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湖南:适度提高水风光和不可中断用户高占比地区的配置比例 到2025年应急备用电源270万千瓦以上

2022-07-06 14:29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关键词:集中式光伏光伏装机量湖南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附件2

湖南省算力支撑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5年)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新生产力,是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加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全省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建立一体化算力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算力支撑能力,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底,全省总算力从目前3EFLOPS达到10EFLOPS,其中先进算力达2EFLOPS,数据中心算力达8EFLOPS;数据中心总存储能力达50EB;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年均增速保持在15%左右,数据中心平均利用率不低于60%;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指标(PUE)控制在1.5以内,新建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控制在1.3以内;省内网间访问时延降低80%以上,丢包率降低50%以上;打造特色鲜明、泛在高效、规模适度的算力支撑体系,努力将湖南建设成为全国先进绿色算力枢纽和国际领先的算法创新中心。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实施先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行动

1.有序发展先进计算中心。加快推进国家超算长沙中心主机系统升级,前瞻布局新一代超级计算机,打造区域共享超级计算平台,推动构建区域级先进算力体系。超算算力达到200PFLOPS。积极推进长沙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马栏山视频文创园视频超算中心建设,打造智能算力、通用算法和开发平台一体化的新型智能算力设施。2022年人工智能算力达200PFLOPS,2025年达到1500PFLOPS。(责任单位:长沙、湘潭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委网信办、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加快建设新型数据中心。全省重点建设15个新型数据中心,2022年实现综合算力2EFLOPS,2025年达到8EFLOPS。其中长沙6个,分别是中国电信天翼云中南数字产业园、长沙云谷数据中心(证通云谷科技园)、中国移动长沙数据中心、中国联通湖南长沙云数据中心、中国电信长沙麓谷数据中心、长沙磐云数据中心。郴州3个,分别是易信科技数据中心、东江湖大数据中心、中国电信郴州资兴东江湖数据中心。株洲2个,分别是中国移动(湖南株洲)数据中心、湖南数据湖产业园数据中心。湘潭、常德、益阳、永州各1个,分别是:湖南省大数据产业园(湘潭高新)、常德大数据中心、芙蓉云数据中心、华为永州云计算数据中心。加快提高存量数据中心利用率,推进数据中心由存储型向计算型转变。(责任单位:长沙、株洲、湘潭、常德、益阳、郴州、永州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委网信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中国电信湖南公司、中国移动湖南公司、中国联通湖南公司)

3.灵活部署边缘数据中心。积极构建城市内的边缘算力供给体系,鼓励和支持政府、企业、工业园区建设满足极低时延和新型业务应用需求的高性能边缘数据中心。鼓励大型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工业园区建设工业数据中心。(责任单位: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委网信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资委、省通信管理局)

4.改造升级“老旧小散”数据中心。分类分批推动存量“老旧小散”数据中心融合、迁移和改造升级,融入、迁移至新型数据中心。推动“老旧”数据中心加快应用高密度、高效率的IT设备和基础设施系统,“小散”数据中心加速数据迁移、整合,提高“老旧小散”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和算力供给能力。(责任单位: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委网信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中国电信湖南公司、中国移动湖南公司、中国联通湖南公司)

(二)大力实施一体化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建设行动

1.推动算力基础设施互联组网。推动新型数据中心之间,新型数据中心与计算中心建立直联网络,促进跨网、跨地区、跨企业数据交互和算力调度。推动边缘数据中心间,边缘数据中心与新型数据中心、计算中心的组网互联,基于业务场景,匹配相应边缘数据中心计算和存储能力,促进数据中心、云计算和网络协同发展。(责任单位: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委网信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中国电信湖南公司、中国移动湖南公司、中国联通湖南公司)

2.构建新型算力调度网络体系。建立全省算力调度和算力需求对接平台,提升高端算力和基础算力的使用效能。建立云资源接入和一体化算力协同机制,以云服务方式提供算力资源,加快构建“云网边端”协同的泛在化算力网络。稳步推进云资源池、边缘云节点、内容分发网络等应用基础设施向中小城市下沉部署。鼓励在县市区按需探索构建区域内的共享型边缘云节点,打造集网络、计算、存储、智能、应用等核心能力为一体的开放平台,满足新型业务应用需求。以实现高效算力调度为核心,推动中小城市IP城域网与云数据中心网络、中心云与边缘云的深度融合,全面集成云、网、边算力资源。(责任单位: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委网信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中国电信湖南公司、中国移动湖南公司、中国联通湖南公司)

3.提升算力网络支撑能力。加快建成长沙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提升网间互联质量。促进5G网络和千兆宽带协同发展,加快建设新型IP城域网、光传送网络(OTN)、5G承载网、云专网等,强化长沙千兆城市的网络基础建设,支持打造一批“千兆城市”。引导基础电信企业对非运营商自有边缘数据中心开放省级骨干节点的网络带宽,建立合理的省内网络结算机制,降低传输通信和带宽使用成本。(责任单位: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委网信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中国电信湖南公司、中国移动湖南公司、中国联通湖南公司)

4.推进中小城市云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小城市网络基础设施承载和服务能力,推进应用基础设施优化布局,建立多层次、体系化的算力供给体系,提升公众用户端到端网络访问体验,有效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需的低时延、大带宽、本地计算、安全承载、降本增效等需求,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委网信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三)大力实施算法创新中心建设行动

1.加强算法研究及技术突破。支持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发挥优质科研资源,积极开展数学基础、核心算法、通用模型等基础研究开发,力争形成一批引领性理论成果,突破一批高端通用传统算法和人工智能算法。加快组建湘江实验室(省实验室),汇聚一批院士领衔的高水平创新团队,充分发挥湘江实验室的创新引领作用,打造国际一流的先进计算实验室。依托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北京大学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湖南韶峰应用数学研究院,建立湖南省算法研究与应用对接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算法领域产业学研用合作,加快突破核心算法。(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高等院校)

2.培育算法创新生态。加快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世界计算·长沙智谷、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算法创新载体建设,持续办好世界计算大会、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活动,集聚国际国内领先算法资源,营造一流的算法创新氛围。围绕“3+3+2”先进制造业集群、超高清视频、生物种业、北斗规模应用等4大领域,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推广效应的算法产品,形成一批国际领先的算法应用实践案例,打造从理论算法研究到行业转化应用的活跃创新生态。(责任单位: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3.提升关键软件支撑能力。组织开展软件产业关键技术攻关行动,充分利用软件产品“首版次”政策,重点突破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和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软件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产品。鼓励和支持省内软件企业搭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生态圈,提高系统集成、软件开发和运维保障等产业配套服务能力,面向工业、医疗、通信、政务、社保、交通、电力、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管理服务等重点领域构建高性能云平台。(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

4.发展先进信创计算产品。依托信创领域“两芯一生态”的优势,大力发展高可靠、高性能、高扩展、高效节能的数据中心服务器及GPU、SSD等智能计算产品,支持基于鲲鹏技术路线存储产业落地及应用。充分用好首购等政策和非标采购方式,支持省内重大算力支撑项目采购省内智能计算产品,鼓励和支持省内先进信创计算产品供应商参与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实施。(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四)大力实施数据治理体系建设行动

1.丰富数据资源。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数字乡村、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能源、地理信息、智慧应急、智慧文旅、社会治理、智慧教育等优势领域,加快布局建设一批算力应用场景,丰富应用类型和场景,壮大算力网络应用生态,不断拓展数据资源。(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应急管理厅、省政务管理服务局)

2.完善数据共享机制。建设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服务平台,推进全省政务和公共数据有序汇聚、规范治理、开放共享和开发利用,按照“管运适度分离”原则,创新政务、公共数据运营模式,推动政务、公共数据应用创新。促进政企数据对接融合。鼓励开放对于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数据。出台政企数据对接融合管理办法,探索形成政企数据融合的标准规范和对接长效机制。(责任单位: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政务管理服务局、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3.促进数据有序流通。推动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评估地方标准出台,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流动安全管理制度,推动数据使用者落实数据安全保护责任,安全有序推动数据流通应用,促进数据要素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支持社会化数据服务机构发展,培育一批优秀数据服务商。支持湖南大数据交易中心规范化发展,规范培育数据交易市场主体。(责任单位: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政务管理服务局)

(五)大力实施算力设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

1.加快先进绿色技术产品研发应用。大力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加大安全绿色的全闪存储技术使用,推广制冷系统节能技术,推动高密度集成高效IT设备、新型机房精密空调、液冷、余热回收利用等高效辅助系统技术产品的研发及应用,引导新型数据中心走高效、清洁、集约、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责任单位: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省能源局)

2.持续提升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水平。鼓励企业探索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燃气分布式供能等配套系统,引导新型数据中心向新能源发电侧建设,促进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责任单位: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省能源局,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

3.优化绿色管理能力。强化节能降耗要求,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要达到绿色数据中心要求,电能利用效率不高于1.3,绿色低碳等级达到4A级以上。逐步对电能利用效率超过1.5的数据中心进行节能降碳改造,推动电能利用效率整改不达标的数据中心进行数据迁移。(责任单位: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省能源局)

(六)大力实施算力安全能力提升行动

1.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健全完善网络安全应急事件预警通报机制,提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威胁发现、应急指挥、协同处置和攻击溯源能力。(责任单位:省委网信办、省公安厅、省通信管理局)

2.强化数据安全保障。加强算力设施承载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机制建设,落实行业数据分类分级、重要数据保护、安全共享、算法规制、数据管理成熟度评估模型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强化企业数据安全管理责任落实。(责任单位:省国家保密局、省委网信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通信管理局)

3.提升算力基础设施可靠性。对承载重要信息系统以及影响经济社会稳定运行的数据中心,结合业务系统的部署模式,增强防火、防雷、防洪、抗震等保护能力,强化供电、制冷等基础设施系统的可用性,提高新型数据中心等算力设施及业务系统整体可靠性。(责任单位:省公安厅、省通信管理局、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数字湖南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省算力发展的重大事项。由数字湖南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协同配合的算力支撑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统筹推进各项重大任务、重点工程和优先行动,跟踪督促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责任落实,算力支撑重点工程和重大事项报省委省政府审定。各市州、省直有关单位要制定算力支撑工作目标和推进措施,落实责任分工。

(二)加强政策支持。加快研究制定算力提升相关支持政策,统筹省级财政相关专项资金支持算力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在土地、网络、电力、能耗指标及市政配套建设、人才引进、奖补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我省算力提升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算力基础设施运营企业上市融资。

(三)强化调度推进。聚焦算力资源、算力资源利用率、数据中心能耗指标等,加强对市州、省直有关单位和企业工作开展情况的督促落实,定期调度通报。研究建立算力发展评价指数体系,引进第三方机构定期开展湖南省算力发展效果评价,定期跟踪算力发展情况。

(四)营造良好氛围。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新闻宣传,及时总结交流成功经验,大力宣传推进算力支撑工作中探索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和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加快提升算力支撑能力的良好氛围。

附件2—1

算力支撑标志性工程

一、算网基础设施建设。长沙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设立的全国互联网骨干网互联枢纽之一,具备全国范围网间通信流量疏通能力,用于实现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互联网骨干网络互联互通。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三大电信运营商网间互联系统和网内调整建设,以及直联点监测系统建设,总投资超3亿元。项目建成后,可满足未来5年湖南省与全国其他省份之间的互联网网间流量疏导需求,湖南省内网间访问性能大幅提升,时延降低80%以上,丢包率降低50%以上。承担全国其他骨干直联点的备份功能,减轻武汉、广州等其他骨干直联点的流量承载压力,从整体上进一步提升全国互联网互联互通架构的健壮性和安全性。带动本省增强骨干网能力,扩展本省与全国其他省份的网络直联链路,全面提高湖南省互联网质量,优化全省基础网络环境,增强互联网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能力,促进湖南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是由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建立的全国第三家、中西部第一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湖南大学负责运营管理,国防科技大学负责技术支撑,建成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是域名根镜像服务器活跃节点和国家顶级域名解析活跃节点,具备五网融合通信能力,支持广泛的商业软件、开源软件及自研软件。国家超算长沙中心正在升级改造成64位双精度通用超算算力200PFLOPS的新一代超算系统,建成后总算力在全国超级计算中心行列中将进入前4位。

二、算法创新平台建设。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是国家科技部2020年2月正式批准建设的全国首批十三个之一的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也是湖南省数学领域第一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以湘潭大学为依托单位,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高校为共建单位,联合省内主要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建设运行。中心在提升算力算法支撑能力方面正在重点推进高性能与智能计算中心和湖南韶峰应用数学研究院建设。高性能与智能计算中心立项总投资0.63亿元,主要涵盖超级异构高性能并行计算集群、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图形图像实验室等重点建设内容,规划到2025年存储能力达到10PB、算力能力达到5P(FP32)。湖南韶峰应用数学研究院是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在湘潭高新区实体运行的独立法人新型研发机构,由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与湘潭高新区、湘潭市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中心等单位联合共建,于2021年12月揭牌成立,研究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湖南“3+3+2”现代产业集群和22条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需求,聚焦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北斗导航、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领域,重点开展共性算法设计和工业软件开发,着力提升算法支撑能力,翻译、凝练、解决一批重大工程、重点企业发展中的关键核心数学应用问题,服务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湘江实验室以对标国家实验室和服务我省重点产业发展为目标,以突破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领域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重大科学问题与关键核心技术为主要任务,以“1346”(建成一个实验室总部,建设三大创新中心,聚焦四大主攻方向,开展六大应用示范)为整体框架,集聚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工商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资源,联合中车集团驻湘公司、湖南钢铁集团、中联重科及百度、华为等知名企业,充分发挥高性能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国家基础科学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支撑作用,汇聚一批院士领衔的高水平创新团队,形成完备的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打造国际一流的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湖南省实验室。

三、新型数据中心建设。中国电信天翼云中南数字产业园项目坐落在“绿心”工业退出片区长沙天心经开区内,规划总用地约300亩,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拟新建22栋单体建筑,共容纳40万台服务器。计划建设标准机架21128个,设计算力值达692.32PFLOPS,存储能力为2641PB。计划总投资120亿元,采取“分期开发、同步设计、高标准建设”模式,分2期开发,将建设成为中国电信集团全国区域级数据中心,服务覆盖湖南、湖北、江西、广西和安徽等多个省份。中国移动(湖南株洲)数据中心是目前华南地区最大的数据中心,项目占地近300亩,总体规划8栋数据中心机房和8栋其他配套用房,机房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规划提供约3万机架装机能力,预计基础设施总投资近40亿元,能承载30万台服务器,可提供至少28万台服务器的装机能力。一期设计18382个标准机架,已建标准机架17919架,算力值达587PFLOPS,存储能力达2240PB,项目已于2018年建成投产,累计上架服务器约1.7万台,带动设备投资约10亿元。二期项目已于2021年12月31日立项,计划投资为1.75亿元,设计标准机架15200架,预计算力值可达498PFLOPS,存储能力可达1900PB,在2024年6月底前完工。能够全面满足企业自身以及省内、全国乃至全球行业客户对数据中心资源与应用能力的需求。中国联通长沙云数据中心是中国联通五星级机房,全国仅12个,是中国联通在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云数据中心。计划建设标准机架3200架,已建标准机架1633.6架,设计算力值达104.86PFLOPS,设计存储能力400PB,已有算力值达53.53PFLOPS,已有存储能力达204.2PB。总规划建设6栋IDC楼、6栋动力配套楼、1栋通信枢纽楼以及1座自有专用110KV变电站,双路市电引入,机架总规划数过万,目前已建成一期1栋IDC楼和通信枢纽楼;联通云湖南骨干池正在建设,预计年底投产,提供VCPU1.5万核。长沙云数据中心是湖南联通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所在机房,具备三网接入能力,机房建设标准达到国际机房T3+、国标A级标准,为联通重点互联网汇聚节点,直连骨干,互联网出口带宽5T,与北京、上海、广东、湖北、山东等数十个省份开通直连电路。应用的多项绿色节能技术均为国内首创,节能运营水平全国领先,PUE均值低于1.35,达到业界领先水平。

附件3

湖南省动力支撑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5年)

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扎实落实“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工作任务,强化科技创新动力支撑,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打造“三个高地”为目标,以深化创新型湖南建设为统揽,以十大技术攻关项目为示范,以四大实验室为牵引,以“三尖”创新人才为重点,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引擎,以科技体制改革为抓手,抢占技术、产业、平台、人才制高点,营造一流创新生态,不断激发创新“第一动力”“主动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到2025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培育形成若干万亿级优势产业、千亿级新兴产业,一批千亿级、百亿级领军型、创新型企业,逐步形成创新驱动、科技支撑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区域创新整体跃升行动

1.创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落实“强省会”战略,支持以长沙为核心,株洲、湘潭为两翼,创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深化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长沙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支撑长株潭都市圈创新发展。高水平谋划湘江科学城,集中布局一批大学研究基地、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的拓展融合区,支撑建设湘江西岸科创走廊,带动长株潭创新一体化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长沙、株洲、湘潭市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动建设省域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支持衡阳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以及辐射—线粒体与人类重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支撑建设现代产业强市。支持岳阳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国家热塑性弹性体技术创新中心,支撑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加快推进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到2025年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模式。(衡阳、岳阳、郴州市人民政府)

3.强化多点多极发力。支持有条件的市州和县(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以“五好”园区创建为导向,加快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增强创新驱动能力。推动岳阳临港高新区、娄底高新区、湘西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编制全省高新区创新地图,提升高新区发展质量,2025年园区制造业亩均投入强度、产出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实施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行动

1.对标国家实验室建设岳麓山实验室。加快推进岳麓山实验室长沙总部建设,完善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实施一批种业创新项目,边建设、边研究、边出成果。2022年初步构建形成协同高效的实验室体系和管理机制,到2025年总投入100亿元,组建一批功能研究部、公共创新平台、品种创制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和科研试验基地,成为国家种业创新战略科技力量。(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长沙市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建设高水平湖南省实验室。聚焦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建设湘江实验室,加快在算力、算法和算据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聚焦精准医学建设芙蓉实验室,在精准检测与诊断、精准药物与治疗、精准器械与干预三大方向进行布局。聚焦工业“六基”攻关建设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实行“创新服务+联合攻关”的运行机制,建设5大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创建国家先进制造实验室的重要支撑力量。2022年完成3个省实验室建设方案编制并挂牌启动,2025年在聚人才、出成果、建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动在湘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坚持“争先保优、联合创优、调整做优”,“一室一策”优化完善重组方案,2022年争取6家以上在湘国家重点实验室纳入全国首批试点,2025年全面完成重组,在湘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及比重稳中有升。(省科技厅牵头,各实验室依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4.优化提升各类技术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建设。在工程机械、智能网联汽车、北斗应用、功率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争创和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在战略稀有金属矿产、先进运载装备与材料等领域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优化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功能布局,组建3—5个湖南省技术创新中心。到2025年新增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10家以上。加快军民科技融合协同创新,协同推进湖南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省委军民融合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卫生健康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全面完成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升级改造并投入运营,推进下一代天河超级计算机研制并争取率先落地湖南。加快推动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建设,2023年全面竣工并投入运营。加快推进力能极端实验装置、航空发动机风洞实验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25年新建2—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

1.攻克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聚焦“3+3+2”产业集群和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梳理卡脖子技术、反遏制技术、杀手锏技术、颠覆性技术“四张清单”,精准部署实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和重点科技专项。滚动编制湖南省先进制造业关键产品攻关项目清单,每年组织实施“产品创新强基项目”。加强生物育种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低镉水稻等领域创制一批重大战略品种,支撑粮食安全和种业安全。2022年力争突破100项关键核心技术,到2025年取得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产业化科技成果,形成4个万亿级产业。(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突破前沿原创引领技术。依托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前瞻部署一批长期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力争2025年取得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在深地深海深空、增材制造/激光制造/精密制造、新一代半导体、人工智能、新材料、氢能源、新型生物医药、医疗等前沿领域取得一批引领性成果。(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卫生健康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强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积极推动运用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工业传感器、5G等技术,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建设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推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每年推动100家以上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到2025年产业数字化规模突破17500亿元。在司法、治安、突发事件快速处理等领域研发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促进社会治理科学决策、精准施策。(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

4.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制订科技创新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强化减碳零碳负碳、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新型节能材料、新能源、高效储能材料等技术攻关。定期编制发布低碳、节能、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技术、装备、产品目录,支持企业加强设备更新和新产品规模化应用,建设绿色工厂。到2025年新增创建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500家以上,绿色低碳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创新型企业增量提质行动

1.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十百千万”培育工程,评选发布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税收贡献百强、高成长百强、创新能力百强,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万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5万家。(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提升规上企业竞争力。加快临规企业、潜力企业“小升规”,明显提高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研发活动覆盖面,打造一批领航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到2025年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2.5万家以上,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突破500家、200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达到50个。(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创新政策支持。落实精准服务企业科技政策“新十条”,实施企业研发奖补政策。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减免、制造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双向补贴等优惠政策,加强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常态化管理,优化税费优惠政策推送机制。(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税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快国资国企创新发展。推动国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加快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2022年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任务,2025年实现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突破5%。(省国资委牵头)

(五)实施“三尖”创新人才引培行动

1.大力引培顶尖、拔尖、荷尖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每年培养引进3名左右战略科学家,给予支持期最长5年、最高1亿元的综合支持;每年培养引进30名左右科技领军人才,给予支持期最长3年、最高3000万元的综合支持;每年发掘和培育300名左右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给予不低于50万元经费支持。编制发布人才需求清单,实行靶向引才、专家荐才、柔性引才。聘请“湖湘引才大使”,打造全省统一“智汇潇湘”人才活动品牌。推动校企合作和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每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0万人。(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牵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扩大预算编制自主权、预算调剂自主权、结余资金留用自主权,以及经费“包干制”范围,赋予科技人才更大科研自主权。扩大用人单位在岗位设置、人才评聘、职称薪酬等方面的自主权。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牵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加强省市人才优惠政策协同,推进长株潭人才一体化发展,分层分类为人才提供高效便捷集成服务。扩大省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规模,用好“芙蓉人才贷”,完善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省委组织部牵头,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行动

1.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强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体系建设,征集、梳理、发布科技成果需求清单、行业共性需求清单、企业技术需求清单、企业融资需求清单,指导组织开展技术对接活动,促进科技成果加快熟化、产业化。大力发展综合性、专业化中试基地,培育专业化孵化载体,完善创业孵化链条。(省科技厅牵头)

2.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体系。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落实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个人所得税优惠、科研人员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等政策和尽职免责制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大装备首台套、新材料及关键核心零部件首批次、首轮流片、软件首版次应用等政策支持力度,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税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大力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加快建设湖南金融中心,加快推进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改革试点,推动种子期、初创期企业投资,鼓励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创新金融产品,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全面推行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2022年实现纳入风险补偿范围的贷款累计发放50亿元,2023年累计发放突破100亿元。动态调整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着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板上市,2025年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00家以上,总市值达3万亿元以上。(省科技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湖南银保监局、湖南证监局、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实施科技体制改革攻坚行动

1.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修订《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制定湖南省实验动物管理地方性法规。实施《湖南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计划》,部署开展科研项目组织、科研经费管理、科技计划管理、科技成果评价等改革试点任务,力争到2025年形成更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制度体系,营造一流创新生态。(省科技厅牵头)

2.加强科研作风学风建设。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研诚信管理,实施承诺和报告制度,推进科研失信信息汇交和联合惩戒。紧盯科研前沿,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升科技伦理治理能力。高标准建设湖南科技创新馆,办好科技活动周、科技工作者日等大型科普活动,到2025年我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力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协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布局建设一批知识产权保护试点示范区,加快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建设,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在关键前沿领域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省市场监管局牵头)

(八)实施开放合作创新提升行动

1.积极融入全球和区域创新合作网络。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非洲国家等新兴市场为重点,推动优势产业、优势技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外包业务外向发展。依托“京洽会”“沪洽周”“港洽周”,对接引进先进地区创新资源。支持我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深化与相关国家(地区)科技创新合作,到2025年新建30家以上国家级和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加强湘鄂赣三省技术协同攻关、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加快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共同体。(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与大院大所大企合作共建。对接争取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军事科学院等支撑我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世界500强企业、中央企业等在湘新设立研发总部、区域研发中心和高水平研究院。(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创新型湖南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问题会商、信息通报和统筹推进。各级各部门要压实责任,细化举措,落实落地。(省科技厅牵头)

(二)加大创新投入。实施“十四五”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完善研发奖补政策,确保全省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快速增长。(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牵头)

(三)强化督查调度。创新型湖南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政府督查室定期调度通报实施情况。各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在工作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应及时反馈,共同研究解决。(省科技厅、省政府督查室牵头)

附件3—1

动力支撑标志性工程

一、湖南省实验室建设工程。以国家使命为导向,面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聚集种业、先进制造、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精准医学等领域优势创新资源,集中力量布局建设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的湖南省实验室。岳麓山实验室对标国家实验室,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分结合、各展所能,形成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既有总部平台、又有基地特色,既注重前沿探索、又注重产业应用的种业创新高地。岳麓山实验室采取“总部+基地”的建设布局,总部设在长沙,基地布局在全国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域。总部由农大农科院片区、隆平片区、林大林科院片区和岳麓山大科城片区组成,统一布局建设5个功能研究部、6个公共创新平台、15个品种创制中心、6个成果转化中心。第一期(2022—2025年)总投资100亿元左右。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瞄准“3+3+2”产业集群发展和“万千百”工程需求,搭建产品设计研发、智能制造(生产工艺工序)、高端制造装备(工业母机)、检验检测、标准与品牌建设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实行创新服务和联合攻关“双轮驱动”,力争用5年时间在我省优势特色产业领域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一批高端制造装备(工业母机),主导或参与制定5项国际标准,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00项,有力支撑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湘江实验室以突破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领域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重大科学问题与关键核心技术为主要任务,建成一个实验室总部,建设算力、算法、算据三大创新中心,聚焦海量数据的计算智能基础理论与方法、高性能计算的人工智能关键支撑技术、新型智能计算理论与技术研究、面向领域的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共性技术等四大主攻方向,开展智能制造、智慧医疗康养、智慧资源能源与环境、智慧交通与物流、科学监管与社会治理、数字媒体等六大应用示范,打造国际一流的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湖南省实验室。建设分三期推进,第一期(2022—2025年)总投资16亿元,坚持打基础、创特色、出成果;第二期(2026—2030年)、第三期(2031—2035年)根据建设情况统筹推进。芙蓉实验室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精准检测与诊断、精准药物与治疗、精准器械与干预三大研究方向集中发力,组建若干研究部、公共创新平台和重大疾病研究中心,整合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资源,建设一流的精准医学实验室。实验室由中南大学牵头,建设分三期推进,第一期(2022—2025年)总投资20亿元,2022年省财政先期投入1亿元用于实验室启动工作。第二期、第三期(2026—2035年)根据建设进展统筹安排。

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聚焦“3+3+2”产业集群建设和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动态梳理编制卡脖子技术、反遏制技术、杀手锏技术、颠覆性技术“四张清单”。以十大技术攻关项目为示范,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和重大民生需求,精准部署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工程化、产业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有力有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机制,解决制约我省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和重大技术难题。大力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部署创新链,瞄准价值链中高端“强链补链”,构建产业集群科技支撑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面向我省优势产业发展需要,按照“优化提升、谋划部署、培育预研”的思路,分类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升级项目采用高精度64位通用超算算力200P的天河新一代超算系统,并配置自主研发的系统软件;购买部署工程机械、先进材料、轨道交通、航空动力、智能装备、生物技术等行业具有普遍性需求的基础应用软件20余套;改造配套设施,新增一批定制机柜、标准机柜,进行场内电力系统改造、机房气流组织和制冷系统配备、消防系统及动力环境监测系统部署。项目总投资6.45亿元,建成后算力将达到200P,排名全国第四,“十四五”期间可保持在全国领先水平。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项目重点建设最大时速400公里的滑轨试验台和最大时速120公里的车载试验道,开展大飞机机轮刹车系统、起落架系统等地面动力学测试、验证和试验,研究高速试验条件下轨道平直度的保持与控制,开展局部地质条件及试验工况条件下试验道基不均匀沉降的控制与监测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唯一大飞机地面动力学研究中心,同时联合湖南已有的航空起落架及机轮刹车系统研发及测试实力,进一步锁定我省国内起降系统研制的领军地位。此外,聚焦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动力等产业需求,加快推进力能极端实验装置、航空发动机风洞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提供基础条件支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集中式光伏查看更多>光伏装机量查看更多>湖南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