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3月15日,湖北襄阳市人民政府发布襄阳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推动能源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动能源大数据平台建设,接入全市高压客户及关联分布式光伏电站、风电站、充电站等基础信息数据、企业产值和电热气油煤等多种能源数据,实施数据全链条、全过程统一管控,提升数据共享服务能力。推动建设市级智慧能源服务平台,对电力、天然气、热力管网等各类能源数据进行汇聚融合、共享交换和挖掘分析,实现全市能源种类、结构、运行和效率全景监测、分析和管控,为政府、企业和居民等用能各环节提供精准化、差异化、智慧化的服务。推动国网新能源云碳中和支撑平台建设,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打造“碳生态圈”,为政府、社会、企业及用户提供碳全生命周期服务,助力襄阳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科学有序推进。
原文如下: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襄阳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3月15日
襄阳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
目 录
一、基础及形势
(一)发展基础
(二)发展形势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一)加快推进“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
(二)全力打造中部云基地
(三)统筹建设市级大数据中心
(四)积极培育新技术基础设施
四、积极构建集约开放的融合基础设施
(一)加快工业互联网部署
(二)加强智慧农业设施建设
(三)加快智慧交通设施发展
(四)加强智慧能源设施建设
(五)加快智慧水利设施部署
(六)加快智慧环保设施建设
(七)推动数字政府设施建设
(八)加快智慧城市设施建设
(九)加快智慧医疗设施升级
(十)加强智慧教育设施建设
(十一)加快智慧文旅设施建设
五、大力发展高端引领的创新基础设施
(一)推动科研创新平台建设
(二)构建产学研结合的研发创新中心
(三)合理布局科技创新载体
六、构筑可管可控的安全防护体系
(一)建设网络安全感知和防护设施
(二)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制机制
七、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区域协调发展
(一)促进襄十随神城市群协同共建
(二)推进各县(市、区)新型基础设施特色发展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大资金支持
(三)促进数据流通
(四)优化建设环境
(五)强化规划落实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为更好地发挥新型基础设施对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的关键性作用,高质量推进我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国家《“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湖北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基础及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襄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奋力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具备坚实基础,4G/5G、光纤宽带网络快速部署,互联网和数据中心承载能力位居全省前列,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数据中心聚集区,工业互联网、车联网和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开始起步,创新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有力支撑全市“十三五”发展目标的实现。
1.信息基础设施快速发展
4G/5G网络建设快速推进。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实现4G网络全覆盖,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2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普遍覆盖。全市建成5G基站2783个,实现中心城区5G网络基本覆盖。窄带物联网覆盖率全省第一,为智慧物联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光纤宽带网络持续升级。光纤宽带改造快速推进,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光城市,千兆光纤启动部署,实现城区千兆网络升级。行政村通光纤比例达到100%。襄阳是国家骨干传输网的重要节点,拥有一级干线2条,二级干线3条,互联网带宽突破5000吉比特每秒(Gbps),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承载能力居全省前列。
大数据基础设施能力快速上升。全市机柜总量突破5000个,服务器达到15万台,存储容量超过500PB,是中部地区最大的数据中心聚集区,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和能力处于全省领先位置。以华为云、电信云、移动云为基础,成为全省重要云计算基地。
新技术基础设施加快起步。襄阳成为全国首批区块链服务网络技术创新基地,作为全省率先引入区块链技术的市(州),襄阳市正加快推进“区块链+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全市已累计上链政务服务目录274个,数据近3.86亿条,数据管控已经实现“可信、可管、可用、可见”。
2.融合基础设施起步建设
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襄阳)正式上线,接入企业达20家,注册标识数量1014万个,解析量达1亿次。智能制造企业试点示范快速推进,全市共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4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27家,评选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179家。
农业信息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襄阳市农业信息化基础平台正在抓紧建设,涵盖11个子系统,并将实现各子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建设完成襄州区智能粮食仓储、智能温棚、智能渔业和樊城都市农业、老河口梨、谷城有机茶、南漳食用菌、襄城蔬菜生产物联网监控设施。
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提档升级。全市建设了多个公共交通监管平台,实现车辆和船艇的GPS实时定位和视频监控。建立交通场站和水上重要节点的视频监控平台,重要交通枢纽的监管监测得到加强。谷城县、宜城市、老河口市建设了物流信息平台。襄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不断发展,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成为国家第一批、湖北省第一家获交通部、工信部联合认定授牌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封闭测试基地,老河口智能网联(特种车)测试基地分中心挂牌成立。
智慧电网建设加快推进。全市部署智能电能表超215万只,累计安装各种类型采集终端4.24万台。建成多站融合数据中心站9座和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1座,完成18座站点布局规划和资源盘点。
水利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增强。基于华为云开展全市水利信息综合平台建设,重点服务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河库长制管理、水生态文明评估展示。全市95%的水库建成了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全市累计建成6个县级山洪灾害防御预警平台、272个自动监测站(雨量/水位站227个)。
智慧环保体系建立完善。基于华为云构建全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整合环境信息资源,为实施环境监管、服务和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环保感知体系不断建设完善,建成各类监测站218座,对汉江襄阳段水质、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自动监测。建立重点企业污染监测系统,对国家、省、市三级共62家企业废水、废气在线监控。
数字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快车道。以华为云为支撑,政务数据基本实现汇聚和集中,华为云承载全市政务应用系统166个,信息化资源约35PB。全市统一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电子证照库等公共基础应用平台搭建完善,与全市63个单位建立了数据交换通道。在全省率先完成政府门户网站集约化建设,全省监测合格率100%。
城市管理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建设了排涝、桥梁等市政设施监测管理平台,实现水位、泵站运行、桥梁情况的实时监测。启动了中原路和北街智慧灯杆试点项目。建设了“智慧房管”系统,初步实现全市统一的测绘成果管理和商品房管理。开展AI智能识别视频监控点位的试点建设,对城市管理问题进行自动识别、分析抓拍和预警立案。建成智慧停车管理平台,接入中心城区11254个停车位数据信息。全市空间地理时空云平台已汇聚将近45万个城市道路、房屋等各类建筑物的标准地址。
智慧医疗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初步建立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累计采集全市60余家医疗机构17亿余条数据,接收省级平台下发数据4100万余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综合管理系统上线运行,覆盖8个县(市、区)、3个开发区,可以向居民提供电子健康档案、慢病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电子健康卡管理系统,推进电子健康卡和医保卡融合。建成市级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平台。建立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公立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襄阳市中心医院成为省内首批互联网医院。积极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加强智慧医院建设。
数字校园和智慧教育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全市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学校宽带网络基本全部达到100兆比特每秒(Mbps),农村小学(含教学点)均不低于20Mbps,平均出口带宽123.47Mbps,无线网络覆盖率达70%以上,班班通覆盖率达100%,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市共建设智慧教室30多间,专递课堂和录播教室近200余个。建成襄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襄阳名师名校资源平台、隆中名师网络工作室平台和学前教育、职业教育资源平台等公共基础教育类资源。
智慧文旅建设正在积极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上线运行,推动了全市数字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和高效管理。正在推进襄阳市智慧旅游(一期)建设,包括智慧旅游云数据中心、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智慧旅游综合管理平台等。
3.创新基础设施积极发展
基础研究平台加快引进。全市已建成国家级航天化学动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6家,市重点实验室40家。积极实施大院大所引进计划,推动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湖北航空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襄阳技术转移中心在我市落地,推进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共建新型研发机构。
技术创新平台发展快速。截至2020年底,全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有316家,其中国家级平台18家,包括1家国家级国防重点实验室,2家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1家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平台298家,包括6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家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4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1家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26家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2家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6家省级国际合作基地,3家省级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4家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5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实验室,11家工程研究中心,9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01家院士专家工作站。
科技创新载体快速成长。截至2020年底,全市有国家级高新区1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家、省级高新区2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家、省级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3家。
4.建设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出台建设方案引导发展。出台了《襄阳市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新基建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底,全市新型基础设施规模和发展水平处于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并结合襄阳市实际,围绕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安全基础设施四个领域,提出17项重点任务。为保障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提出建立推进机制、强化资金保障、优化发展环境、落实各方责任四个方面具体举措。
制定措施推动5G建设。为贯彻落实工信部《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加快全市5G网络部署和普及应用,出台了《襄阳市加快5G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在优化审批流程、电力保障、建设空间预留、公共场所向5G开放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保障全市5G网络快速部署。
整体来看,襄阳市新型基础设施已经具备快速发展的基础,但还需在三个方面进行加强:一是信息技术与传统领域融合发展需要加强。襄阳在推进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基地等方面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但还需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深度应用,构建融合高效的新型基础设施。二是新型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力度需要加强。各领域各部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技术标准等各有特点,导致统筹建设推进难度大。还需要在项目建设、应用、共享等方面建立相应的规范标准,明确各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和内容,以便于统筹布局。三是数据整合共享需要加强。襄阳已初步实现政务数据的整合共享,但互联网数据、企业数据、行业数据等社会数据整合进展缓慢,可以通过建设全市统一的大数据能力平台,构建全方位数据挖掘和分析应用能力,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充分发挥大数据在经济运行、社会服务、城市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二)发展形势
从国际看,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新型基础设施正在成为各国竞争的重要领域,英美等发达国家不断从战略规划、项目投资、科技研发等方面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以5G、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竞争进入白热化,全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迈入高速发展新阶段,逐步成为国际竞争的角力点和各国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一轮博弈点。
从国内看,“十四五”时期,党中央对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发展作出重要部署。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成为应对当前复杂严峻经济形势、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的重要举措。从短期看,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扩大国内需求、增加就业岗位,有助于消除疫情冲击带来的产出缺口、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从长远看,适度超前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夯实经济长远发展的基础,显著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从省内看,湖北省也将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各市(州)纷纷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建设一大批新型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新型基础设施步入大规模“安装期”。襄阳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提出了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的工作目标,为襄阳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推动我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一批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还能培育带动科技金融、智能家居、智慧旅游等一大批新型数字业态的发展,推动襄阳数字经济向产业链高端迈进,为襄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提升城市功能和产业支撑能力为导向,以新技术融合创新为动力,以重大工程为抓手,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积极发展融合基础设施,大力布局创新基础设施,强化安全能力建设,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为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提供有力支撑,助推襄阳市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排头兵。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强化顶层设计,坚持全市“一盘棋”,推动跨部门、跨行业的共性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构建上接国家、省,下连县(市、区)、乡镇,横向协同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数据驱动,全面转型。发挥数据资源的基础作用,推动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汇聚共享,加强大数据在生产生活、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推进社会全面数字化、智慧化转型。
应用导向,建用协同。坚持以应用为导向,聚焦经济生产、社会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拓展新技术应用场景,培育新服务、新业态,加快形成“以建促用、以用促建”的良性发展模式。
适度超前,试点示范。适度超前布局5G、数据中心等技术成熟的基础设施,积极开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设施试点示范,积累规模化部署经验。
区域协同,辐射带动。加强襄十随神城市群网络协同和数据互通,强化襄阳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推动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新型基础设施布局。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新型基础设施规模和质量稳居全省前列,5G网络覆盖率和建设水平全省领先,区块链应用设施初具规模,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融合基础设施体系架构,创新基础设施能力大幅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对襄十随神城市群的引领驱动和协同联动作用充分发挥,成为全省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示范城市。
——信息基础设施达到全省领先水平。网络能力显著提升,争创全国双千兆先行城市,打造中部云基地,建成市级大数据资源池,形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区域节点,有力支撑襄阳城市承载功能提升。5G基站达到1万个,千兆宽带接入端口占比达到75%,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到2万个,区块链网络节点数达到6个。
——融合基础设施打造全国先进示范。建成全国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发展高地,打造全省智慧农业、智慧旅游设施先行区。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达到40家,建成互联网医院7个,3A级及以上智慧景区覆盖率达到100%,建成全市一体化的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创新基础设施形成发展新优势。建成一批省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一批县域高新区,实现科技创新成果与地方产业有效对接,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大幅提升。建成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560家。
“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目标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1月21日,协鑫能科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4年11月20日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和第八届监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投项目延期的议案》,董事会和监事会均同意公司将募投项目之“新能源汽车充电场站建设项目”、“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项目”、“新型电网侧储能电站建设项目”和
11月19日,汉星能源霍邱光伏双项目——安徽汉星综合能源有限公司3.99MW(一期2MW)、合霍现代产业园高新创业园2.4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并网发电。项目由天昱光创投资开发,山东鲁发汉星能源承建。自8月开工建设,团队克服重重不利因素,历时106天实现顺利并网。项目概况安徽汉星综合能源3.99MW分布式
11月13日,G30连霍高速柳园服务区分布式光伏项目正式合闸并网,至此,G30连霍高速6处服务区分布式光伏发电试点项目已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G30连霍高速分布式光伏发电试点项目额定装机总容量5.6兆瓦,总投资2320.24万元,主要分布在G30连霍高速长城驿服务区、张掖服务区、布隆吉服务区(南、北)、瓜州
辽阔的黑土地、神秘的红海滩、壮阔的长白山……东北这片土地常以寒风凛冽、大雪茫茫的景象映入眼帘,同时又洋溢着鲜活的生机。随着国家“双碳”目标逐步实现,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传统工业重镇,正从传统能源向着清洁能源的转型稳步迈进。近日,沈阳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国家碳达峰试点(沈阳)实施方
11月8日,中国电力招标网发布山西大同、朔州600兆瓦分布式光伏EPC项目招标公告,本项目拟利用农业养殖场、运动场等建筑物屋顶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600MWp,其中,大同云冈区、朔州怀仁县农业养殖企业屋面分布式光伏容量200MWp,大同新荣区亮马台运动休闲公园分布式光伏容量400MWp。
近日,中国能建陕西院总承包的首个沙漠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EPC总承包项目——中石化新星新疆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沙雅县分公司阿克苏地区沙雅县顺北油气田SHB805井5.99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首并发电成功。本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哈德墩镇西南侧84千米处,距离沙雅县
近年来,华能新能源公司坚定实施集团公司“三六六”发展战略,奋力实现“3855”发展目标,抢抓发展机遇,成为集团公司分布式光伏发展的“先行者”。10月24日,随着一批分布式项目用户并网,公司分布式光伏并网规模突破900万千瓦。公司分布式光伏的发展为33.5万农户扩宽增收渠道,为农户直接提供每年200
11月5日,国能晋江热电公司丝路云仓、金井材料园2个光伏项目取得投资决策批复。为响应国家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的号召,该公司通过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该公司丝路云仓、金井材料园2个光伏项目容量分别为4.75209MWp、1.70793MWp,项目投产后,不仅将为企业带来可
11月4日,正信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信光电”)发布了出售资产的公告。公告显示,为优化公司资产结构,降低整体负债,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并增加现金流,正信光电拟转让三家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营主体100%股权,转让价款为人民币1750万元。其中,正信光电的子公司常州正信电力有限公司(以下
11月4日,龙源电力河南龙源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信阳、焦作、驻马店、郑州、洛阳、许昌、周口)200MWp分布式光伏项目EPC总承包公开招标项目(第2次)中标候选人公布,第一中标候选人阳光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64200万元,单价3.21元/W;第二中标候选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
在当今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工商业光伏安装已成为企业追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不仅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通过节能减排的举措,有力地推动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紧密相连。工商业建筑往往拥有广阔的屋顶空间和巨大的电力需求,加之商业用电价格相对较高,这些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今日,嘉峪关市“十四五”第三批风光电项目建设指标200MW风电项目竞争性配置公告发布。公告显示,本次共有200兆瓦配置规模,根据项目选址区域实际情况划分2个项目进行竞配。申报项目储能系统要求储能配置不低于项目装机规模的15%,连续放电时长不低于4小时。原文如下:嘉峪关市“十
延安市人民政府11月13日印发《延安市深化大气污染治理推进实现“十四五”空气质量目标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全市大气污染治理,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其中提出大力培育环保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环境监测、环保装备、环境咨询、深度治理等领域培育若干龙头企业。详情如下:延安市深化大气污染治
今天小石头了解到中国石化位于天津的两个项目建成投产了!小石头带大家去看看1中国石化天津南港乙烯项目建成投产11月11日,天津南港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项目一次开车成功并产出合格产品,投产后每年可为下游提供400万吨高端化工产品和精细化学品原料,带动千亿级下游产业,助力我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5日,河南省获嘉县人民政府印发《获嘉县“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规划》指出,加快壮大新型储能产业体系:1.积极布局发展新型储能产业。依托新乡市电池研究院等技术研发优势,着力推动我县新型储能多元化技术和装备研发,培育
10月26日,中煤新集能源发布“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期调整)纲要。纲要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建成多能互补、绿色低碳、智慧高效、治理现代的能源示范企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企业规模保持合理增长,资产规模达550亿元,年营收达150亿元,年利润超40亿元。质量效益显著提升,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5%以内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0月26日,中煤新集能源发布“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期调整)纲要。其中提出,到2025年,建成多能互补、绿色低碳、智慧高效、治理现代的能源示范企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企业规模保持合理增长,资产规模达550亿元,年营收达150亿元,年利润超40亿元。质量效益显著提升,资产负债率控制
10月22日,绍兴市柯桥区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关于区政协二届三次会议第290号提案的答复,现阶段区行政审批局对光伏项目备案收取资料包括:1、项目实施方案;2、项目用地或屋顶场址使用证明;3、项目如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需提供与电力用户签订的能源管理合同等材料;4、地方电网企业出具的项目并网初步
2024年9月,非化石能源发电综合指数为147.8,比2020年基期增长了47.8%,同比增长11.1%;其中,新能源发电综合指数为221.1,比2020年基期增长了121.1%,同比增长31.6%。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非化石能源发电综合指数快速增长。其中:9月,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为181.4,“十四五”以来非化石能源
为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陕西省人民政府制定并于9月23日发布《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大气污染治理推进实现“十四五”空气质量目标的实施意见》,陕西省将有序开展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完成国家下达的钢铁、水泥、焦化超低排放改造任务。推进玻璃、石灰、矿棉、有色等行业深度治理。加强生物质锅炉监管
10月11日,青海省能源局发布答复关于支持光伏制造民企发展、助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提案”——青海省能源局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24057号提案的函,文件指出,截至2024年6月底,全省电力装机规模达5718万千瓦,其中光伏规模达2685万千瓦,占总规模的47%,集中式光伏2663万千瓦,居全国
10月10日,青海省能源局发布答复关于支持黄南州融入全省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建议的函,文件指出,关于清洁能源布局,1.海南戈壁基地。今年以来,我们组织大基地牵头单位按照新能源场址不占用沙化封禁保护区的原则(光伏均布局在沙地,风电可使用部分牧草地),优化调整了电源实施方案,特别是将560万千瓦
当下,随着光伏发电走入农村,通过自己持有或出租屋顶等方式安装光伏项目成为老百姓实现家庭收入增长的方式。然而,这也引来了一批不法分子的觊觎,他们利用老百姓对光伏知识的匮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炮制出一个个看似诱人实则凶险的光伏骗局。为了充分保护村民的合法权益,避免产生矛盾纠纷,提防上
近日,《湖北省玻璃行业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发布。《方案》提出,2026年底前,全省8家平板玻璃企业基本完成综合整治工作;2028年底前,光伏压延玻璃、日用玻璃等企业基本完成综合整治工作。全文如下:鄂环发〔2024〕12号湖北省玻璃行业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9月12日,湖北随州市曾都区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备案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指出,户用分布式光伏(包括“全款购”和“光伏贷/融资租赁”两种模式)由居民提供有效身份证明、房屋自有证明、项目自投承诺等材料后备案;租用屋顶的需提供与屋顶产权单位(或个人)签订的合同能源
9月11日,湖北孝感市发改委公布对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第6号提案的答复,其中提到,积极争取能源科技创新等政策支持。目前,全市已争取国家新型储能示范试点1个,省级新型储能示范试点3个,其中:中广核大悟县大新镇50MW/100MWh储能电站纳入省级新型储能示范试点。同时,应城、云梦县入选国家能源局整县
8月12日,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新型电力系统布局规划、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国家自然资源例行督察发现问题整改等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
6月25日,湖北省气象局发布关于湖北省地方标准《分布式光伏发电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评估指标(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文件规定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评估指标的计算方法,评估指标包括光伏发电理论可开发量、技术可开发量、年平均等效利用小时数和年平均发电量。该文件适用于
6月7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的实施意见,文件指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推进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创新发展“新能源+储能”。到2026年,光伏发电总装机达到12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标准煤,培育5—10家氢能产业
6月3日,孝感发改委发布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孝感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意见建议的公告,公告显示,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核心,实施新能源优先发展工程,有力有序推动新能源成为新增电力供给主体。推动光伏发电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有序开展农村户用光伏建设工作,重点实施一批农(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5月30日,湖北红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红安县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切实保障能源安全。建立能源供需形势监测机制。在迎峰度夏(冬)、极端天气期间做好能源保供监测、研判和调度。完善能源运行监测体系,统筹各类发电资源,加强高峰时段发电顶峰供电能力。推
5月21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鼓励在现有集中式风电场、光伏电站、储能电站等所在镇村投资建设充电设施;结合国家“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利用闲置非耕地、各类建筑屋顶等空间资源,在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项
5月16日,湖北省能源局关于公布2023年第二批新能源发电项目的通知。根据通知,此次公布的新能源项目共16个,容量159万千瓦。其中,百万千瓦基地项目4个,容量40万千瓦,均为风电项目;常规新能源项目12个,容量119万千瓦(风电项目8个、容量8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4个、容量39万千瓦)。从竟配通知来看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