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月24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加快N型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OPCon)、异质结(HJT)、钙钛矿电池及高效薄膜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突破主轴承、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控制系统、高压直流海底电缆等核心技术和部件,推进海上风电机组规模化应用,推动近海风电规模化基地建设和远海风电示范推广。
原文如下: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
融合集群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苏政办发〔2023〕8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关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年2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国式现代化重大部署,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推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统筹发展与安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重大发展需求为牵引,以加快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培育为重点,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核心,更大力度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有力支撑,更好“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二)基本原则。
——坚持融合化发展。强化系统观念、统筹兼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技术、产业、城市之间耦合联动、互动相长、融合共生,在融合发展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坚持集群化发展。促进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要素集聚共享,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生态链在集群内有机融合,构建产业间链式发展、区域间相互融合的协同发展机制,激活产业发展潜能,提升产业基础能力。
——坚持绿色化发展。严把产业准入关,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着力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引导企业积极应用绿色低碳技术,积极发展零碳负碳产业,全面提升发展的“含绿量”,实现产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坚持差异化发展。坚持全省“一盘棋”,引导各地因地制宜、特色发展、错位竞争,合理布局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优化完善产业链条,实现各环节平衡协调发展。
——坚持市场化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破除各类隐形壁垒,进一步为企业松绑减负,让各类企业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浪潮中茁壮成长、发展壮大。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地位更加突出,成为新兴产业策源地、创新发展新高地、产业集群集聚地。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42%,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发展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一)产业融合更加深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前沿科技、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打造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新的增长极,规上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程度显著提高,培育形成一批深度融合发展的优势产业链条。
(二)集群效应更加凸显。构建产业链条完备、产业特色鲜明、领先优势突出的“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体系,包括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0个国内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0个引领突破的未来产业集群。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实现倍增。
(三)产业能级大幅提升。集群产业链供应链高效协同,涌现一批技术引领型、市场主导型的“链主”企业和头部企业,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薄弱环节,部分领域形成战略优势,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位势和能级明显增强。
三、发展重点
(一)打造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1﹒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精准治疗和临床价值为导向,加快创新药物、生物制品、新剂型化学药、中药配方颗粒、高端医疗器械、高端药用辅料等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发展高端药物制剂、治疗性抗体、组织工程材料、数字诊疗装备等,推广智慧医疗、远程医疗等新模式,建设一批共性技术研发、合同研发生产、药物非临床研究机构、临床试验机构等平台载体,构建生物安全体系,推进江苏自贸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
2﹒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增材制造、智能测控装备、高端工程机械等产业,聚焦高效、精密、可靠性和精度保持等性能,加强关键材料、基础零部件和技术装备研发,提升基础智能装备和仪器设备自主化水平,畅通战略产品研制、示范应用推广、产业提质升级链条。
3﹒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巩固先进封测领域优势,建设大规模特色工艺制程和先进工艺制程生产线,提升集成电路设计工具供给能力,突破高端芯片设计、核心装备及材料器件等关键环节,力争在新一代微电子与光电子芯片领域抢得先发优势,有效提升集成电路装备与材料国产化配套能力。
4﹒新型电力(智能电网)产业集群。加快电力控制装备核心芯片、电力储能及新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等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大力发展特高压设备、智能电网设备等。深化先进信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能源技术融合应用,开展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建设,加快规划建设新能源占比逐步提高的新型能源体系。
5﹒新能源产业集群。加快N型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OPCon)、异质结(HJT)、钙钛矿电池及高效薄膜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突破主轴承、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控制系统、高压直流海底电缆等核心技术和部件,推进海上风电机组规模化应用,推动近海风电规模化基地建设和远海风电示范推广。
(二)建设10个国内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1﹒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加快自主学习、群体智能等前沿领域技术突破,支持领军企业、机构建设语音识别、脑机接口等国家级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加强开源算法平台、超算中心等开放应用,构建理论突破、数据驱动、开放共享、赋能百业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打造全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引领区和产业发展高地。
2﹒物联网产业集群。突破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系统集成、信息安全等物联网关键技术,提升物联网关键软硬件产品的自主供给能力。聚焦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领域,推动技术融合应用,赋能赋智更多垂直行业,优化商业运营模式,构建物联网平台体系。
3﹒高端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以基础软件、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为重点的高端软件产业,基于基础软硬件自主技术体系适配优化各类行业应用软件,支持研发一批行业通用软件和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解决方案,加快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先导区,打响江苏高端软件产业品牌。
4﹒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先进制造基础零部件用钢、海工船舶用钢等先进钢铁材料,加快发展高强韧铝合金等先进有色金属材料,推动发展先进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和功能梯度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等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持续推进先进结构材料产业优化升级。
5﹒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加强高性能纤维材料、先进膜材料、稀土功能材料、表面功能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提质发展,推动新型金属功能材料、功能玻璃和新型光学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等研发及产业化,提升新型功能材料供给质量,拓展高端应用领域。
6﹒绿色环保产业集群。加快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零碳(低碳)供能等装备研发制造、集成创新及示范应用推广,积极培育合同能源管理、环境第三方治理等新业态,大力推进碳交易、排污权交易,促进环保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推广应用,创新环境服务模式。
7﹒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培育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生态主导型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整车企业,增强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等关键系统基础能力,加快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制造,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推动整车企业横向兼并重组和战略合作,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8﹒航空装备产业集群。落实国家大飞机战略,强化发动机整机、无人机整机及关键材料、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提升机体、航电系统和设备、液压系统、试验测试等配套能力,推进商务机、轻型运动飞机等通航整机和特种无人机整机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国产大飞机产业链。
9﹒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海上生产类平台、海上和陆地大型专业化模块等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加快发展豪华游轮、超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液化气体船、高端特种船舶、新能源船舶以及家用游艇装备等,加强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总承包能力建设,推动实现自主化、品牌化。
10﹒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一代高速城际列车和地铁车辆等整车装备,围绕列车全自动运行和信号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车辆信号系统、供电系统、通信系统、综合监控系统等控制技术和轨道车辆轴承、新型牵引变流器等关键零部件发展水平,推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运维技术、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三)培育10个引领突破的未来产业集群。
1﹒未来网络通信产业集群。加快开展5G关键技术研发突破与产业化,支持实施一批基于5G网络的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综合网络工程,大力推进“5G+工业互联网”应用。聚焦6G智能终端、系统设备、通感算一体化网络以及融合应用等领域,有序推进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建设和规模化商用,打造未来网络新概念、新技术、新应用的引领者和发源地。
2﹒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群。高标准建设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开展基于碳化硅(SiC)、氮化镓(GaN)等单晶衬底及外延材料制备,推动宽禁带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射频器件、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等关键部件研发及产业化,建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基地。
3﹒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聚焦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石墨烯、纳米材料、高温超导材料、材料大数据等重点领域,加快材料制备、器件装备等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围绕资源能源、环保、生命健康等领域,加快发展智能仿生材料以及电磁吸波、光子晶体和光操纵等超材料,建设应用示范平台,推动新一代材料与终端产品同步研发、生产、验证和应用。
4﹒氢能与储能产业集群。着力推进氢能“制运储用”全链条发展,加快氢能低成本高效制备、低温和高温燃料电池堆、关键材料等技术攻关,推动制氢和氢能储输设备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积极推动氢能检测服务及应用示范。推动新型储能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和规模化应用,加快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商业化进程,支持飞轮储能、化学储能等新一代储能装备的研发和规模化试验示范。
5﹒基因技术及细胞治疗产业集群。聚焦基因组学新技术、新一代基因测序、基因治疗等重点领域,支持开展新型基因治疗药物、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试剂、全基因组合成物等关键技术及重大战略产品研发应用,深化产医融合发展,鼓励探索细胞治疗产业发展新模式。
6﹒深海空天开发产业集群。聚焦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配套系统、地球深部探测装备、深海运维保障和装备试验船等,布局航天和深海深地产业发展。围绕先进遥感、导航定位、空天信息服务和北斗卫星网络应用终端等领域,重点发展微型通信系统、卫星应急通信系统、卫星应用终端及卫星遥感应用等,加快新架构新技术新装备研发及产业化。推进北斗卫星导航在交通水利、电力环保、国土等领域广泛应用。
7﹒先进计算产业集群。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分布式系统等现有架构技术及计算系统优化升级,加快异构计算、内存计算等新架构技术研发和应用,支持高性能图计算等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先进计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计算系统+应用+服务”产业生态体系。
8﹒虚拟现实产业集群。重点突破三维化、虚实融合沉浸影音关键技术,不断丰富新一代适人化虚拟现实终端产品,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实现虚拟现实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规模化应用,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9﹒量子科技产业集群。聚焦量子信息材料与器件、量子模拟与计算、量子通信与网络、量子精密测量与计量以及关键装备等领域,加强量子科技发展总体布局和规划,加快量子科技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争取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化等不同领域实现若干突破性进展。
10﹒类脑智能产业集群。开展类脑多模态感知与信息处理、类脑芯片与系统、类脑计算系统等前瞻性研究,创新研发脑机接口、人机交互新技术和新装置,推动类脑智能典型应用示范场景建设,提升脑科学基础研究在类脑智能产业的支撑能级,实现脑机融合技术在重大脑功能疾病诊断、治疗、康复等方面的临床应用。
四、主要任务
(一)产业跨界深度融合计划。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跨领域、跨产业、跨集群深度融合,推进新材料配套攻关、绿色供应链建设与管理示范、工业机器人提升、航空航天产业化应用示范、工业软件攻关和产业化、“人工智能+”应用示范等产业跨界融合工程。制定发布新兴产业应用场景清单,实施新兴技术应用场景融合示范工程,高质量建设“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打造若干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智能网联等新兴应用场景,更多提供国产化自主应用场景。开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打造面向重点产业集群的两业融合发展服务平台,培育一批新型示范载体和标杆企业。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支撑“1+3”重点功能区建设,深入推进南京都市圈、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环太湖科创圈等创新发展,统筹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力布局。设立集群间合作项目,支持建立跨集群伙伴关系,联合周边省市共同争创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支持有条件的集群率先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推进5G、千兆光网等在重点产业园区深度覆盖,支持算力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布局。
(二)产业集群能级跃升计划。建设若干具有较高集聚性、根植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引导优质资源向集群高效集聚,构建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产业集群梯度培育体系。提升徐州智能制造装备、常州智能制造装备、苏州生物医药三大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能级,积极争取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物联网等纳入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工程,有序开展省级战略性新兴集群培育认定;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引导和储备一批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建立产业集群创新联盟,推进产业链供应链跨群、跨链高效协同;实施集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靠工程,构建必要的备份系统,稳步提高技术自给率和安全性。试点建设一批产业集群创新和公共服务综合体,支持探索开展跨集群、跨领域、跨地区提供“飞地”服务模式,推动创新成果加速孵化。鼓励建设集群一体化大数据监测平台,研究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信息库、重点项目库,加强投融资信息服务、日常监测和重大风险预警。
(三)产业创新筑基融汇计划。聚焦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51010”集群建设重大需求,主动适应产业多学科融合发展趋势,组织实施基础研究计划,鼓励引导高校院所优化学科及专业设置,探索“政府+高校+企业”长期合作开展基础研究新模式。积极争取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试点,推动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聚力实施重大工程攻关项目,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产业升级急需的重大装备和核心零部件。加快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以及未来网络、高效低碳燃汽轮机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集群围绕主导产业创建各类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平台开放共享机制,推动大型科学仪器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四)企业主体培育融通计划。围绕“51010”集群发展,实施制造业领航企业培育工程,集中力量培育一批根植于江苏、影响力大、创新力优、品牌知名度高、带动力强的领航企业,打造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塑造企业技术和市场领先优势,精心培育1000家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主业突出、对产业支撑作用强的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创新型领军企业。发挥领军企业的产业生态主导作用,开展“1+N”产业链合作伙伴行动,支持10000家以上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快培育1000家“四科”标准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导企业开展多元并购,支持优势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及投资合作,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扩张和盲目投资。
(五)产业生态开源融聚计划。推进产才融合发展,分类组织实施人才引进培育计划,建立完善紧缺人才动态清单,探索长期稳定支持青年人才的机制,加快建设更加包容“失败”的创新环境,支持组建人才攻关联合体,培育集聚更多“高精尖缺”人才,开发编制产业人才地图,助力精准配置人才资源,提高产才匹配效用。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支持硬核科技企业和高成长性创新创业企业上市、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等,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加快设立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二期基金,探索推广“拨投结合”方式,加强对风险较高的原创性、颠覆性创新项目支持。实施重点产业链标准提升工程、知识产权强链工程、品牌赋能工程等支撑工程,加快打造知识产权保护联盟,鼓励符合条件的集群和地区创建一批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探索产业及行业数据资源开放共享规则制度,服务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高效融通衔接。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在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省发展改革委(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各成员单位结合部门职能协同联动开展相关工作。各地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共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探索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协调机制和产业集群垂直管理机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区设立产业集群运营机构,构建“主管部门-产业集群-运营机构”上下协同机制。
(二)加强政策支持。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装备首台(套)、科技创新券、创新产品推广等政策。对符合发展方向的项目、集群核心承载区内的项目,按规定审核列入省(市)重大项目清单,加强用地、用海、用能等支持保障。用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省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转型升级等专项资金,突出重点加大支持力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两高”项目,探索建立白名单制度,实施差别化产业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重点集群)对高端人才、紧缺人才给予补贴。
(三)加强监测评估。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统计监测制度,研究构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评价,加强苗头性问题预警和分析研判。对融合集群发展成效显著地区,优先推荐国家和省督查激励,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四)加强改革创新。坚持包容审慎原则,统筹监管和服务,适当放宽新兴领域产品和服务市场准入,深化科研人才减负松绑相关机制政策创新。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融示范基地(创新中心),鼓励国家级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在产业金融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健全完善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更迭和产业变革要求的制度规范,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强场景开放建设,加大试点应用、创新示范案例总结和经验推广的力度。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4年12月4日至6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2024光伏行业年度大会”在四川省宜宾市召开。全球领先的光伏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东方日升受邀出席活动,公司产品总监宋毅锋发表了题为《高效组件技术创新趋势及产品价值》的主旨报告,分享了东方日升在光伏组件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和创新成果。宋
12月9日,金阳新能源发布公告,公司及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尚义县金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就其于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尚义县建设一个新异质结高效200,000千瓦光伏太阳能电池电站项目订立若干协议。集团获分配权利以根据中国适用法律开发该项目,尚义县金阳新能源已成立以承担该项目。目前,尚义县金阳新能源已
12月5日,泉为科技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与高成置业及其实控人赖灿波签署附条件生效的《不动产转让协议》,公司拟将名下位于肇庆市广宁县五和镇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建筑面积合计8,052平方米的工业房地产以人民币1,074万元的价格出售给高成置业,赖灿波为高成置业提供连带责任担保。本次交易资产在价
近日,全球瞩目的PVModuleTechEurope峰会在西班牙马拉加举行,来自全球光伏产业的顶尖企业和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光伏技术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作为全球领先的光伏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东方日升受邀出席此次盛会,向与会者展示了东方日升在高效异质结电池及组件技术方面的最新进展与创
11月30日,两辆装载着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晟”)共1386片异质结海光组件的卡车从安徽宣城出发,前往山东青岛即墨市田横镇。自10月29日成功中标中国电建1GW异质结光伏项目以来,华晟仅用短短一个月时间,便快速进入了海光项目一期(容量800MW)的首批交付阶段,充分展现了华晟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11月15日,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发布项目办理结果公示,华晟20GW异质结专用单晶硅材智慧工厂项目(一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已经审批通过。据了解,华晟20GW异质结专用单晶硅材智慧工厂项目于今年6月26日签约落户宁夏苏银产业园,9月29日完成项目备案。项目
光伏用银浆以白银为主材,主要用于太阳能电池栅线的制作,其成本占整个太阳能电池非硅成本的30%以上,且占比越来越高。同时根据世界白银协会的预测,2050年光伏用银浆将消耗世界总银量的90%,整个行业很有可能将面临无银可用的局面。去银化已经成为光伏领域研发突破的重点。在这一背景下,纯铜浆料技术
近日,江苏一座设计独特的停车楼因其创新的建筑外立面设计引起广泛关注。这座建筑巧妙地将东方日升异质结伏曦光伏组件融入其外观设计之中,不仅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科技感和现代美学,更通过光伏发电技术为建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支持。该项目的装机容量达857.28KW,预计将于2024年第四季度正式并网发
11月27日,中国电力建设江西牧原南昌2场屋顶4MWp分布式光伏项目N型异质结(HJT)光伏组件采购项目中标结果公布,中标企业广东明阳光伏产业有限公司,中标价格329.4509万元,单价0.836元/W。中电建江西牧原南昌2场屋顶4MWp分布式光伏项目采购组件容量3.9408MW,组件型号为单晶硅双面双玻光伏组件,组件功
11月23日,中国电力建设江西牧原南昌2场屋顶4MWp分布式光伏项目N型异质结(HJT)光伏组件采购项目中标候选人公布,第一中标候选人广东明阳光伏产业有限公司,投标报价329.4509万元,单价0.836元/W;第二中标候选人浙江润海新能源有限公司,投标报价336.9384万元,单价0.855元/W。中电建江西牧原南昌2场屋
当市场上TOPCon与BC技术激烈争论时,还有一项蓄势待发的技术——异质结(HJT)。同样作为最具商业化量产前景的n型技术路线代表,异质结优势包括工艺流程短、钝化效果好、开路电压高、双面发电率高等,并且低温工艺也使得其高效与低碳兼备。不仅如此,异质结也被认为是钙钛矿叠层电池的最佳匹配技术,有
国家能源局2024年监管工作会议提出创新开展过程监管、数字化监管、穿透式监管、跨部门协同监管“四个监管”,并选取江苏能源监管办等单位开展过程监管试点工作。按照试点工作部署,江苏能源监管办积极构建能源发展底数、能源规划政策执行情况、重大能源工程项目执行情况、能源保供落实成效等“四个清单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自“邗江发布”官微获悉,12月8日上午,新霖飞10GW新型高效光伏组件项目投产仪式在江苏省扬州高新区举行。据介绍,新霖飞10GW新型高效光伏组件项目总投资50亿元,占地面积300亩,总建筑面积13万平米,项目主要生产新型高效TOPCon光伏组件。项目投产后,预计2025年可实现开票销售50亿
为规范提升电网公平开放服务,保护相关各方合法权益,11月20日至22日,江苏能源监管办结合12398投诉举报问题,赴徐州等地就分布式光伏并网接入情况开展检查。检查组仔细询问供电公司有关负责人分布式光伏并网接入情况,详细了解可开放台区更新和公布、红区光伏项目并网处置措施等情况,查阅有关证明材
根据国家能源局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为深入了解新能源发电企业安全管理情况,加强企业学习交流,推动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结合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安排,11月14日,江苏能源监管办组织召开徐州地区新能源发电企业安全管理座谈会。培训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徐州地区新能源发电企业共计100余
近日,根据江苏省投资项目审批监管平台显示,江苏徐州锡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1GW异质结高效率光伏组件项目通过备案,及位于徐州市睢宁县年产1GW光伏组件生产项目备案通过。官网资料显示,江苏新璟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异质结(HJT)电池、组件、钙钛矿等产品技术研发、生产和销售;光伏电站开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消息,截至10月底,江苏发电总装机规模超19700万千瓦,同比增长13%。其中,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达8252万千瓦,约占42%,历史性超过煤电,标志着新能源成为江苏第一大电源。江苏电源结构中,煤电装机规模长期居全国前列,占总发电装机规模的41%。新能源装机规模中,风电、太阳能
近日,由中国能建建筑集团、羲和电力有限公司联合总承包建设的江苏盐城清能滨海八滩50兆瓦光伏电站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位于盐城市滨海县,总建设规模5万千瓦,由5个光伏矩阵构成,设计15台箱变,占地面积约1100亩。该项目是当地推进发展绿色清洁能源重点项目,利用鱼塘闲置水面,采用“水上发电
11月8日,灌云洋桥156.16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二期)EPC总承包Ⅱ标段举行开工仪式。灌云洋桥156.16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二期)EPC总承包Ⅱ标段位于连云港灌云县洋桥农场27号至49号地块。主要建设内容为在光伏区安装N型双面620瓦峰值功率单晶硅光伏组件170430块,320千瓦组串式逆变器240台
11月5日,江苏发改委印发《关于大力实施绿电“三进”工程提高绿电交易和消纳水平的通知》,拟推进绿电进江苏、绿电进园区、绿电进企业三大工程。文件指出,一方面,要加强存量特高压输电通道利用水平和清洁能源输送占比;另一方面,加强增量特高压输电项目的规划研究,推动适应大规模新能源输送等创新
10月23日,吴江区发改委发布《苏州市吴江区电力设施专项规划(2023-2035年)》规划公示,文件指出,发展清洁能源。严格控制新建煤炭机组,加快燃气电厂建设;全面推进分布式光伏和“光伏+”综合利用工程。原文如下:《苏州市吴江区电力设施专项规划(2023-2035年)》规划公示为严格依法执政,落实国家
截至9月底,盐城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567.1万千瓦,同比增长16.3%,占全省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19.3%。其中,风电948.8万千瓦,同比增长0.1%,占全省风电装机的41.2%;光伏发电585.3万千瓦,同比增长58.6%,占全省光伏发电装机的10.7%;生物质发电33.0万千瓦,同比增长6.5%,占全省生物质发电装机的10.4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