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广东天河区:十四五积极布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业务 加强重点项目建设

2022-12-14 13:47来源:天河区人民政府关键词:十四五光伏发电广东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 5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发展重点领域

1.生物医药:生物药(抗体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核酸药物、海洋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血液制品制造;合成生物。

2.医疗器械:高端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器械、临床检验分析仪器、手术机器人、健康监测设备、高通量基因测序仪);植介入生物医用材料及设备;可穿戴设备。

(三)谋划发展未来产业

1.半导体与先进材料

发挥广东省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等区内高校院所、人才集聚的优势,围绕衬底材料、工艺材料和封装材料,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及攻关,有层次、有重点地构建天河区半导体材料产业体系。发挥区内先进材料重点实验室的优势作用,着重开展石墨烯、金刚石、纳米碳管、炭气凝胶、高端活性炭等先进炭材料,以及显示面板靶材、3D打印材料、高温超导材料、光催化材料研究。

专栏 6半导体与先进材料发展重点领域

1.半导体材料:衬底材料(12英寸晶圆、化合物半导体);工艺材料(光掩膜板、光刻胶);封装材料(陶瓷基板、锡球、环氧塑封料、键合丝)。

2.先进材料:高端碳材料(石墨烯、金刚石、纳米碳管、炭气凝胶、高端活性炭);显示面板靶材;3D打印材料;高温超导材料;光催化材料。

2.量子通信

立足于环五山高校片区,推动行业龙头企业、高校院所等谋划量子通信产业园,引入专业招商运营管理机构,瞄准天河区外量子通信行业领先企业、配套企业开展招商,着力促进技术研发、网络应用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推动量子通信技术在网络信息安全、电子政务、金融、电力、灾备等重点领域的试点和应用,以市场应用带动量子通信产业化发展,打造天河量子通信应用示范区。

专栏 7量子通信发展重点领域

1.核心器件设备:激光器;雪崩光电二极管(APD);光器件(衰减片、偏振片,光栅等);量子密钥分发器;量子点激光器;光量子探测仪。

2.系统:综合网络监控系统;量子网络管理系统;备份与容灾系统;量子密钥管理系统。

3.应用:网络信息安全;市政管理;金融保险;安防反恐;能源电力;医疗健康;节能环保。

四、革新产业布局,优化现代都市工业发展空间

(一)“一带”:构建现代都市工业产业带

围绕火炉山北侧、沿广汕路一带,谋划打造现代都市工业产业带。结合天河智慧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和城市更新等工作,加大工业要素、土地资源的统筹整合力度,升级打造现代都市工业楼宇、专业园区,重点发展产品研发、组装、轻型制造以及检验检测,引进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促进工业生产制造企业带状集聚发展。以天河智慧城为支点,推动现代都市工业产业带与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联动发展,促进高校院所研发成果大规模落地生产。依托区位优势,加强与黄埔区的工业龙头企业协作链接,推动重点产业上下游环节协同配套发展。

(二)“一区”:打造工业企业总部集聚区

依托天河区重大发展平台(天河中央商务区、广州国际金融城、天河智慧城、天河智谷),重点推动工业总部经济集聚发展,面向全球重点导入一批具有“小高低”(污染小、附加值高、对周边环境影响低)特征的研发型、销售型、结算型工业总部企业。强化工业总部经济对现代都市工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现代都市工业产业的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人才吸引力,着力打造集办公、研发、采购、营销、设计等功能为一体的工业总部经济高端聚集核。

(三)“多园”:建设现代都市工业园区

高标准规划建设现代都市工业专业园区,对现有产业载体进行升级改造,聚焦产业链细分领域,打造空间充足、配套完善、特色鲜明的细分领域专业化园区。

村级、区级工业专业园区:合理规划、利用现有村镇工业集聚区、旧厂房、国企工业用地等产业空间,活化闲置地块。引进专业园区运营管理机构,对现有园区进行升级改造,完善周边交通、商业等配套设施,提升园区招商水平,强化产业集聚效益。利用现已收储的地块,高标准的建设区级工业专业园区。

企业自建工业园区: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土地用途和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前提下,鼓励园区内的龙头企业利用闲置厂房、预留用地及改扩建等方式建设现代都市工业标准厂房,积极布局,延伸打造企业孵化创新、成果转化创新等企业自建工业特色园区。通过政府收储、自主改造或混合方式盘活低效闲置国有企业工业用地,打造高端制造工业园区。

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园区:发挥环五山创新策源区政策和创新生态圈的优势,支持与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对自有物业或周边现有产业园区、楼宇等产业载体,联合更新改造,合作运营。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老旧房屋、闲置资产等低效存量资源,建设一批现代都市工业领域的高标准厂房、产业园区、科技园,共建智能制造、智慧农机与健康食品、生物医药、都市能源、电子信息、绿色农业、光电、高端电子制造、高端医疗器械、新材料等十大专业园区。

图1天河区现代都市工业产业布局图

五、以七大任务为抓手,塑造现代都市工业发展新优势

(一)促进主体提质,培育壮大现代都市工业企业群

1.大力培育行业龙头总部企业群

优化总部企业储备、培育机制,落实总部企业的认定、落户等奖励制度,以及办公用房、人才个税等补贴政策。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球,吸引一批现代都市工业企业在天河区建设研发总部、结算总部和销售总部。引导区内能源供应、都市消费工业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开展国内外并购和战略合作,在全国、全球布局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优化供应链、产业链,形成一批具备全球资源整合能力、领军行业发展的总部企业。支持区内具备工业属性的重点企业在天河建设总部基地或者将高附加值、轻型制造、组装等业务在天河落地并成立高端制造子公司。

2.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群

实施“专精特新”专项培育行动,建立现代都市工业企业成长监测体系和数据库,推动一批中小企业加速壮大。聚焦现代都市工业重点领域,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能力强、成长性好、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高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优势,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内市场领先的“小巨人”企业,“小巨人”企业成长为国际市场领先的“单项冠军”企业。

3.打造融通发展的大中小企业群

以“链长制”为抓手,鼓励“链主”企业运用技术输出、资源共享、供应商管理、生态圈共建等方式整合产业链上中下游要素资源,带动区内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功能互补、协同合作、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的产业配套体系,构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企业群。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整合能力,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大中小企业系统和数据对接,构建跨界融合的新型产业供应链体系。推动“链主”企业与中小企业科创融通发展,建立互利共赢、风险分担机制,支持“链主”企业搭建公共创新平台,联合上下游“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开展共性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形成“‘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孵化”的共生共赢生态。

(二)革新产业空间,推进现代都市工业载体提质增效

1.盘活低效工业载体

按照村镇工业集聚区、国有企业工业用地、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分类,全面开展天河区工业用地使用现状摸查评估工作,明确土地权属、现状用途、基础设施等基本情况。鼓励市场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村镇工业集聚区等低效工业载体土地盘整、产业再造、环境整治等,推动村镇工业集聚区提质增效。利用现已收储的工业用地,打造高标准现代化的区级工业专业园区。支持龙头企业在保持用地性质不变前提下,在原有地块开展增容减绿、厂房改造等改造更新,建设特色工业园区。鼓励省市属国有企业盘活低效闲置资源,建造集生产、研发、展示、销售等符合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工业专业园区。支持与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更新改造、合作运营现有的产业园区、楼宇等产业载体,与天河区共建智能制造、智慧农机与健康食品、都市能源等合作园区。

2.推动“工业上楼”发展模式

加强“工业上楼”系统谋划,推动工业上写字楼、上工业大楼发展。在天河中央商务区、广州国际金融城、天河智慧城、天河智谷片区等片区的打造工业总部楼宇,通过招商引资、带条件土地出让等方式,引导研发型、销售型总部工业企业入驻,推动总部工业企业上写字楼发展。结合重点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和城市更新等工作,谋划建设若干示范性、高标准的都市工业楼宇,打造集研发、生产、中试于一体的新型工业楼宇,推动现有的有增资扩产需求的重点企业进驻工业大楼,解决企业增资扩产发展空间问题。

3.探索“飞地”园区发展模式

发挥天河区中心城区产业资源优势,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等方式探索在兄弟区域建设“飞地园区”,为区内龙头企业扩展产能需求提供产业发展空间,按照“权责对等、共享共赢”原则,围绕财政分成、统计指标数据共享等方面,建立天河区与“飞地园区”所在地产业转移、项目流转的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天河区与“飞地园区”所在地常态化的议事协调机制,加强在产业发展、功能布局等方面的政策对接,及时研究解决园区建设、项目引进和运营管理中的问题。

(三)推动精准招商,激发现代都市工业新活力

1.开展产业链靶向招商

加强统筹谋划力度,将现代都市工业重点产业纳入区重点招商计划,实现现代都市工业从产业规划到项目策划、招商与落地服务等“一条龙”统揽。通过产业链招商宣传推介、项目洽谈等形式,积极引进上下游企业,打造更稳定、更强大的产业集群。聚焦重点发展领域,联合产业链龙头企业,围绕重点环节,锚定目标企业,继续开展以商招商、靶向招商、榜单招商。围绕现代都市工业重点领域,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球重点招引一批研发型、结算型、销售型工业总部企业以及产品组装、轻型制造企业。鼓励具有生产属性的非工业纳统龙头企业的生产环节回流,实现在天河增资扩产。积极对接龙头企业、园区载体和招商中介,充分发挥不同主体招商优势,通过园区招商、楼宇招商、以商引商、第三方合作招商等方式,拓宽优质项目来源渠道。

2.强化现代都市工业重大项目服务

加强重点项目储备和策划,用好区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机制,结合产业链招商、土地出让计划和“工业上楼”实施情况,及时谋划一批战略性重大项目,推进新增落地项目入库管理,加强跟踪服务,定期召开现代都市工业重大招商项目专题协调会,构建面向重大项目接洽、签约、落地、投产的全链条服务机制,推动形成“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以“大项目引进、大项目带动、大服务支撑”推动产业迅速成长。

(四)完善创新体系,提高产业协同创新水平

1.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

围绕未来新兴产业,支持区内企业、高校院所合作建设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关键技术测试验证中心等共性技术攻关平台,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和产业化应用研究。探索运用“揭榜挂帅”、众包众筹等方式,组织开展重点产业材料、设备、制造等领域“从0到1(基础研究)”阶段和“从1到100(工程化)”阶段的技术攻关项目。鼓励区内科研企业与大院大所建设“外脑”,支持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并购海外研发机构、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打造离岸创新基地,紧跟全球行业技术前沿,建立前沿技术储备库,提高技术迭代研发能力。

2.加快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建设

依托环五山区域科技人才集聚优势,支持区内现代都市工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一批创新平台,开展创新型产品联合研发合作,加快打造环五山协同创新联合体。加快推动高校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体系、制度体系和服务支撑体系,常态化举办广州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常态化精准对接会等活动,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促进一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探索将五山—石牌高校群及周边地区打造成开放式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特区”。

3.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路径

依托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面向全球引进一批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孵化育成服务机构、高校及科研机构专业服务团队,瞄准现代都市工业产业发展需求,定期在基地开展项目路演、科技成果对接会、投融资对接等各类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打造天河工业领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品牌。支持建立技术成果中试平台和产业化基地,引导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升研发与转化服务能级,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落实技术交易补助政策,鼓励、引导、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拥有核心关键技术。积极培育技术经纪人队伍,优化金融服务等配套服务,加快构建顺畅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五)加大政策支持,提供现代都市工业发展新支撑

1.出台专项支持政策

以问题、目标、结果为导向,依据现代都市工业发展规划以及重点发展领域,通过学习借鉴先进发展地区等方式,研究制定天河区现代都市工业专项政策,针对天河区现代都市工业目前存在的问题,重点围绕入园入楼、园区运营、企业做大做强、用房租金、人才发展、科技创新、总部经济等方面,制定奖励补助明细办法,为现代都市工业发展提供政策助力。

2.加大政策宣传推广力度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和本系统门户网站等各种平台开展现代都市工业政策的宣传工作,提高政策的知晓度。深入区内重点企业开展惠企政策宣讲,定期举办专项政策宣讲会、政策申报专场培训、政策解读等活动,协助企业开展政策兑现工作,打通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确保现有政策高度聚焦、落地见效。

(六)加快融合发展,赋能现代都市工业转型升级

1.加快智能化数字化融合进程

发挥天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优势,支持现代都市工业企业与区内工业软件企业开展智能化软件、数字化系统开发合作,重点强化生产调度智能控制系统、柔性制造管理系统等智能系统支撑。引进和培育一批软硬件一体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为区内现代都市工业企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产品技术支撑,推动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物联网、智能传感器等智能制造装备在现代都市工业重点领域的广泛应用。以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广东分院为牵引,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建设“综合性+特色型+专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体系,充分用好省、市企业技术改造专项扶持资金,加快推动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协同制造、柔性制造、云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

2.促进现代都市工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

顺应技术革命和消费升级逐步催生产业升级趋势,推广现代都市工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挥高端专业服务业和现代商贸业优势,做优做精质检、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等环节的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现代都市工业配套的标准、计量、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平台建设,构建现代都市工业质量服务体系。引导科创研发企业、高校院所与工业企业开展嵌入式合作,提供需求分析、创新试验、原型开发等服务。支持企业自主设立工业设计中心,培育第三方工业设计企业,发展集合技术、视觉、使用体验等要素的工业产品结构及功能创新创意设计。支持供应链管理服务商为区内企业定制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鼓励物流企业围绕区内工业企业采购、生产、仓储、分销、配送等环节优化节点布局,提升物流服务质量与效率。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现代都市工业企业深度融合,支持区内游戏、动漫等企业通过委托制造、品牌授权、衍生品开发等方式向制造环节拓展,谋划探索游戏IP多元化开发新路径,支持区内现代都市工业企业联合IP运营平台型企业、游戏企业共同研发制造游戏IP衍生品、周边产品及IP定制化的快时尚消费产品。支持现代都市工业企业与内容服务商、研发设计企业开展嵌入式合作,发展“产品+内容+生态”全链式生态服务。

3.鼓励跨产业跨领域拓展应用场景

加快天河区工业产业应用场景建设,通过公开招募、企业对接、开放合作等方式,为区内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重点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提供应用和试验场景。探索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部署路侧感知、通信和计算设备,开展智能路网改造和建设,打造城区5G-V2X(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应用示范区,积极申请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路段,持续有效提供各种类型自动驾驶试验应用场景。搭建无人机专业化应用场景,探索天河对口帮扶区域建设农业无人机应用测试场,支持农业无人机、无人车、智慧农业系统等智慧农业产品场景化落地。加快5G创新应用场景建设,推动5G在天河区数字政府、城市交通、智慧灯杆等方面的应用。

4.构建完善绿色制造体系

支持企业对标行业先进水准,开展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能治污等清洁化改造,支持企业采用高性能、轻量化、绿色环保的新材料,开发节能、环保、高可靠性等特性的绿色设计产品,打造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提升现代都市工业企业能效水平,鼓励企业提高能源管理信息化水平,推动能源供应企业在工业楼宇、工业园区开展综合能源类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多能互补、清洁能源替代、综合能源服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推动上下游企业间、工业园区间、关联行业间废弃物循环利用,实现废物排放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以全供应链思维促进自身产品实现低碳或零碳。

(七)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现代都市工业要素保障

1.推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结合广州市营商环境综合授权改革工作,深化市场准入、项目审批、政务服务等方面的改革举措,着力推动与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商事制裁规则相衔接。完善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包容审慎监管方式,推进行政机关之间执法信息互联、处理结果互认。强化一体化政务能力建设,利用“粤省事”“粤商通”“穗好办”等政务服务平台,加强区级专区建设,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广移动办、就近办、自助办,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依托市“一网通”商事登记系统、区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对天河区现代都市工业市场主体的数字化、闭环式、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管理。优化惠企政策集成兑现服务,建立“线上通办为主、掌上办理为辅、专窗服务兜底”的服务模式,努力为企业提供“一网通办、零跑免申”便利兑现服务。

2.促进金融服务精准对接

依靠天河区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总部集聚优势,深化“信易贷”“粤信融”等平台推广应用,构建并完善“天河金融”投融资对接机制,鼓励金融机构面向现代都市工业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等专属产品,开展投贷联动、无还本续贷等特色化服务,引导天河区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提升审贷效率。依托广州创投周、科技金融活动周、投贷联动直通车等系列活动,推动创新型企业与投资机构、银行、券商等金融主体精准对接,打造“创、投、贷、融”生态圈。发挥基金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市级基金支持,鼓励利用股权投资方式吸引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落地。发挥区内证券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集聚优势,办好“天河资本班”、深交所服务粤企面对面等活动,优化上市辅导服务,支持现代都市工业企业融资发展。加强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以及在信贷发放方面的应用,支持普惠金融更好发展。

3.强化多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优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全链条机制,打造适应现代都市工业发展需求的人才梯队。落实天河区“集聚大科学家计划”,强化国际视野精准引才,针对重点产业领域,积极从海外引进一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实施“汇聚优秀人才计划”,发挥高校院所育才优势,支持建设博士后、博士工作站,重点培育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发挥天河人才港、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天河先导区、“天英汇”等平台牵引作用,加大对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和资助力度。构建“产业+平台+项目+人才”联动机制,推动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工作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互相促进,提高高层次人才引育与产业发展契合度。建立“宜居宜业宜创”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推动人才服务一站式办理,积极协助企业解决高层次人才落户、子女入学、医疗等方面需求,让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持续优化工程师职业发展环境,支持鼓励工程师创业创新,培养壮大现代都市工业高水平工程师队伍。紧抓广州市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城市试点机遇期,统筹推动区内职业院校紧密对接现代都市工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技术标准,协同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争取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创新平台,打造满足现代都市工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链长制”

建立“链长制”工作机制,由区领导亲自挂帅,负责统筹现代都市工业产业发展的全局工作。成立现代都市工业产业链工作专班,动态调研梳理现代都市工业重点企业、重点平台、工业用地等情况,真正摸清现代都市工业产业的家底,找准当前天河区现代都市工业产业的痛点、堵点,抓紧研究制定现代都市工业产业链行动计划,统筹推进产业链招商引资、平台建设、人才引育、政策支持等重大事项,实现“强链”、“补链”、“稳链”的工作目标。

(二)加强组织实施

发挥天河现代都市工业产业链工作专班统筹作用,统筹协调天河区现代都市工业发展全局性工作,研究部署天河区现代都市工业的重大项目、重要工作安排,抓好规划的组织落实。建立“专班抓总、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完善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统筹协调,落实分工责任,确保规划发展目标和各项重点任务有计划、按步骤落实,做好财政、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等部门工作衔接,强化工作合力,协同推进重点项目布局与发展,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强化考核评估

持续跟踪、评价规划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实施情况,采取实地督查、专题会议研究、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本规划的实施情况开展评估工作。根据科技研发、产业技术、国内外政策和市场发展动态等要素,适时研究调整产业发展重点方向,不断完善并跟踪监测规划指标、政策措施。建立天河区现代都市工业产业及重点龙头企业运行监测机制,加强信息公开,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切实推进规划实施。

(四)做好宣贯引导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组织开展规划宣传、专题报导等多种形式活动,加大对天河区现代都市工业规划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现代都市工业相关政策,塑造发展较好的现代都市工业产业园区与龙头企业标杆案例,提高社会关注度、知晓度、参与度,扩大影响力,持续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推动天河区现代都市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附件:规划环境影响说明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相关要求,现对本规划的环境影响说明如下:

(一)本规划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环境影响总体可控

现代都市工业是以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具有低消耗、低污染、高技术、高效益的现代产业经济形态。本规划“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七大产业坚持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主动适应“双碳”战略目标的发展要求,顺应现代都市工业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趋势,通过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化数字化融合发展、推动现代都市工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开展清洁化改造、打造绿色工厂、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等措施,加快建设低消耗、低污染、高技术、高效益的现代都市工业体系。总体而言,本规划提出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均为我区立足于现代都市工业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趋势鼓励发展的产业,对环境影响可控。

(二)本规划确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管控措施

本规划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绿色制造体系,通过清洁化改造、采购绿色环保新材料、研发绿色产品、打造绿色工厂等措施,促进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型。重点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上下游企业间、工业园区间及关联行业间工业循环利用,以全供应链思维促进自身产品实现低碳或零碳。同时,规划编制单位将会同有关部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落实严格的能耗指标统筹管理制度,推动完善各部门联审联批制度、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和动态跟踪监督制度,开展精准执法、精细管理。

(三)综合结论:本规划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合理性、可行性

天河区现代都市工业的发展原则、目标明确,各产业的发展重点、空间布局均符合国家、省、市相关规划要求。规划实施不会导致区域性的环境质量下降,所需资源、能源均在资源能源承载能力之内。通过加强组织领导、部门协调联动、完善体制机制和各项保障措施,规划的环境保护目标均能实现。综上所述,《广州市天河区现代都市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合理性、可行性。

1.jpg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十四五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广东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