚀特性和防护需求,开发用于机舱、叶片、塔筒、桩体的防腐材料,满足海上风电长期防腐的需求和对防腐材料的环保要求。着力突破叶片材料关键技术,重点研发高性能橡塑材料、高端碳纤维、高性能改性环氧树脂 等材料用于叶片制造的相关技术。研发新型海上风机的水泥基灌浆材料及高分子有机填充材料,提高灌浆连接结构的可靠性和强度,提高风机结构的密封性。

海上风电装备配套技术。谋划建设机舱振动试验平台、变桨/偏航轴承试验平台、超大叶片试验平台、六自由度整机试验平台等测试平台,为风机、叶片及相关大部件研发提供先进的测试条件。开展海上风电装备施工技术研发,重点研究高频振动打桩技术、水下垂直盾构关键技术等。

专栏 5-3 高端装备重点领域攻关方向

高端机床。开展高精度自动打磨、开刃技术研发。开发具备识别危险、自动预防干涉、识别异常自动停止、刀尖跟随高精度补偿功能的数控系统。

研究基于机器视觉、非接触测量及灵巧机器人等技术的精密检测与智能化装配技术。开展增材制造装备研究,重点研究高性能关键构件高效增材制造工艺、成套装备及工程化关键技术。

紧固件。重点开发紧固件智能制造技术,开展自动化智能化冷镦精密成型技术、复杂形状紧固件精密成型技术、大规格紧固件冷镦机制造技术攻关,研发自动化物流装备、自动化热处理生产线产品;研发新型紧固部件及制造工艺、加工设备和系统。

海工装备。开展海洋探测传感器、船载海洋观测仪器、海洋浮标及潜标、水下通信设备、深远海大型智能鱼类养殖装备、海洋环境数据库、海上目标雷达回波数据库等海工关键装备及系统研发。设计开发满足大容量风电机组及叶片安装的专用安装船、海上风电设备运维船舶、登靠系统等。研发大型液压打桩锤等重点产品,开展一体动力驱动、模块化动力结构、 超大型盘类替打锻件、立体安全监控等关键技术在液压打桩锤产品中的应用。重点突破水下安装定位技术、安装下放过程力学分析与数值计算、安装过程冲击分析技术等关键技术。

五金刀剪装备。开展低成本、高效数控磨削机床,抛光、打磨专用设备,砂轮磨损自动监测、在线修整、整形机械化设备研发。重点发展刀剪激光熔覆增材制造装备系统、五金刀剪激光切割下料装备系统、刀柄机器人焊接装备系统、激光增材制造装备系统、刀剪产品无损检测等关键技术装备。

食品装备技术。开展食品领域生产线数字化技术研发与应用,突破生产设备数字化技术,加大搬运机器人、仓储与捡配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推动智能化工厂建设,部署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设备与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

(三) 推动风能、核能等绿色能源领域技术创新

发挥能源产业发展优势,把握“双碳”发展机遇,对接国家、省能源发展战略,推动绿色能源产业创新发展。重点开展海上风电设计、运维等关键环节技术与创新产品研发,探索海上风电大数据运用,加快海上风电国际城等产业创新载体建设,主动对接全球海上风电创新高地;围绕核电安全运行、新型太阳能光伏材料等领域开展技术创新;推进海上风电清洁能源制氢等多能互补技术研发;积极布局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利用相关创新型技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太阳能查看更多>十四五查看更多>广东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