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浙江嵊州市:加快推进公共建筑屋顶推广中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2022-05-18 10:03来源:嵊州市人民政府关键词:屋顶分布式光伏光伏应用浙江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园区治理攻坚行动

1.开展全域摸排。制定《嵊州市开展开发区(高新园区)工业全域治理 加快“腾笼换鸟”实施意见》,开展全市工业用地大普查,结合“8+1”行业整治,各乡镇(街道)组织力量详细摸排辖区工业用地规模、分布等情况,清查核实地块权属性质、亩均效益、企业现状、环保、安全、建设、消防达标等情况,形成问题隐患治理清单。自然资源、经信、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消防救援等部门按职能积极做好配合指导工作。到2022年4月底前所有清单报市制高办汇总。(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应急管理局、市综合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市消防救援大队、市税务局)

2.实施全面整治。各乡镇(街道)按照治理清单确定治理目标任务,按照“一地一企一策”要求制定治理方案,根据“拆除重建一批、整治提升一批、功能转型一批、关停退出一批”等“四个一批”要求,因地制宜明确治理路径。自然资源、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生态环境、税务、消防救援等部门加大对存在违法用地、安全隐患、无照经营和产品质量、违法建设、环境污染、偷税漏税、消防隐患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实行新增工业用地实现100%“标准地”模式出让,强化事中事后履约监管,加强对工业用地二级市场交易监管。在符合规划条件下,鼓励利用厂区空间、厂房加层等方式改(扩)建厂房,提高土地容积率。2022年在剡湖街道试点的基础上重点面向“1+N”开发区(高新园区)平台工业企业用地开展全域治理。“1”即嵊州经济开发区(嵊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N”即高铁新城、工业园区、小微企业园(含乡镇个私集聚区、村级工业集聚点)。到2023年,全市开发区(高新园区)工业全域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成为全省工业全域治理样板县(市)、开发区(高新园区)改革提升2.0版示范地。(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综合执法局、市应急管理局、市税务局、市供电局、市消防救援大队)

3.提升平台档次。优化完善“1+N”平台体系,持续推进开发区(高新园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鼓励政府资本、社会资本主导或参与利用存量用地、企业闲置厂房(地块)规划新建及提标改建小微企业园,高标开展特色产业园和高星级园区创评。到2023年,认定省级小微企业园达21个以上。积极创建数字化园区,认定绍兴市级以上数字化小微企业园3个以上。(责任单位:开发区(高新园区)、高铁新城、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综合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市消防救援大队)

(二)实施淘汰落后攻坚行动

1.全面排摸高耗低效企业。根据省制造业高耗低效企业分区域分行业指南,依托“亩均论英雄”大数据平台,2022年4月底前,由各乡镇(街道)按照动态排摸、分类建档、清单管理的方法,对规上制造业企业、实际用地3亩(含)以上的规下制造业企业开展排查,摸清企业用地、用能等情况,建立高耗低效整治企业清单,实行闭环管理。(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市经信局、市发改局、市自然资源局)

2.坚决淘汰整治“两高”企业。对存在安全、环保、质量、能源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两高”企业责令限期整改,坚决依法处置;对其他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体腾退、搬迁入园、改造提升等方式推动对标提升,达标销号。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对拟建“两高”项目实行科学论证、严格把关;对不符合要求,违规审批、未批先建、拟建不符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依法查处。提高新建“两高”项目控制性准入标准,建立完善“两高”项目产能、能耗、煤耗、污染物排放、碳排放减量等量替代制度,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依法查处。严格实施“两高”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大气环境质量未达标地区新建、改扩建项目实施更为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到2023年,累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20家,整治提升企业达1385家,其中整治高耗低效企业200家。(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市应急管理局、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3.扎实推进工业“双碳”行动。围绕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任务,严控碳排放总量,提升清洁能源和天然气消费比重,并逐渐成为主力能源。支持各类园区及企业整体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加快推进学校、医院、机关事业单位等大型公共建筑屋顶推广中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从严执行铸造等行业产能减量置换政策。积极引育贝达药业、比亚迪、科元精化等新兴产业项目,优化产业用能结构。到2023年,累计腾出用能5万吨标准煤。(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市自然资源局)

4.优化亩均资源配置。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快“亩均论英雄”3.0数字化场景应用,拓宽企业评价范围,深化细分行业评价,强化亩均评价倒逼引导。迭代“亩均论英雄”资源差别化配置政策,加大用地、用能、用水、排污、金融、财政等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力度,引导企业通过追加投资、转让出租、整合改造、并购重组等方式提高单位产出绩效。(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市税务局、市统计局)

(三)实施创新强工攻坚行动

1.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围绕“163”产业布局,在智能厨电、领带服装、机械电机、生物医药等领域重点布局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加快形成“雁阵”创新企业梯队,鼓励和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的重点企业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等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引进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重点支持巴贝等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加快“省蚕蜂资源利用与创新研究重点实验室”建设高能级实验室,争取纳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布局。鼓励企业在上海、杭州、宁波等创新资源富集地区,灵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研发“飞地”,并让政策红利惠及所有驻外的企业“飞地”研发机构。到2023年,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70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达990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69家;累计培育绍兴市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9家,绍兴市级或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2.建设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打造“1+2+N”剡溪创新带,着重推进“一城一室”建设,推进艇湖未来科创城标志性工程,推进漕河泾“飞地”产业园、双创大楼建设,加快集聚创新型企业总部、研发总部和功能性机构等,完善高端生产性服务功能,打造全市“创新绿核”。积极融入G60科创走廊,全力构建以艇湖科技城为核心,科创平台、高校及企业研究院竞相发展的创新格局。鼓励行业头部企业联合中小企业、科研院所,通过股份制、会员制等灵活方式共同创建产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重点产业技术联盟等,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加快真丝·领带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进程,充分利用厨具电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整合各大平台的创新资源,增强综合体的整体服务效能,突破一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为嵊州打造“中国智能厨房”、“中国丝高地”提供科技支撑。(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3.优化协同创新生态圈。依托浙工大创新研究院,全面开展校企合作,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难点问题联合攻关,深入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工程,争取每年实施1个以上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聚焦数字赋能功效,推动科技大市场3.0版建设,力争到2023年完成年技术合同交易额43亿元。推动科技项目“揭榜挂帅”一件事应用场景建设,依托科技创新“尖峰、尖兵、领雁、领航”四大计划,实现5项填补空白、引领未来的重大成果。实施首台(套)提升工程,到2023年累计认定绍兴市级以上首台套产品达30项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局)

4.做精制造业创新主体。全面实施制造业企业“长高长壮”行动,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培育一批“单项冠军”和省级“隐形冠军”企业,争取更多企业进入绍兴市“隐形冠军”行列,形成以“单项冠军”企业为骨干,“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为支撑的雁阵式企业群体。到2023年,争取培育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家(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7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达9家。(责任单位:市经信局)

(四)实施招大引强攻坚行动

1.加强重大项目招引。聚焦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数字5G)等新兴产业和重点区域精准招商,以产业链的主导企业、核心技术、先进标准、高端装备、关键部件、基础材料等为重点,围绕产业生态构建,有效招引一批“链主”企业、引擎项目、配套协作项目,到2023年,累计招引落地10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23个。(责任单位:市招商投资中心)

2.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健全“169”工作推进机制,对制造业项目招引落地、建设实施、竣工验收、投产达产、履约监管等实施动态跟踪管理。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继续实行市领导联系制度,由“一位市领导+一个部门”组成联系服务团队,为项目建设提供“一对一”联系服务,强化项目节点精准管控。确保每年省市县长项目工程中制造业项目数不低于三分之一,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25%。(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开发区(高新园区)、高铁新城、市经信局)

3.大力推动企业上市。深入推进“凤凰行动”升级版,建立分层次、分行业的培育梯队,优化上市公司后备准入标准,进一步完善上市培育资源库。支持主业突出、成长性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到不同板块上市,重点支持森歌电器、钜丰电机、湃肽生物、康牧药业等企业股改上市,到2023年,力争上市企业达到9家。(责任单位:市金融办)

(五)实施质量提升攻坚行动

1.深入推进制造业质量革命。聚焦标志性产业链,围绕智能厨电、领带服饰、机械电机等产业共性需求,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行业公共检验检测认证平台建设,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全过程的质量提升服务,提高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水平。鼓励企业参与“浙江制造”标准制订,加强政府质量奖企业培育。到2023年,累计培育“浙江制造”标准达20项,累计培育嵊州市级以上质量奖企业31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2.实施企业数字化改造。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推进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架构的数字经济系统建设,牢牢把握厨电产业集群新智造和亿田“未来工厂”省级试点建设的契机,着力构建“大企智能化、中企轻量化、小企批量化”的数字化产业格局,争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到2023年,累计完成智能化改造企业410家,培育绍兴市级智能工厂4家、绍兴市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车间21家,累计新增工业机器人1800台以上。(责任单位:市经信局)

3.大力推进制造业品牌建设。推进质量强市、品牌强市、标准化强市建设,引导企业制定品牌标准战略,更加积极地投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探索形成高效统一的市场体系、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协同互利的发展格局,全力提升嵊州“嵊州制造”在国内大循环、区域内循环中的产业辐射力与品牌影响力。实施品牌竞争力提升工程,创新品牌培育机制。到2023年,累计培育“品字标”品牌企业达22家,培育浙江出口名牌达4个。(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

4.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深化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改革,从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等环节完善保护体系,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格落实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面向科技型上市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绿色通道,强化知识产权护航。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知识产权线上线下融合保护。(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

四、政策措施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筹用好“5+4”政策和“亩均论英雄”、企业长高长壮等专项政策,充分利用“越快兑”2.0平台,强化集成运用。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前提下,每年提取土地出让收入的0.52%作为“腾笼换鸟”专项经费,用于开发区(高新园区)工业全域治理、企业土地盘活、园区配套设施等。(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

(二)加强土地要素保障。每年出让工业用地占总出让用地比重保持在30%以上,重点向开发区(高新园区)、高铁新城倾斜,保障大项目、新兴产业项目用地。(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开发区(高新园区)、高铁新城)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可持续投融资渠道,为“腾笼换鸟”专项行动提供资金保障。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技改贷投放力度,发展碳排放权、排污权、特许经营收费权等抵质押绿色信贷业务。鼓励金融机构对“腾笼换鸟”新增投资项目融资需求,优先给予中长期贷款支持。(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人行、市银保监组)

(四)优化碳能资源配置。腾出的碳排放和能耗指标,重点用于实施“腾笼换鸟”低碳新兴产业项目、强链补链项目和技改项目。充分利用差别电价、差别水价、差别气价、差别化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政策推动高耗低效企业整治提升。加快绿色化改造和绿色园区建设,持续开展行业整治专项行动,推进行业低碳化、制造过程清洁化、资源能源利用高效化,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市水投集团、市税务局、市供电局)

(五)强化人才支撑保障。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招引政策,深化实施绍兴“名士之乡”英才计划、嵊州“剡溪英才计划”,加大专家智力引进力度。实施更加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全面实施“名士之乡”特支计划,培养造就新时代“嵊州工匠”,打好人才创业融资组合拳。完善人才引进集聚机制,加大市场引才荐才力度,提升人才服务供给水平。实施技工教育提质增量计划,提升职技校办学水平。推进厨具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增强产业技术研发适配度。(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办、市经信局、市教体局、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市金融办、总工会)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成立嵊州市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工作专班,分别设置淘汰落后攻坚组、创新强工攻坚组、招大引强攻坚组、质量提升攻坚组、要素保障组、综合协调组,全面同步推进攻坚行动。聚焦攻坚目标,强化部门联动,落实清单责任,实行闭环管理。各牵头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落实到人,细化攻坚行动工作步骤,抓好落实。(责任单位:制高办、各牵头责任单位)

(二)加强评价考核。将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纳入重点工作考核,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实施月度监测、季度通报、年度考核,强化争先创优。(责任单位:制高办、市经信局)

(三)加强数字治理。深化数字化改革,体系化规范化推进数字经济系统建设,开展“亩均论英雄”3.0、“一码管地”、“一码管企”智慧集成应用、项目全周期管理服务、产业链“一键通”等多跨场景应用,提升产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大数据中心)

(四)加强服务指导。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深入实施“三服务”2.0版,优化“企业服务联盟”、“市长直通车”,提供联动服务、精准服务,解决企业最需要最紧迫的难题。开展政策宣贯,总结典型经验,推广最佳实践,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责任单位:制高办、市发改局、市经信局)

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3年12月31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屋顶分布式光伏查看更多>光伏应用查看更多>浙江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